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产品够“鲜”吗?

2016-06-05■文/林

中国质量监管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保质冯先生新鲜度

■文/林 鸣

你的产品够“鲜”吗?

■文/林 鸣

一个新词在食品商和制造业中间流传开来——“新鲜度”。众所周知,对食品而言,保质期不仅是“食品寿命”,更意味着企业的“生命”。而了解食品保质期,是安全饮食的重中之重。国内一项针对游客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最看重食材的质量和新鲜度,排名第二位的选择要素才是口味,超过了对价格要素的关注,这直接体现出消费者对于食品“新鲜度”的看重。美国媒体新近总结出主要食品的安全保质期,我看可以作为消费者的参考——1、肉食:2天—1周。2、调味品:3个月—1年。3、煮熟的蔬菜和谷类:3—7天。4、酒类:3天—10年。啤酒冷藏可保质3个月,常温下最好别超过1个月。红葡萄酒在阴暗凉爽处可储藏几十年。5、罐头食品:1—2年。6、冷冻食品:1个月—1年,冰激凌和雪糕保质期为1个月。

就食品而言,其“新鲜度”的敌人很多——众所周知,食品的保质期如果过期,就会影响口味甚至“有毒”,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去商场买食品,总会仔细查看产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有时我们看到的日期数字是真的,但实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却未必是真。媒体近期在北京、湖南等地追踪发现,有的商家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如同“变戏法”,真假难辨。原来无良商家采用一种“神奇药水”,外加一台廉价的喷码机,无需什么技术,都可以施加魔法,随心所欲地修改“保质日期”,让食品达到“永垂不朽”的境界。更让消费者崩溃的是,“神奇药水”随便用,“保质日期”随意改,竟然成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里的“潜规则”,从大企业到小商贩,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秘而不宣,听任一些食品上架——过期——下架——涂改日期——再上架,而消费者只能陷入听之任之的无奈中。但愿我们的执法部门尽快采取对策,不要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现在问题来了:难道只有食品的新鲜度引人瞩目吗?当然不是。

如今,“新鲜度”就像传染病,已经蔓延到家电和汽车销售上。冯先生交了定金买进口汽车,在提车过程中却发现4S店给的是库存了两年多的“旧车”,他当场拒绝提车,并要求4S店退回相关款项。店家表示,法律上没有库存车这一概念,他们提供的车辆只要是符合质量法规定,就是合格的车辆。然而冯先生有备而来,买车前他在网上做过功课:一些汽车论坛上将这些库存时间超过三个月还没有销售出去的汽车称为库存车,这种车辆很可能会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日常使用及道路安全。机动车检测专家表示,尽管目前对于库存车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但相较于刚出厂的新车,库存车有或大或小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常见的情况有电瓶放电、各种油液老化、轮胎橡胶等部件有损耗等,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另据家电卖场售货员介绍,如今很多顾客光家电市场时,不光关注产品的性能和外观,同时也会关注产品的出厂日期等,而从前他们对此是不闻不问的。

显然,消费者对新鲜度的关注,对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市场上很可能出现一个现象:除了古玩,谁的产品“新鲜”,就会受到欢迎。这就要求生产商必须与时俱进地提高产品保鲜技术、注重生产销售环节的“保鲜度”以及去库存。一个关于“新鲜度”的故事说:某日一位食企老总跟随太太进菜市场,聆听一位菜贩讲述她如何保证蔬菜的新鲜。卖菜大姐说:新鲜是蔬菜的生命。叶类的菜,因为最容易掉叶儿,应该捆起来卖;容易挤压的菜,最好分多次上货;可以适当在蔬菜上撒点水,一为防止掉秤,二为保持菜的新鲜;此外,价格贵的鲜菜,应该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地卖。听完后老总觉得启发不小,从菜市场出来直接去了公司,整整开了一下午的会。

猜你喜欢

保质冯先生新鲜度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稻谷新鲜度测定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宽堂先生(特写)
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促进小学美术的“保质”
初三政治教学的保质性探讨
晴空一声霹雳
它们也有保质期!小家“保质”完全手册
你在异性眼中的“新鲜度”
基于TTI的冷鲜羊肉新鲜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