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SA测试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启示

2016-06-07俞显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俞显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遇到了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标准片面、评价结果可比性不足的窘境。PISA是当前国际权威的评价项目,其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技术工具受到了各国广泛的应用和借鉴。文章在分析PISA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PISA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以期为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PISA;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57-03

一、引言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文译名“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该项目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发起并推动,旨在对成员国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诊断。目前,该项目已推广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经参加了PISA2009和PISA2012,引起了很大的反响,PISA2015的测试工作也刚刚结束。PISA主要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以及阅读素养进行测评,其测评理念、测评内容、测评形式以及测评结果分析都有较大创新。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工具设计上都在积极借鉴PISA的做法。

二、PISA测试的内涵和特征

1.PISA测试的内涵

PISA对即将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左右的学生进行测评,测量学生参与社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情况,主要涉及学生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阅读素养三个方面。

此处的“素养”与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含义并不一致,PISA所鉴定的素养为“学生将在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中获得的主要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有效沟通,以及在不同情境中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PISA所阐述的素养实质上是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而高阶思维能力则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

2.PISA测试的特征

(1)PISA的评价理念

PISA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生活应用。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不只是单维的分数评价,也会结合调查问卷,以多维客观的视角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全面。从本质上讲,PISA不是一种竞争性测试,而是一种诊断性测试。

(2)PISA的测量工具

传统教学更多关注于从纸笔测试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这种形式对学生知识识记的测评有较好的效度,但无法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等内在心理倾向,会造成评价的片面单一。PISA则通过试卷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成效的分析有机统一起来,为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了有效支持,这一方式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李志河,2010)。

(3)PISA的评价模型

不同时间段、不同群体的成绩可比性,是当前考试评价的关注热点。项目反应理论(IRT, Item Response Theory)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PISA采用的Rasch测量模型是IRT经典的测量模型之一,该模型可以建立一个客观的等距测评工作,不同难度、不同维度、不同考生之间的成绩在该模型下具有完全的可比性。这为多维度、多视角、多群体、多时间段学生的学业成就比较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三、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现状

1.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要求是“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2]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追求的是发展性、诊断性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批判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2.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现状

(1)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实践现状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功能单一,注重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评价的反馈和促进功能;评价标准片面,注重学生的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信息素养的提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手段和形式单一,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占整个评价的绝大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已经给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将会影响整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2)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学者专家的注意,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李志河将发展性评价的概念引入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发展性评价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中,在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自我反思和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3]甄宗武等通过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多种评价量规并阐述了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李呈林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评价方法,以达到全面评价学生的目的。[5]

可以看到,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践现状不容乐观,而研究层面更多的是局部性的探索,偏向于理论性的研究,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有待进一步考察。在学业评价上,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学习内容强调原理方法的理解以及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6] PISA在评价理念上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高度一致,而且PISA经过多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已经比较成熟,那么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会从PISA中获取哪些“营养”呢?

四、PISA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启示和借鉴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要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服务。PISA在评价方面的理念和技术将给“重操作轻原理、重知识轻应用、重技能轻文化”的信息技术课程带来别样的冲击。

1.改变评价理念,突出能力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是评测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测试的目的更多的是甄别,测试题目怪、难、偏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评价理念与现实测评需求相矛盾。PISA测评突出能力应用,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评题目以情境性问题为主,拒绝脱离现实生活高度抽象的命题方式。如PISA2012数学的“USB随身碟”这道题目,该题只需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即可作答,但不一定能获取满分,因为存在最优的组合法。这类题目将具体的问题隐含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即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决策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后者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要根据课程评价的需要充分发挥情景化问题的魅力,充分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2.融汇评价方式,着重全面施评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一般采用测试考核的方式,考察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显然,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评价要求。PISA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时候,采用考试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考试来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而依据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甚至是学习策略。这一评价方式给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带来广阔的思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留下大量的学习活动数据,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关联、聚类等挖掘分析,用作评价学生个人学习成就的有效信息,为学生的学业诊断、行为诊断甚至是认知策略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支持。

3.创新评价模型,实现多维可比

考试数据的可比性一直是考试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急需突破的难点。当前,考试统计和测评主要采用经典测量理论(CTT, Classical Test Theory)作为其理论依据,CTT指导下的统计和测评方法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一时间成为统计与测评领域的主要理论基础。但CTT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其中样本依赖性和数据非等距性最为突出,直接限制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缩小了理论应用的范围和指导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IRT便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其中IRT的Rasch测量模型受到了关注。Rasch测量模型为建立一个具备等距量尺、涵盖完整难易度、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多维度测评量表提供了可行性。[7]这种新的评价模型为大规模、长时间、不同群体的客观等距评价提供了可能,借鉴这种测量模型可以扩大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广度和深度。

4.创建信息环境,提升信息素养

PISA2012开始引入数字化阅读,对数字环境下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这一做法也顺应了网络时代对阅读能力的新要求。在测评学生的阅读素养中,推出了非连续性超文本这一种新的阅读材料形式,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数字化的阅读环境。所谓非连续性超文本是指阅读材料是由不同类型(主要有文本、图形、表格、视频等)的有一定关联的阅读材料组成阅读内容,而且各材料之间存在超链接。非连续性超文本阅读在增加学生阅读信息的同时,考察了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分析、推理和关联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考核中,可以应用此类考试形式代替传统的纸笔考试,作为测评学习信息检索、信息甄别、信息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PISA测试对突破当前的测评理论和技术瓶颈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正处于探索期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带来新的理念。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大背景下,PISA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带来了理念更新、内容更新、工具更新,为完善和发展信息技术评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我们也相信将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参考文献:

[1]OECD.PISA2009 Results: Executive Summary[DB/OL].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46619703.pdf.2012-12-07.

[2][4]甄宗武,冯玲玉,谢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93-97.

[3]李志河.发展性评价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4):54-57.

[5]李呈林.从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其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11(3):116-120.

[6]董玉琦,黄宇星,谢琪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7-145.

[7]王蕾,景安磊.我们从PISA学习到了什么——基于PISA中国试测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72-180.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