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肺癌患者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7-06张文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晚期肺癌同步放化疗

张文清



晚期肺癌患者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文清

【摘要】目的 评价晚期肺癌患者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诊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1例,对照组63例,分别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治疗,对比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与KP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CR、PR、SD、PD、ORR、CBR率分别为24%、49%、17%、10%、73%、90%,观察组ORR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Ⅳ级血液系统反应、Ⅲ-Ⅳ级不良反应例次率98%高于对照组76%(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85±7)分,高于治疗前(82±11)分及对照组(80±11)分,对照组评分低于治疗前(83±10)分,P<0.05。结论 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晚期肺癌;超分割;同步放化疗

作者单位:烟台桃村中心医院放疗科,山东 栖霞 265301

调查显示,男性肺癌发病率为42.4/10万,女性19/10万,肺癌年新发例约占恶性肿瘤15%~22%[1]。肺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典型症状表现,确诊时多已经进入中晚期,约75%的非小细胞肺癌丧失手术机会,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0%~5%[2]。放化疗联合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公认疗法。近年来,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放疗精确性提高,为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奠定了基础,但同步放化疗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研究对比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常规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诊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4例。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参照UICC诊断为ⅢA、ⅢB期。(2)可耐受,KPS≥70分。(3)预计生存期>3个月。(4)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5)以肺癌为主要疾病,无胸部放化疗、手术史。其中男74例、女30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6.4±5.5)岁。腺癌48例、鳞癌56例。ⅢA期67例、ⅢB期37例。放疗剂量(60.3±3.0)Gy。采用同步放化疗41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序贯治疗63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预计放射剂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选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胸部热塑体膜固定,三维激光灯中心体表标记,CT定位扫描,放疗计划均由医师会诊制定,靶区勾画参照PTE/ET,以CT定位,若患者有阻塞性肺不张还需对症治疗,重新定位勾画。在临床靶区基础上放宽10~15 mm,危险器官主要为双肺、心脏、肝脏、脊髓、食管等。距病灶3 mm距离设定靶区,适形指数达到95%,尽可能保证PTV1达到处方量95%,采用整体挡铅技术保护,直接加速器实施放疗。1.4 Gy/次,2次/日,10次/周,总剂量56~64 Gy/40~60次/4~6周。入组后,检查肝肾功能,确认无禁忌证后,同步放化疗,顺铂50 mg/m2静滴,第1日、8日、29日、36日,依托泊苷50 mg/m2静滴,第1~5日、29~33日,每次>1 h,预防性用药止吐,静滴顺铂后以甘露醇、碳酸氢钠静滴护肾。期间严密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诊断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化疗结束后,复查胸部CT评价疗效。对照组采用序贯治疗,3周1个周期,2周后放疗。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对比(n,%)

1.3 判定标准

参照WHO推荐的RE-CIST标准评价疗效,结束后6周评价,4周后复查确认。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其中CR + PR=ORR总有效,CR + PR + SD=CBR控制。采用美国NCI-CTC标准评价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观察组CR、PR、SD、PD、ORR、CBR分别为10例(24%)、20例(49%)、7例(17%)、4例(10%)、30例(73%)、37例(90%),对照组分别为10例(16%)、22例(35%)、20例(32%)、11例(17%)、32例(51)%、52例(83%),观察组ORR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Ⅲ-Ⅳ级血液系统反应、Ⅲ-Ⅳ级不良反应例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KP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85±7)分,高于治疗前(82±11)分和对照组(80±11)分,对照组低于治疗前(83±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分割放射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模式,在总疗程相等的前提下,可提高总的肿瘤照射剂量,降低增强比,使乏氧恶性肿瘤细胞死亡,增强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提高病灶控制率[3]。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化疗可控制微小病灶转移,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分割同步放化疗确实可增进近期疗效,观察组ORR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报道显示[4],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部分患者无法顺利完成所有疗程。本研究中,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例次率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证实[5],联合化疗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且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故对于是否超分割同步放化疗的价值目前尚存在争议。研究显示[6],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超分割同步治疗毒副反应可耐受,几乎无放疗相关性死亡,但也不能排除因同步放化疗出现不耐受脱离治疗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同步超分割同步放化疗不会增加Ⅲ~Ⅳ级放射性肺炎、胃、食管炎不良反应,但会增加Ⅲ~Ⅳ级血液系统反应、Ⅲ-Ⅳ级不良反应例次率,因此,在同步放化疗的同时应增加血液监测。

从KPS评分变化来看,治疗后观察组KPS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良反应并非影响KPS的唯一因素。在控制不良反应后,多数患者可耐受,且因肿瘤近期疗效较好,观察组焦虑等负面情绪可减轻,进而提升KPS。

综上所述,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AhmedinJemal,DVM,PhD1,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 2011(61):69-90.

[2] Kallianos. A Therapeutic procedure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 Thorac Dis,2013, 5(Suppl 4):S420-424.

[3] 祝学军,汉建忠. 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预测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60-2163.

[4] 赵辉,谷俊东,滑峰,等. 放疗时间选择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肺癌杂志,2010,13(9):892-897.

[5] 曹福彬.原发性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90-91.

[6] 李肇彦. 化疗与放疗同步进行对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221-223.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Hyperfraction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in Patients With NSCLC

ZHANG Wenqing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Taocun Center Hospital of Yantai, Qixia Shandong 2653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yperfraction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Methods Selected patients with NSCLC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e group (41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63 cases), respectively with hyperfraction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sequential treatment, comparison of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and KPS score changes. Results The Cr, PR, SD, PD, ORR and CBR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4%, 49%, 17%, 10%, 73%, 90%. The ORR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II-IV hematologic response and III-IV adverse reaction cases rate 9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76%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KPS score (85±7)scores was higher than before (82±11) sco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80±11)scores, the control group score was lower than before (83±10)scores, P<0.05. Conclusion The hyperfraction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is an effective cure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bu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higher.

[Key words]NSCLC, Hyperfraction,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0-007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0.056

猜你喜欢

晚期肺癌同步放化疗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晚期直肠癌口服希罗达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观察
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奈达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差异
单针道分层适形消融技术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
局部进展期肺癌同步化疗后序贯化疗的疗效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新辅助化疗、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照分析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宫颈癌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