APP下载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6-07-10王福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糖化

王福莲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抽取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010-02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类型,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大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抽取法这10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对照组:该组共有3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56.75±1.25)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为(8.52±2.75)年。体重指数(BMI)为(24.12±2.69) kg/m2。实验组:该组共有29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为(56.74±1.26)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为(8.53±2.74)年。体重指数(BMI)为(24.13±2.70) kg/m2。

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不佳,无法主动配合治疗的患者;②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③艾滋病感染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心脑血管疾病者;⑥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体重指数以及性别分布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64),初始剂量为0.5 g/次,2次/d,随后,每周增加0.5 g,最高剂量为2 g/d,持续治疗3个月。

实验组:该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吡格列酮(上海昭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60,化学药品,15 mg)进行治疗,30 mgd/,持续治疗3个月[2]。

1.3 评价指标

对经不同治疗的实验组和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这种病症与1型糖尿病的共同点在于,二者均有极为明显的家族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两点,分别为胰岛β细胞衰竭和胰岛抵抗。其实胰岛素的抵抗现象持续存在于整个糖尿病的患病过程中。在发病之后,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持续性下降[4]。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高血糖水平,同时还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胰岛B细胞,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较多的不便,使用方法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使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有临床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降糖药物口服治疗,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血糖情况,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5]。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能够有效的抑制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帮助脂肪细胞、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增加外周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及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葡萄糖对肠道的干扰,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增加体内胰岛素的作用[6]。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脂肪的分解,强化患者葡萄糖的氧化,降低患者肠道糖分的摄入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7]。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是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也是新一代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该药物在人体中能够快速将PPARγ激活,从而改善患者靶组织的敏感性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恢复机体葡萄糖平衡紊乱。经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该药物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联用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8]。除此之外,吡格列酮还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紊乱,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经过该次的调查研究,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P<0.05)。

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璐,宋美情,张秋玲,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3):309-312.

[2] 孙丽,谷丽梅,陈亘卓,等.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0-161.

[3] 毛焕东.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07-408.

[4] 范星霞.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2):1295-1298.

[5] 朱振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疗效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07-108.

[6] 曹春丽,张静,张红梅,等.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 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5,18(10):1747-1749.

[7] 王宏,叶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7.

[8] Airin C.R. Simon,Frits Holleman,Wouter T.Gude,et al.Safety and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insulin self-titr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2013,59(1):23-31.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糖化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 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