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2016-06-21农珍华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鼻内镜

农珍华

(崇左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 崇左 53220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农珍华

(崇左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11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58眼)和对照组(43例,54眼)。对照组接受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2组的疗效、术后3 d 鼻腔渗血量、感染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72.41%比53.70%,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内鼻腔渗血量及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SF-36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的更明显(均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符合微创的要求。

关键词:鼻内镜; 鼻腔泪囊造孔术; 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多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引起,是眼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泪囊炎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表现为溢泪、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等症状。临床上对慢性泪囊炎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但吻合术有术后会永久性留下瘢痕,且易感染等缺点。近年来,由于鼻内镜下鼻腔内泪囊造孔术具有术后不留瘢痕、不易感染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同[1-2]。本研究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崇左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6例(112眼),男29例(56眼),女57例(56眼),年龄(43.2±12.0)岁。其中慢性鼻窦炎34例,伴鼻甲肥大27例,鼻息肉25例。均排除慢性代谢性疾病、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58眼)和对照组(43例,54眼)。2组在性别、年龄、患眼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将平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行0.1%肾上腺素麻醉后,切一直径约1.5cm的弧形切口,暴露泪囊内壁。将探针进入泪囊,经内镜观察可验证是否已将泪囊准确暴露。清除骨窗周围的骨屑和黏膜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术后3d使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与泪道,1次·d-1。之后3个月内每周冲洗1次,并在内镜下观察清理造孔处的血痂与肉芽组织,促使造孔及早恢复。

对照组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沿眶缘切开一个长约20mm的切口,使泪前嵴和内眦腱暴露。在泪囊窝的前下部造骨窗,再用泪道探针自泪小管插入,用刀片在泪囊鼻侧壁顶出部作一横切口,再作一垂直切口,使切口成“Ⅰ”形,并在鼻黏膜上作一相对应的“Ⅰ”形切口,最后将泪囊切口黏膜与鼻黏膜分别吻合。术后处理与观察组一致。

1.3观察项目

观察2组患者疗效、术后3d鼻腔渗血量、感染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术后患者的泪囊炎已治愈,情况稳定;好转:病情好转,溢泪症状减轻,冲洗泪道仍有部分反流,病情稳定;无效:泪囊炎在治疗后无明显疗效。总有效=治愈+好转。

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以及活力3个维度。采用累加法进行积分,并以转换分数表示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总分为 2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术后鼻腔渗血量及感染的比较

观察组3d内的渗血量及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2组疗效的比较

表2 2组患者术后鼻腔渗血量及感染人数比较 ±s

2.3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SF-36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的更明显(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s

*P<0.05与治疗前比较。

3讨论

慢性泪囊炎的发生多与常见的沙眼、鼻炎、鼻息肉以及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泪道有关。因泪液不能顺利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内,而泪液中存在着许多的细菌,如肺炎球菌等在这种环境中滋生,刺激泪囊壁,引起泪囊黏膜慢性炎症。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接受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第二种则是接受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手术。2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相差不大,但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微创技术,不会在患者面部留下瘢痕;2)操作简单,无需切断内眦韧带,手术时间短;3)手术后切口不易感染,没有并发症等,目前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3-5]。而鼻腔泪囊吻合术虽然有着百年的历史,但不易于操作,切口易感染,造成鼻腔粘连。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d内的渗血量及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方面,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均P<0.05)。由此可见,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接受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符合李海龙等[6-7]的报道。根据梁素敏等[8-9]的报道,患者术后1个月内需每周冲洗泪道1次,持续使用抗生素2周,以防伤口感染引发并发症。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确定病情已痊愈且无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符合微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章流,方佳玲,彭俊荣,等.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16-1917.

[2]周玲芬,程凯尧.37例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与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6):616-619.

[3]马建黎,臧新莲.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56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71-72.

[4]吴柳青,卜继普,肖羽辉,等.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28-30.

[5]李岩,成拾明,周霞,等.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丝裂霉素C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2):1475-1481.

[6]李海龙,吴柳青,卜继普,等.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鼻腔泪囊造孔术与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618-620.

[7]WallaceZS,DeshpandeV,StoneJH,etal.OphthalmicmanifestationsofIgG4-relateddisease:single-centerexperienceandliteraturereview[J].SeminArthritisRheum,2014,43(6):806-817.

[8]梁素敏,郑书军,张卫华,等.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5):391-392.

[9]AminRM,HusseinFA,IdrissHF,etal.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microbiologicalalanalysisoflacrimalsacbiopsiesinpatientswithchronicdacrocystitis[J].IntJOphthalmol,2013,6(6):817-826.

(责任编辑:周丽萍)

收稿日期:2015-06-20

中图分类号:R77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2-0056-02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2.023

猜你喜欢

鼻内镜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分析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对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