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优秀”旁边经过

2016-07-09赵庆林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雷夫优秀意义

长久以来,关于教师的发展问题,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教师发展的外部的现实困境,而缺少对教师发展内在境遇的分析。固然,外部的现实因素在很多时候是可见的,而教师的内在境遇则是隐蔽的,但是,我以为后者则是能够从本质上改变教师生存现状的力量。对教师内在境遇的分析和审视可以是一种哲学的视角,即从关注教师本身回到关注生命存在,从关注职业发展回到关注生命成长,从关注外部世界回到关注内在精神。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看清当下作为教师的困境,也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现象:作为教师的“我”还在吗?

2013年3月29日,《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来到苏州,我成为他的众多聆听者之一。2014年年末,一篇质疑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奇迹的文章《洋教室雷夫火在中国冷在美国——第56号教室没有奇迹》在网络中广泛传播。作为质疑者最有力的理由是,假如雷夫真的如此有名,那么美国人为何会摇头说:“没有听说过?”我无意于加入这场是非争论,但作为一个曾经与雷夫零距离接触的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认为雷夫在他的教育故事里真实地“活”着。再把目光聚焦于当下的学校,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研究现场,即使是承担教学展示或研究讲述的教师,我们也很难判定,他们的所思所行是否基于自己的价值选择,他们所描绘的教育生活与真实的教育生活是否一致。于是,我在反思:“我”有没有被“他”所覆盖、遮蔽和取代?作为教师的“我”还在吗?

二、反思:被模糊的“我”

当“我”被“他”所覆盖、遮蔽和取代的时候,“我”自然也模糊了。这种模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价值的旁落

生命有其自身的价值,教师也不例外。正如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感遇”所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连草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依附于任何外在的事物,而是生命本身的存在。但是,教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自然要受到各种外在价值的影响,教师可以做到的是对诸多价值要素进行排序,把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在对雷夫的争议中,中国教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听说过雷夫吗?”尤其询问对象是美国人的时候。在得到“不知道”的答案时,内心激动,情绪盎然,犹如印证了那久已存于内心的怀疑一样。纯粹从对话的内容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一个万里之外的人或者事物,这本身就有极大的问题。再进一步分析,美国人不知道雷夫,在他的国度大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们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来,更不可能在任何人的影子里寻找自己的存在,这些我们能够理解吗?如果将外在功利的价值置于生命本身的价值之上,我们的价值必定旁落,如此,作为教师又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呵护与帮助我们的学生呢?

(二)意义的缺失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困扰着当下很多人的问题。如果人生有意义,那么这样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弗兰克尔是少数几个能从纳粹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他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不同的是他的思考是在巨大的困苦中进行的,是在不完整的世界中开始的,因而他的追寻似乎更加具有迫切性。在我看来,虽然身在平和的世界,但是我们面临的精神上的危机却是一样的,这便是我们如何才能够有意义地活着。当下,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活着,却看轻为什么而活着,正如尼采所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如果我们从不思考工作的意义,教育就不会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把工作的意义仅仅定位于生存,教育也不会有更为温暖的色彩。如何活着是技术的问题,为什么而活则是精神的问题。今天,如果我们还是习惯于用解决技术的手段来解决教师的精神问题,注定是要失望的。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还不能意识到并对自己的工作不断赋予完整的意义的话,注定要接受煎熬的生活。

(三)生命的搁浅

现实生活的困难从不因为你是谁而有所增加或减少。对于美国的教师雷夫来说,在他的教育生活里,虽置身不同的教育情境,但是遭遇到的教育困顿和教学难题,与我们比起来同样一点也不少,有许多问题还存在共性。比如在30年前,当雷夫想给孩子们教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周围的很多人议论:孩子们会懂吗?孩子们受伤了怎么办?对于这些议论,雷夫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以此为基点,进一步作出自己的判断: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别人怎么说,我不关心。在别人的议论声中雷夫更加坚定了,他不断创造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他将生命中的快乐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了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还是同样一批人,30年后,他们对雷夫说:孩子们表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真是太棒了!比起雷夫老师,我们大概缺少的是“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的坦然,更加缺少一直做下去的决心,因而,更多的教师将自己的生命搁浅在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的沙滩与礁石之上。事实上,能够引起人们观念改变的往往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实实在在做了什么。

三、突围:从“优秀”旁边经过

张华教授认为,只有拥有自由人格的教师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雷夫就是这样的优秀教师,我们将走过他的身旁,并寻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我。从优秀旁边经过,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优秀,而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为目标,成为自己就必须从优秀旁边经过;从优秀旁边经过,最终需要把“我”当作研究对象。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从被覆盖、遮蔽和取代中显现出来。

(一)澄清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最大的误读就在于我们习惯上从生命之外寻找价值。一般而言,生命之外的价值是事物的价值,是功用的价值,生命之内的价值是本体的价值,是超越的价值。在当下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相互裹挟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澄清教师生命的本体价值。

1.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独特

当我们消解了传统的主客对立的二元论思维,就会发现:教师的生命价值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的价值,而取决于教师生命本身的质量。在众多衡量教师生命质量的要素中,我以为“独特”是最重要的。独特是生命外在的差异,更是生命内在的不同。独特是生命贡献于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图景,它之于教师是美好的,它之于学生更是无价的。因而,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是否成为了“别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让学生成为了自己。

2.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发现

教育的现场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发现的现场,离开了相互的发现,教师的生命就会褪色,学生的生命也会萎缩。强调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相互发现,意味着教师首先要发现自己的价值。能够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中发现“美的踪迹”,能够带给自己以及他人以“审美的冲动”。强调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发现,意味着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价值。学生的价值不是教师所赋予的,而是他们本身的,我们所做的只是发现并引导他们认识并展示自己的价值。强调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发现,还意味着只有师生的生命触角相互温柔地缠绕在一起,生命内在的风景才得以真正呈现。

3.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

生命是流动的水,是不息的风。教师以生命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因而,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以复制粘贴的方式开展。李吉林老师36年来围绕着“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全面发展”这个主旨,坚持改革创新,谱写了“为儿童学好母语——探索情境教学”“为儿童学好各科——拓展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获益——构建情境课程”的三部曲。更多的老师则在自己的方寸天地里为孩子的发展尽心尽力。生命本身既是瑰丽的,又是复杂的,教师面临的常常是最美好的,又常常是最复杂最需要小心谨慎应对的,这一切都注定了教师的生命价值更多的是在创造中体现的。

(二)擦亮内在的眼睛

与外在的眼睛不同,内在的眼睛看到的更遥远、更丰富,也更深邃。但是,我们习惯上运用的是外在之目,以至于内在的审视能力越来越差。当我们只运用外在之目的时候,就只能从外在寻找、建立起工作与生活的感觉,时间久了,自然就把“我”阻挡在了“自己”之外,因而,我们更需要擦亮内在的眼睛。

1.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作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具有我们所欠缺的认识自我的优势,即从对象世界中认识到自己是谁,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一个教师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作一个观察的对象,反思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到底想追求什么,在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还缺少哪些等等,才有可能理解自己,形成真正的自我意识。当然,直到今天,苏格拉底提出的“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底。用尼采的话来说,认识自己之难,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舆论和评价的干扰,当然缺乏认识真实自我的勇气也是重要的因素。

2.建立深度的实践反思

内在的眼睛往往与我们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的深度决定着内在的眼睛能够看多远、看多深、看多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自我实现、成为自我的过程是一种“德性”的实践活动。教师的实践是一个自我实现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发展、完善自己的生命,让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主宰自己,也就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为自己,其实是一种崇高的德性,建立深度的实践反思,也就意味着过一种有德性的教育生活。

(三)构建伟大的尺度

教育生活的繁杂和琐碎常常会消磨掉我们的激情、热情和温情。当我们从优秀旁边经过,意味着我们目睹并解构了一个关于教育世界中的伟大尺度,并且在我们走向真正的自我的过程中,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伟大的尺度。它融入了我们所有的情感,是我们的智力所能够完成的最美的结构,支撑起我们的教育未来。

1.赋予伟大的意义

所谓赋予伟大的意义,更多的是指赋予教育生活独特的存在价值。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我们应该珍惜与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努力让每一个时刻都成为师生共同的美好回忆。从空间维度上来看,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重视班级文化的整体设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让普通的学习生活成为激动人心的时光轴。

2.寻找伟大的故事

所谓寻找伟大的故事,是指寻找具有一定精神高度的教育故事,即那些发生在我们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关于师生的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故事。这种伟大,不在于宏大的叙事,而在于对自我超越的尝试与努力,因此,自我的改变便成为评判教育故事是否伟大的重要标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拥有伟大故事的人,至少要成为一个正在书写伟大故事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伟大的老师。

3.拥抱伟大的生活

所谓拥抱伟大的生活,是指过一种具有伟大主题的教育生活。伟大的主题一定是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关的,只有与孩子生命相关的主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主题。而伟大的生活一定是有主题的生活,只有带着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题,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无论是当下的,还是未来的,将之切入到生命成长的伟大旋律之中,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全心、全力地去拥抱。

(赵庆林,扬州市梅岭小学,225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雷夫优秀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成为“雷夫”,你准备好了吗?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头发着了火的老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启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