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2016-06-2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蠕动

孙 巍

行为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孙 巍

【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腹胀发生情况、护理前后胃肠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可促进患者肠蠕动较快恢复,减轻腹胀程度,降低腹胀发生率,改善胃肠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行为护理;腹部手术;肠蠕动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 122000

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应用,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已逐渐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行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蠕动会受到一定抑制,而胃肠道抑制至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期间极易出现腹胀等情况。而腹胀则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可延长其术后恢复时间[1]。因此,促进患者肠胃较快蠕动,恢复胃肠功能,则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就行为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精神、认知功能、机体功能均正常,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血机制障碍、全身感染、肠胃疾病、肢体功能障碍、皮肤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5~65岁,平均(47±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5~68岁,平均(4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注意饮食,避免进食引起腹胀的食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具体如下。

1.2.1 行为健康教育 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采取一对一宣教,指导患者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等措施,向患者讲解腹胀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2.2 心理护理 对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鼓励家属、朋友多与患者沟通,同时护理人员、主治医师应与其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其不良情绪。

1.2.3 体位护理 术后及时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麻醉未消失时可采取去枕平卧位,麻醉消失后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腔压力,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同时嘱患者自主翻身,双手按压腹部伤口左右翻身,以免伤口裂开或出血。

1.2.4 相关处理 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可以使用40~45 ℃温水泡脚,患者双足置于水中,以淹没足背部为宜,15~20 min。术后6 h可对患者进行穴位刺激,以拇指指腹对三阴交、中脘及足三里予以按、压、揉,每个穴位按压2 min,感觉酸麻胀痛停止,每天3次。

1.2.5 腹部按摩 术后进行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后对其小腹进行轻柔按摩3 min,按摩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对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等进行按摩,逐一按摩时避开手术部位,期间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变化,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若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按摩。

1.2.6 早期运动 指导患者尽早进行适当运动,嘱咐家属可协助进行创伤屈伸下肢运动,待麻醉清醒后行上下肢主动运动。术后24 h,根据病情变化,可早期下床活动,由站立、行走至室外散步,注意活动量,保护腹部伤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腹胀发生情况、护理前后胃肠功能。腹胀:0级:无腹胀;1级:轻度腹胀,腹部平坦,患者主诉腹部轻微胀气;2级:中度腹胀,腹部尚未隆起,听诊呈鼓音,可耐受;3级:重度腹胀,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腹胀剧烈,需特殊处理[2]。腹胀发生率(%)=(1级例数+2级例数+3级例数)/总例数×100%。胃肠功能:根据患者术后24 h内肠鸣音、腹胀、排便情况对其胃肠功能进行评估,每项3分,共计9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越严重[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h,±s)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  100  27.1±4.0  37±6观察组  100  17.5±2.3* 23±4*

2.2 术后24 h腹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腹胀发生率为23.0%(23/100),即1级17例,2级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腹胀发生率为47.0% (47/100),即1级15例,2级24例,3级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前后胃肠功能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为(6.3±0.6)分、(6.0± 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目前外科常见术式,通常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多于术后12~24 h内完全消失,而在术后48~72 h才能恢复正常,开始进行排气或排便[4]。若患者术后数天肛门无法自主排气,胃肠蠕动功能降低,则会引起腹胀。轻微腹胀虽然会引起不适,但症状不明显;重度腹胀则会导致患者极度不适,同时伴随膈肌上升和运动限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等症状[5]。术后腹胀则会影响肠道吻合口愈合,延长患者腹壁切口愈合时间。而且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需经历一段卧床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腹胀发生率。而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促使其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可预防腹胀,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对腹部术后患者实施行为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可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胃肠道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通过温水泡脚、腹部按摩、穴位按摩及早期活动等,可改善患者病理性肠道痉挛,促进肠胃蠕动,双向调节胃肠道运动,降低或减轻腹胀程度。其中温水泡脚,通过湿热刺激足部反射区穴位和经络,可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按摩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等,可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行为护理,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肛门尽快排气,降低腹胀发生率,减轻腹胀程度。另外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进行被动、主动运动及早期翻身、下床等活动,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中,护理后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腹部术后患者采取早期行为护理,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可促进患者肠蠕动较快恢复,减轻腹胀程度,降低腹胀发生率,改善胃肠功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郭臻.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91-2493.

[2] 廖羽,陈志峰.体位活动指导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8):765-767.

[3] 杜艳彩.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4):135-136.

[4] 张迎伟,李爱英,叶锦玉.艾灸对胃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8):795-796.

[5] 余雪丽,陈维,王星平.早期进食和活动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03-103.

【中图分类号】R473.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64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肠蠕动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影响分析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健脾理气方促进胃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