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质量观:童玩课程评价的新探索

2016-07-09黄红兰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素养评价课程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2013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各地区各学校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生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僵局不破,改革难行。我校直面教育教学评价中的问题与不足,在“十二五”课题“再造理念下的城镇小学童玩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致力于童玩课程评价的研究,在评价的趣味化、个性化、过程化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对童玩课程评价的理性思考

尽管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已有数十年,但教育质量等同于学业质量、学业质量又等同于应试质量的认识仍然比较盛行,评价往往简单化为某个分数与等级,一个标准,一种结论。在社会和家长的过分呵护下,不少学生会考试,会拿高分,可是不善于交往,不知道照顾自己,不会表达,不懂礼貌。完整的教育评价就是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应付考试中解放出来,培养能够建设社会、推进人类进步的大写的人。

1.评价应该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

《人民教育》主编余慧娟老师在《质量崛起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N个突破》一文中指出:“我们看到很多学校、很多地方都在强调培育‘完整的人。‘完整的人而非工具化的人,片面化的人;完整的人,而非数学的他,语文的他,考试的他;育人为主,而非育分为主。”我们白鹿小学自“十二五”课题研究以来,全力推行“4+4”综合素养的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公民素养、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童玩课程评价研究便是指向学生的这些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价值取向,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必然导致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再到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改变。

2.评价应该更加个性化、人文化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底色,每个生命的活动都有自己的主旋律。童玩课程聚焦丰富多样的发展可能性,从不同的项目活动中评价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情况与发展特点,重视荣誉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基于案例撰写评价,让评价更趋合理和有效。比如在荣誉性评价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的称号既鼓励了先进,也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以肯定,如少年宫优秀学员、“十佳”小白鹿之星的评选等等。展示性评价重视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让同伴进行评议。而基于案例撰写的评价,则是师生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书面的评议,可以署名也可以无记名,以鼓励为主。增加了评价的尺子,就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评价应该引导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玩”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孩子往往身心更为健康。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过早地下结论,评价方式也简单化为给一个鉴定、贴一个标签。事实上,不少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显现某方面的才能,在痴迷于某种“玩乐”中得到历练和发展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要避免搞一刀切,齐步走。我校的童玩课程评价,较多地体现为精神的鼓励,顺应“童性”,鼓励他们玩出智慧,玩出创造性,帮助他们选择适切的努力方向,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童玩课程评价的实践尝试

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都必然有着个性的因素,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必然有着各不相同的道路。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如果一个学生主要通过图片来学习知识,那么让他去学习文字性的新型材料,就会难以掌握材料的主题。同理,如果一个学生习惯用动作表达,当要他做纸笔测试时,就会难以表达他所知道的东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指出:“学科育人的价值在于综合素养的培养,综合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传统评价的弊端更多的在于课程价值观的扭曲,主要表现为选拔与综合能力发展的矛盾。我校童玩课程的评价,便尝试着从几个方面克服这样的弊端。

1.学科课程评价趣味化

我们在童玩课程的评价中,围绕“4+4”素养的内涵与质量标准,厘清“评价”和“考试”的关系,努力改变“考试=评价”、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的现状,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分项能力考核和综合考试两部分,分项能力考核具体采用“七彩童玩嘉年华”闯关游戏的方式。比如语文学科,重点关注“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国学经典、诗歌诵读贯穿于每个年级,口语交际、才艺展示分年级阶梯推进,采用“2+X”的方式,“2”是指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课文背诵和口语交际项目,“X”是可供学生自主展示的特长项目,如朗诵、短剧表演、书法作品等等,鼓励、肯定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如体育学科,一年级采取“1+X”的活动形式,“无敌小球星”即拍篮球为必修,单双脚跳房子、转呼啦圈、编花篮(合作跳跃转圈)三选其一。高年级开展了“红领巾长征行”徒步行走和“校园足球嘉年华”的活动,知识竞赛、运球接力、射门、绕杆、颠球等等,让学生过足了足球瘾。这样的评价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激发学生终身锻炼的积极性。

童玩嘉年华的闯关活动,让学生爱上了这种别样的考试。

2.行为养成评价个性化

行为习惯往往彰显了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是人与人交往的明信片,它以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伴随着人的一生。

第一,科学定制评价标准。其一,学校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制定了“我是学习小达人”的常规要求,从课前准备、用品摆放、精神风貌、学习品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活动。其二,评价中用争章、晒章的方式,激励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学校开发了个性化的评价手册——《小白鹿男女生成长足迹》,这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为男女生量身定制的成长手册,分“方圆地”“成长林”“欢乐谷”三部分,将行为养成、学会闲暇、生活技能融为一体,每达标一条则盖上一枚“鹿鹿章”。

第二,私人定制奖励内容。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评价不仅仅设计了“鹿鹿章”的竞赛,还增添了一些奖励内容。例如“鹿鹿章”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冲击年级榜单,学生可以自主选取榜单中的一项,比如与校长合影留念、担任学校的升旗手、到学校小农庄喂养动物或认领一棵果树、体验校园帐篷乐等活动,我们称之为“鹿鹿冲冲冲”。这种积分榜单的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行为素养的提升,也成了学生持久的兴奋点。

第三,定格放大精彩瞬间。基于案例撰写评价是学校为部分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量身定制”的评价方式。老师对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一生一标准。比如六年级的小铭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因自卑而不敢在同学面前大声说话,是一个学困特需生。之前,老师的评价中都会对她提出要大胆、自信的希望,偶然的一次比赛,令小铭发生了巨大变化,辅导老师记录下了这样的案例评价:2015年的“三语”(普通话、家乡话、英语)比赛,是你精彩人生的起跑线,一口地道的方言让你有机会参与到主角的PK角逐中。虽然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但你跟着视频里的曹可凡一个字一句话地模仿,还让妈妈当自己的大众评审提建议。仅仅三天时间,你的诗文朗诵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举手投足间、激扬顿挫处,尽显《水调歌头》的韵味,原来是弱项的英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赛场上的自信大胆让你成为张家港市和苏州市一等奖的不二人选。原来“优秀”并不遥远,只要你找到突破点,成功会和你经常亲密接触。

3.社团活动评价过程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和教学的全部技巧在于要让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我校的“九色鹿”少年宫活动以学校少年宫为平台,尊重学生的兴趣,优化社团活动的门类,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项目选择,着力发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加个性化成长,让每个学生享受幸福的童年”。社团活动评价以“童玩分”为主要方式,“童玩分”获取的主要依据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值和持久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努力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充分享受七彩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兴趣课程“自助餐”菜单分为四大板块:创意家政、体育艺术、科技实践、人文社会,涉及上百个项目内容。分年级成立“自选兴趣社团”和“双选特长社团”,自选兴趣社团每修完一学期得3-5个童玩分,双选特长社团第一学年每学期得3-5个童玩分,之后每学期继续修同项目的得5+X童玩分,其中“X”根据年限、成绩积分而定。各社团每学期都开展优秀学员的评比,“少年宫优秀学员”同样给予童玩分的奖励。

我校的童玩课程评价把尊重与激励作为评价的灵魂,重塑教育质量观,不跟学生分分计较,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评价也因此而展现出它应有的美丽和温度。

(黄红兰,张家港市白鹿小学,2156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素养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