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

2016-07-05陈小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护理效果

陈小莉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0例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低分子肝素护理, 观察组行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护理,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及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期间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量, 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空气压力波;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75

妇科肿瘤手术后极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为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临床常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1]。本院自2007年开始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单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实践表明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为进一步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 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200例妇科肿瘤手术后的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 入选患者均完成妇科肿瘤手术且已转入普通病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19~53岁, 平均年龄(40.50±3.12)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08例, 卵巢肿瘤73例, 子宫颈癌14例, 子宫

内膜癌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42.34±

2.19)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01例, 卵巢肿瘤83例, 子宫颈癌12例, 子宫内膜癌4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利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护理:术后2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0.4 ml/d, 治疗5~7 d。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进行治疗护理:术后2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0.4 ml/d, 治疗5~7 d, 患者术后6 h开始行空气压力波治疗, 20~30 min/次,

1次/d, 治疗3 d, 主要部位为双下肢。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优质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 如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体征及临床症状需及时行血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管B超检查, 必要时行肺胸部CT检查, 确诊后遵医嘱对症处理, 并叮嘱患者卧床休养, 抬高患肢15~30°, 缓解下肢肿胀, 减轻血流淤滞;及时测量记录患者髌骨上下缘周径评估肿胀程度;观察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及时予以热敷护理;随时更换床单, 保持床单清洁;每隔2 h更换1次体位防止出现压疮;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1. 3 观察指标[2] 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观察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股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1.0%;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8.0%, 其中胫腓静脉6例, 腘静脉1例, 股静脉1例。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严重外伤、急性感染患者人群, 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静脉回流压力下降、循环障碍等, 尤其是妇科肿瘤手术术后更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并发症, 血栓脱落可引发肺动脉栓塞,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显示[3], 肝素对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不仅可以防止已形成血栓的恶化, 还能有效阻止新血栓的形成, 此外, 空气压力波治疗被证实能够有效加速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两者联合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为了保证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干预期间需配合密切的护理观察以进一步增强疗效,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及时行血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管B超检查, 必要时行肺胸部CT检查, 确诊后遵医嘱对症处理;对疑似有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严禁冷敷、按摩及患肢穿刺, 同时术后还要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养,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期间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量, 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参考文献

[1] 任梦梅, 张炎珠.空气压力波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8):1167-1168.

[2] 梁丽萍, 戴海燕, 程思琴, 等.早期康复护理在骨科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12): 1501-1502.

[3] 陈怿, 童华生, 张兴钦, 等.间歇充气压缩泵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急性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安全性.中国急救医学, 2012, 32(9):833-837.

[收稿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护理效果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