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理气化痰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初探

2016-06-16林木灿张俊杰曾科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林木灿 张俊杰 曾科学#

(1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州 510440;2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州 510095)



疏肝理气化痰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初探

林木灿1张俊杰2曾科学2#

(1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51044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510095)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理气化痰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疏肝理气化痰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HAMD评分均在治疗6周后出现显著下降,提示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作用。两组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理气化痰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着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疏肝理气化痰法;临床疗效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性疾病的一种。由于多数临床医师都对PSD缺乏一定的认识,进而导致一部分PSD患者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及合理有效的治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不断蔓延,脑卒中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一般于3~6个月内,常伴随着抑郁症的出现,随后2年内的发生率更达到30~60%。其中女性的发病几率一般会高于男性。老年人由于认知能力和体质的衰弱,严重缺乏社会支持,并且认识能力也在下降,机体因而出现各种功能性的障碍,造成了抑郁情绪的出现和发生。脑卒中后患者的语言能力急速下降,进而对抑郁症的发生产生加重的现象,反过来讲,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也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病情多样化,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但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此类病人之病机多为肝郁、脾虚、痰阻,因此,采用疏肝理气化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10月接收的70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中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数≥17分;其他抑郁症治疗药物停用2周以上。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颅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有精神病史;有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合并严重的心、肺和肾脏疾病;以往存在药物过敏史;有较为严重的自杀倾向和行为。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女18例,男17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为68.6岁;HAMD评分为(19.33±1.78)分;病程为2.5个月~1年。对照组女20例,男15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为69.2岁;HAMD评分为(20.11±2.11)分;病程为2.5个月~1年。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并发症和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脑卒中后规范化治疗,通过降压治疗,实施阿司匹林片口服,他汀类药物,随后开展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国药准字:H20064844)口服,每粒20 mg,轻度抑郁者仅在每天早上服用1粒;中、重度患者每天早上服用2粒,连续服用6周。治疗组的治疗手段为疏肝理气化痰法,采用中药制剂药方实施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5 g、白芍15 g、枳壳10 g、干地黄18 g、郁金10 g、石菖蒲10 g、炙甘草6 g。随证加减:明显肝郁化火者加牡丹皮12 g、山栀12 g;心脾两虚者加黄芪30 g、当归12 g;阴虚火旺者加山栀10 g、牡丹皮12 g。每天1剂,合并水煎2次,在早晚餐温热后服用,连续服用6周。

1.3观察内容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6周后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进行评分。

1.4疗效判定标准HAMD结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分为临床治愈、有效、无效三级。临床治愈:HAMD评分变化大于80%;有效:HAMD评分变化为79%~50%;无效:HAMD评分变化小于50%。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HAMD评分均在治疗6周后出现显著下降,提示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作用。两组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比较,Δ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6周后治疗组对照组35 35 19.33±1.78 20.11±2.11 5.3±1.4*Δ14.5±2.7

3 讨论

PSD在脑卒中后的发生率较高,是比较常见的脑卒中合并症,对患者的躯体健康以及社交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还是引起患者伤残率较高主要原因,对PSD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PSD患者的生存质量[1~2]。PSD在早期的治疗中,主要使用的是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和四环类等,经临床实践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以上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抗胆碱能力、抗组胺的作用,使得药物不能充分的发挥疗效,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依从性会比较差;而新型抗抑郁药物—5-HT再摄取抑制剂的疗效,有着提升PSD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的作用[3~4]。但是在疗效上依旧不十分理想。

中医理论观点中PSD属于“郁症”范围,该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郁症和中风的合并作用产生的,在因果关系上主要是郁症是中风的变证,郁症发生的基础是中风。基于中风的病症,一般郁症会更加重一些,病机上除了肝郁气滞外,同时还有脾虚痰阻等症状。郁症的发生,在中医上主要认为是由于气的原因,例如《素问·举痛论》中提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同时还有《古今医统大全中·郁证门》中提到:“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传化失常,而郁病作矣。”因此笔者的观点中同样认为PSD的发病机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郁”,肝郁是先导,从而导致气滞,伴随着脾虚痰阻情况的发生。在临床诊断中PSD患者多呈现出肝郁气滞的情况,同时根据中风后病人的特点,多伴有脾虚痰阻等情况的发生。因此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来对患者实施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HAMD评分均在治疗6周后出现显著下降,提示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作用。两组治疗6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疏肝理气化痰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着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琰.针灸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比较的累积Meta分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唐汉平,任浩,杨良锋.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356,376

[3]刘三英.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05-1206,1233

[4]李富昌.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8):730-731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10

#通讯作者:曾科学,E-mail:zengkexue@163.com

收稿日期:(2016-01-30)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