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探讨

2016-06-03赵廷友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急性脑梗死

赵廷友

(息县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信阳 46430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探讨

赵廷友

(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信阳4643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S、BI及QOF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ESS、BI及Q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入院后21 d及35 d观察组患者的E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BI及QO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活动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常规干预手段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残死率均日益升高,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者可达60%~80%[1],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以避免肢体不活动造成的关节挛缩变形等,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入院后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39~73岁,平均(59.82±5.33)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①患肢被动活动:按照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活动顺序进行肩胛带的被动活动,活动强度逐渐增强,鼓励患者用健肢帮助患肢进行翻身训练、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下肢桥式训练等活动;②健肢体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或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摆放;③随意运动训练:上肢随意运动包括肩肘腕手关节的伸展、屈曲训练等,下肢随意运动包括髋关节控制、膝关节的伸展和屈曲、踝关节的背屈训练等;④坐位平衡训练:端正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进行躯干的前倾、后倾、左倾、右倾及旋转训练等;⑤站立平衡训练:患者双手抓握,上肢向前平伸,躯干前倾,重心前移,髋膝关节伸展从坐位转为站立,掌握平衡后进行重心左右转移训练;⑥行走训练:待患肢负重能力及站立平衡能力提高后,先借助于扶手进行行走训练,再逐渐进行独立行走;⑦精细活动训练:包括进食、刷牙、穿脱衣服、双手各关节的活动等。每日训练3次,30 min/次,疗程12周。

1.3评价指标于入院后24 h内、入院后21 d及35 d分别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对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于入院后35 d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和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对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2结果

2.1ESS评分入院时两组患者的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入院后21 d及35 d观察组患者的E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分)

2.2治疗前后BI及QOP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及Q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BI及QO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I及QOP评分比较±s,分)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病理学改变使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栓子脱落堵塞动脉,从而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坏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灶坏死形成软化灶,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有一定的重组和代偿恢复能力,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取决于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及学习训练方法[2]。由于偏瘫患者运动能量消耗增加,更加容易疲劳,常规康复训练不充分,影响恢复质量。早期康复治疗注重强化动作训练,可增加患肢的本体感觉输入,高频率的刺激使处于休眠的高阈值突触被激活。研究显示,与常规训练相比,强化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预防关节僵硬,防止肌肉痉挛及萎缩,促进神经肌肉反应,改善肌肉功能[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其ESS评分、BI评分及QO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正常脑组织的代偿功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活动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常规干预手段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新.脑血管疾病后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72-773.

[2]李建标,何锦照.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50(7):157-158.

[3]黎玮,王月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0(19):3161-3162.

[4]李红梅.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146.

(收稿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R 725.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110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急性脑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