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问题研究

2016-06-13施秀萍

财会学习 2016年11期
关键词:框架新时期内部控制

文/施秀萍



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问题研究

文/施秀萍

摘要:在新的时期,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是否可以有效的实施。能否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框架是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主要难点之一。因此,笔者分析了目前的市场经济,简要叙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然后回顾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发现了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而就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在目前新的经济转型时期,企业为了应对白热化的竞争以及自身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一个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得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为合理的分配,也可以督促企业员工自觉地进行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虽然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许多的优点,但是在我国仍然有许多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以至于违法违规的事件经常发生,这不仅使得企业的管理混乱,还使得企业的资产流失。在目前的经济市场下,企业必须逐步的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在改善企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注重对资本管理意识的提高,从而促使企业可以长远健康的发展下去。

内部控制可以说是目前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内部控制工作能否有效实施下去与企业的生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会计法》中就有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违法经营以及经营失败有着十分必然的联系,例如琼民源事件以及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等,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事件。所以,学习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分析目前的经济市场状况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构建新时期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实务的探索大致上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内部牵制”,是相关理论发展的雏形。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岗位分离和会计账目之间的相互核对,这主要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组织和职务分离控制的起点。第二个阶段是“控制系统”,这个阶段的产生使得内部控制理论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第一阶段以职位分离以及账户核对为主的内部控制逐步转化成了组织结构、处理程序、职位分离以及业务程序等为主的内部控制系统。这个阶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激烈的竞争使得管理人员开始注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三个阶段是“内部控制结构”,这是相关理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阶段有关学者通过实践发现企业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为它们密不可分。所以在这个阶段较为明确的提出了内部控制包含着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以及控制环境三个主体方面。第四个阶段是 “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它是由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在这个框架里包含着董事会、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为了达到的应有的经营效率和结果以及财务报告可靠性较强等目标而进行的相关处理活动。

二、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为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内部控制框架的搭建是一直在动态的运行的,所以对于新时期的企业,必须在结合自身的产品销售特性以及管理的特点搭建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框架,从而增加内部制度的操作性以及操作的效果。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关注内部框架表面上的搭建,而没有注重相对应的权责制度的建设,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新时期意味着企业的新业务层出不穷,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从而使得其不能满足业务多样性的发展,这必然使得内部控制框架的可操作性低,而且有可能会使得完整性和有效性水平降低。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关注事后控制,没有在意事前进行计划以及过程的控制,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滞后性,相关的补救措施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管理层忽视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为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企业的领导层的观念对于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的好坏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的企业对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和关注。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在日常的管理中时常关注和提及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这必然会使得企业在相关制度的执行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不能使得企业的领导权力的过度集中,不然会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这样的结果的产生。目前,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只是使得员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遵守它,还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搭建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以及相关资产的安全性进行保障。这些对内部控制框架的认识都是十分肤浅的,并没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的搭建进行深入分析,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认识,这必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新时期企业对风险的评估不足,企业缺乏对风险的控制力,为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企业存在较高水平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企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对实施效果提供相关的保障。目前的经济市场日新月异,市场和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大,怎么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维持企业现状并谋求长期发展越来越值得企业去思考。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综合水平从而应对经营风险,进而可以保障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企业面对的风险类型越来越多,复杂性也越来越高,企业在此情况下首先应当做的是提高自身的风险评估的水平。许多的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识以及评估的水平较低,缺乏应对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四)新时期的企业没有积极的发挥员工对于内部控制框架构建和实施的积极性,为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企业内的员工是新时期实行内部控制的主体,每个员工工作的效率和热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倚靠力量,所以必须积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度,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在新时期,人力资源已经得到了较好挖掘,同时也建立了十分细致和规范的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许多企业都存在的权利和责任不平等的情况,这对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提高都是不利的,如果不对员工进行某些精神奖励,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激发出来,从而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用以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已经将重点转移到风险管理的方面了,但是,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仍然不是非常健全,许多的缺陷仍然存在。在此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将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首要任务对待,将其作为实施内部控制以及经营风险的防范重要基石。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只有做好这些基础的工作,才可以进一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可以使得企业内的会计行为得到较好的规范,从而增加经营风险的防范,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企业应当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鼓励企业员工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去,使得企业的每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有监督,从而可以防范企业的违法经营行为的产生。而且,企业的员工可以在此工作中找到内部控制构建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也可以帮助员工找到与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营造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构建的环境。其次,企业可以对关键的岗位设置相对于的考核指标,从而可以根据这些考核的指标对员工进行奖惩,从而充分的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热情,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构造良好的氛围。

(二)在新时期,管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对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意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企业员工的录取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进行重点考核,与此同时,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观念的培养,关注员工是否具有责任心,工作的积极性是否足够以及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等情况。其次,企业的管理层不应当仅仅在口头上强调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的重要性,应当参与到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工作中去,成为该项工作的主要人员,管理者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情况。而且,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应当积极的考虑市场情况以及企业本身的特点。对于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也应当适当的调整,以使得内部控制框架适合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应当根据新时期的市场状况,积极的对企业的组织框架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出现管理层结构混乱的情况,积极划分员工的权利和责任以免责任归属问题的产生。

(三)在新时期应当提高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整体的经济形势已经悄然的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面临的这种类型的风险增加,这些风险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造成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如果企业对这些风险不加以预防和应对,企业必然会面临巨大损失,基于此,企业应当在新时期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在对风险进行应对时,首先应当做的工作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制度。在企业内,风险的评估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筹资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在该项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筹资结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筹资的渠道进行考量,对资金预算和偿还等进行事前评估,过程控制和事后的绩效考核。其二是对投资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在该项工作中应当将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进行分析,确定各自的成本和受益,市场的风险状况,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确定投资的比例,最后制定相关的风险应对方案。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以便员工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及时的

下接(第218页)

猜你喜欢

框架新时期内部控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