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链金融原理推导与发展研究

2016-05-30陆岷峰杨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陆岷峰 杨亮

摘 要:个人金融业务既是金融机构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领域,但该金融业务目前存在被人为分离、各阶段关联性被隔断等问题。成长链金融成长链金融:系作者原创概念,泛指服务于一切具有成长性主体所配套的金融服务,本文特指以自然人为主体的所有关联的金融服务总称。则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自然人分为成长、就业、成熟及退休四个阶段,针对各阶段间金融需求、消费特征及信用水平的差异化与潜在关联性,为个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具有金融服务定制性、客户终生性、金融工具整合性以及信用评价动态性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推动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与总量扩张。特别是,我国成长链金融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居民财富水平的持续提升打下了经济基础,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与校园金融则是成长链金融重要的拓展领域,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操作的可行性。为驱动我国成长链金融的快速成长,加快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应积极推进成长链金融的“三个一”工程、建立客户数据储存与整合体系、推进个性化金融产品创新、构造终生性营销服务体系、加快个人授信模式转变、构建大数据风控预警体系。

关键词:成长链金融;生命周期理论;供给侧改革;个人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6)02-0037-11

一 引言

2015年我国GDP名义增长率降至25年来最低点,仅为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也已明显放缓资料来源:《2016-2021年中国金融资产交易所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转轨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深化调整,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推动作用发生转变,逐渐由投资、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拉动。尽管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增至66.4%,充分体现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效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但当前国内信贷结构中消费信贷的比重仅有两成,而欧美等信贷发达市场的消费信贷比重已逾60%。从我国人口数量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消费信贷未来尚有极大的成长空间,最终达到数十万亿规模的消费信贷市场。近6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行业增速始终保持在14%左右,2015年总规模达30.1万亿元,显示出国内消费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及后劲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受益于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金融市场机制得以逐步健全,金融要素配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金融需求。作为商业银行业务新蓝海,个人金融业务将逐步取代存贷利差而成为利润主要来源。2016年个人金融与消费金融市场将进一步爆发成长,潜在消费金融需求的优质客户,或将引发各金融机构新一轮的竞争与市场抢占,而难以在低服务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已成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障碍。

同时,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及“十三五”规划的双重背景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已成为金融业供给侧改革重点,对于金融需求及客户群体的不断细分,更成为我国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而在数据信息时代及高渗透性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个人金融需求、信用水平、偿还能力均能实现低成本跟踪分析,将极大地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升级创新。传统的消费信贷授信、金融需求分析均是基于个人阶段性信用进行授信,这从根本上隔断了各生命周期间的信用联系。而围绕自然人生命周期为研究轴心,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可由阶段性转为终生性,进而形成系统性的成长链金融概念。成长链金融是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既能推进个人金融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研究,进一步细化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同时也契合了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金融业发展的规划要求。

二 文献综述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成长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个人金融与消费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化,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对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起源、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展开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当前研究重点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

(一)个人金融概念及发展现状。康承东康承东:《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第61-64页。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密度基数,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殷勤凡、郑喜平殷勤凡、郑喜平:《服务管理和关系营销双视角下的服务忠诚驱动因素研究——金融危机情境下的天津招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10年第22卷第11期,第54-62页。则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对个人金融业务进行了新的分类,并指出了各类别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产品业务、市场特点、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国外商业银行及我国港台地区主要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张杰张杰:《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展望与策略选择》,《经济纵横》2015年第7期,第109-112页。从包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银行业寻求新的利润空间的内部动力以及技术的外部推力作用出发,指出个人金融服务已获得我国银行业的高度重视,并指出我国已在发展该项服务上的一些进展。焦量焦量:《基于客户需求特征的我国私人银行客户服务体系研究》,《上海金融》2011年第12期,第109-113页。也从供需角度出发,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私人财富的不断累积增长,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正越来越大。张显柯张显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盈利溯源——基于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西南金融》2010年第10期,第68-71页。从个人金融业务盈利的角度,说明了个人金融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相对安全稳定的利润,并提出建议在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有计划、多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个人金融服务。

(二)个人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KartikKartik Athreya.Credit Access,Labor Supply and Consumer Welfare. FRB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2008, 11,pp.17-44.认为周边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和一些具体的政府行为对消费金融的影响不容忽视。他指出外部环境常常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为了深入研究消费金融,必须拓展消费金融的研究内容和范围。Cardak、WilkinsCardak and Wilkins.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Risky Asset Holdings: AustralianEvidence on Background Risk and other Factor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33),pp.860.从信用约束这一全新视角来考察消费金融行为,他认为信用约束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申请贷款被拒绝的概率越大、贷款越难,则消费者的信用约束越大;反之被拒绝的概率越小、贷款越容易,则消费者信用约束越小。韩立岩,杜春越韩立岩、杜春越:《城镇家庭消费金融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经济研究》2011第1期,第30-42页。从风险厌恶的角度,指出风险厌恶不仅影响消费者个人的消费行为,还影响着整个家庭使用消费金融工具的行为。他通过研究发现了影响风险厌恶程度的重要因素,并认为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风险厌恶者会减少现期消费而增大储蓄量。

(三)家庭金融的资产配置方面。CampbellCampbell J Y.Household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e,2006,61( 4) ,pp.1553-1604.指出资产配置视角下的家庭金融研究继承和扩展了传统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因为家庭金融以家庭投资者的效用目标为关注点,通过合理配置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资产实现资源的跨期优化,从而达到平滑消费和效用最大化。BernheimAmbuehl S, Bernheim B D, Lusardi A. Financial Education, Financial Competence, and Consumer Welfare.Nber Working Papers,2014,3,pp.23-28.发现家庭储蓄问题与金融教育之间存在关联,金融教育与家庭储蓄呈正相关关系,在中低水平储蓄家庭中表现尤为显著。陈建宝、李坤明陈建宝、李坤明:《收入分配、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第21-28页。从中国人口结构和居民消费习惯视角出发,从储蓄率提高的对应面,即从消费率持续降低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率变动影响不显著,而稳定的消费习惯却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对消费率有负方向影响。Disney and GathergoodDisney R F, Gathergood J. House Prices, Wealth Effects and Labour Supply.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3.通过调查英国家庭的数据发现,较低的金融教育水平使得借款人持有更高成本的借款,并且借款人对信贷条款的理解更加缺乏自信,也较少参加活动以增进他们对金融及信贷市场的了解。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已打下一定基础,对居民各个阶段的金融需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当前研究仍存在明显的局限:其一,商业银行未能综合考虑多样化金融工具,尚未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创新金融;其二,宏观环境与战略背景仍需深入考虑,尤其应关注“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三,基本上是基于阶段独立性的分析,将自然人成长各阶段割裂开来分析,忽略了各阶段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缺乏整体优化思维。

成长链金融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将自然人分为成长期、成年期、成熟期及老年期共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金融消费、偿还能力及信用特征,兼具独特性与潜在关联性。尽管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金融消费需求及信贷偿还能力存有差异,但各阶段间还存在潜在相关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研究不应忽略该相关性,因此亟需对生命各阶段的居民金融需求、信贷偿还能力及信用状况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探讨金融产品及服务设计的终生性。

基于对差异性、针对性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求,系统性提出了成长链金融概念,与传统个人金融业务相比,成长链金融具有三点创新:一是注重自然人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性,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三是提出终生客户的服务理念。在成长链金融概念、理论、特点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长链金融市场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推进成长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实现针对整个生命周期成长链的全流程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整体化效用水平。

三 成长链金融理论基础及特质分析

(一)现行个人金融业务局限性

1.个人金融业务分离化。金融机构的经营思维是以自身为中心,客户围绕该中心办理相关业务,导致本为整体的个人金融业务被人为分离开来。以商业银行为例,信用卡、购房贷款、小额信贷、消费信贷均分布在不同部门,导致了个人客户的重复劳动,极大增加了个人办理业务的难度,不利于金融机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与服务的有效性。

2.自然人阶段整体性被隔断。尽管自然人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消费特征、信用水平各有差异,但相互之间仍存有潜在关联性。而当前个人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设计基本是建立在某一单独阶段基础上的,忽略了各自然人阶段的整体性,导致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动态性、满足性不足,进而抑制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二)成长链金融概念的提出

成长链金融是以自然人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终生性金融为服务理念,实行终生授信等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行为总称,具有终生性、整体性、不同阶段不同金融服务等特质。基于自然人不同成长阶段对应有不同的金融消费需求、偿还能力以及信用特征,成长链金融能够对整个生命周期成长链的自然人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以最大化满足其金融需求,提升个人金融服务方面整体化效用水平。成长链金融是在融合了个人消费金融、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生命阶段金融需求与信用水平,并通过整体性理念与多样化金融工具熨平金融需求的生命周期曲线波动,基于此创新延伸出的可替代传统消费金融理念的一门新学科。

同消费金融区别:消费金融是向各层次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是现代金融服务的创新黄君洁.:《包容性增长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44-53页。,而成长链金融的外延与内涵更加丰富,一方面提供更多样化金融工具以迎合客户各类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克服了分段授信模式的局限,综合考量授信水平的生命整体性。成长链金融并非是单一的业务或产品,根本上改变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基于个人单一阶段的授信模式,并围绕着整个生命周期,从成长期、就业期、成熟期及老年期的成长链链条,将个人的金融需求、消费特征、偿还能力、信用状况等连接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该成长链的多个自然人阶段提供金融服务,实现整个成长链的金融服务效用持续提升。

(三)成长链金融理论基础是基于生命周期和金融业务等原理而成

基于生命周期的金融特征,可将自然人分为成长、就业、成熟及退休四个阶段,而由于自然人不同阶段对于生活消费特征、金融需求及风险偏好具有差异性,因此金融机构所设计的金融服务也应具有区别性。

1.成长阶段——财富透支期。主要为小于24岁的学生群体,该类青年已有一定的消费需求,由于尚无固定薪水收入,独自还款能力较弱,因而超前消费的还款仍基本依靠于监护人经济支持。但该群体也可通过积攒压岁钱、零用钱、奖学金构建自己的收入来源,也逐步拥有独立决策的理财思想。由于该类群体金融观较为保守,刚刚开始学习理财投资知识,且消费明显大于收入,该阶段属于财富透支期。

2.就业阶段——财富积累期。就业阶段的自然人群体基本为开始进入职场,筹备结婚生子的25-40岁人群。由于在拥有较好的未来收入期望的同时,也有购房购车等大件消费,该类群体投资风格为进取型,投资品种多样化,并对购房贷款、车贷、消费信贷等有较强需求。基于对该阶段群体期望资产增值、耐用品消费需求旺盛的考虑,就业阶段是极其关键的财富积累期。

3.成熟阶段——财富巅峰期。该阶段主要为40-55岁的中老年人群,子女已逐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自己开始拥有独立空间,同时也开始为退休后生活做准备。该阶段人群的财富水平、经验能力等均上升至巅峰状态,儿女基本经济独立,债务压力逐步削减,因而扩大投资、实现保值增值成为投资目标。因此成熟阶段人群为财富巅峰期,融资贷款需求大幅下降,理财风格以稳健型为主,更加注重金融风险的规避。

4.退休阶段——财富享受期。作为退休阶段群体,其主要目标就是安享晚年,尽管收入处于较低的固定水平,但生活消费、旅游、医疗开销将大幅增加,正处于财富的享受期,理财风格变得比较保守。因而该群体需要更为稳健安全、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追求财富随着资本市场趋势得以稳健增长,以实现财富的代际传承。

(四)成长链金融核心内容与特点

1.终生性服务理念。成长链金融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的,特别是身份证管理一证化、大数据建设有系统化、个人征信制度的终生化,从多个维度锁定了各个自然人一生的运行轨迹,正常情况下,自然人不会因为非客观原因而失信,或失信成本极高,更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得不到应有约束。根据这一现实条件,成长链金融完全可以树立自然人终生服务的理念,即对任何一个自然人可以进行终生性一次授信,期间可以根据各种变量进行微调,自然人一旦成为一个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金融机构完全有可能以服务锁定客户的终生。

2.阶段性过度授信。过度授信是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大忌,但成长链金融是基于自然人一生来考虑其授信的,对于某个阶段是过度授信,但对于自然人的一生来说并没有过度授信。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根据这一原则进行的信用杠杆将会得到充分发挥,从总体上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将金融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更加人性化。多年来形成的自然人收入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相冲突的现实,即当年轻无收入或低收入需要相应的消费时但却无相应或有限的经济来源作支撑,当年老消费需求能力大幅度下降时,却积蓄了过多的财富,其现实就是人类生存幸福感不高。成长链金融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是基于人的一生的综合金融服务,自然人完全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适当调节,而金融的服务条件又是可能的,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财富收入与人类消费需求的反周期问题,不断提升人类的整体幸福感。

4.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个性化。成长链金融更注重对自然人金融需求的深度挖掘,按照生命各阶段的消费特征、收入水平、投资风格与信贷需求,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策略,以差异化服务方式与多样化服务渠道,最大程度上迎合客户的金融需求。并且与私人定制的高端客户不同,成长链金融是在普惠金融主题下低准入门槛的大众金融服务,目标是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成长链金融还具有显著的普惠金融性,服务范围包括学生、青年、老人等所有自然人各群体,可帮助各年龄段自然人选择最为适宜的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可基于自然人初期的低端客户,培养具有终生性、高粘性的客户群,实现不同生命阶段提供不同金融产品与服务。

5.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成长链金融不仅仅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为服务主体,还涉及到所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包括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因而成长链金融是基于多样化金融工具的整合运用,可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除个人贷款授信以外,还包含信用卡、金融咨询、财富管理、保险、投资等服务。

6.整体优化与局部优化并重的过程。由于个人收入水平、消费特征、信用记录均在发生变化,因此成长链金融强调信用风险评价的动态性,并不断结合未来收入、财富水平等因素,持续跟踪分析个人客户的信用水平,提升个人金融业务风险评估的真实性。

(五)成长链金融风险分析

成长链金融除了具备一般个人金融风险以外,主要风险是成长期过度授信及阶段性过度授信风险,同时,从风险与期限关系的来分析,期限越长,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风险可能也会越大。具体表现为:其一,存在信用违约风险。由于个人征信系统尚不健全,难以确保没有恶意违约导致的信用风险;其二,客户失业、犯罪、猝死等意外事件,会导致主要收入来源中断,进而造成还款困难,有些属于中年变故造成终生财富能力不足;其三,自然人人均财富增长状况变化,如果经济出现持续下行趋势,自然人整体收入水平下降,还贷能力可能会不足。但根据本文《四、成长链金融市场验证分析》结果分析,该类风险只要将授信额度控制适当范围内,则风险发生概率相对较小,金融机构的风控机制基本上是可以防控和覆盖的,且阶段性授信也是可以调整的。总体上,成长链金融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陆岷峰、徐阳洋:《关于化解成长链金融风险的战略研究》,《宁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第26-30页。

四 成长链金融市场验证分析

(一)自然人财富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自然人财富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为成长链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尽管我国经济增速降档进入新常态,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纯收入仍保持着增长势头。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为9.2%,而1-9月我国GDP总值为48777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9%,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仍大于GDP名义增长率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受益于居民财富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居民可投资财富已排在全球第三位,可投资财富高于1000万元的高净值群体逾100万,可投资财富高于600万元的人群达到300万,充分体现出我国存有潜在的巨大个人理财、财富管理需求资料来源: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而从图1也可发现,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个人经济情况指数均较为稳定,这是对于个人未来收入及经济走势具有较大信心,这也有效推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行业的持续性成长。 而基于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对10000人的网络抽样调查,对收入水平、消费状况、信贷需求等信息进行了收集与分析,并根据成长链金融整个生命周期的授信线,结果显示,如果按照图2授信线进行综合一次授信,平均下来,成长期为严重过度授信,就业期为中度过度授信,成熟期则授信不足,退休期的授信额度较为适中,但对于一个自然人的一生来讲,并不存在过度授信。该调查结果将为成长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方向性指导。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拓展成长链金融发展空间

尽管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转轨降速,但我国居民财富水平仍在持续增长,且消费习惯逐渐改变,均有力支撑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持续性成长。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成交总额增至2.8万亿元,实现48.7%的增长,网络购物线上渗透率突破10%。同时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其中和网络消费高度关联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占到92%以上。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该数据显示出,作为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我国网民的网上消费习惯及金融意识已由初期进入成长阶段,以80后与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更易接受消费信贷,尤其欢迎信用卡分期业务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分期业务。根据图3所示,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增速始终保持17%以上的增速,博思数据相关报告预测到2019年消费信贷市场将增至37.4万亿元。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以2014年为例,当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为15.36万亿,其中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市场交易总量在160亿元左右,在消费金融整体市场总量的

占比极小,因而仍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但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跨界融合持续深入,我国居民消费链条的各流程将逐步互联网化,进而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三)校园金融成为成长链金融新重点

过去校园金融是个人金融业务较少涉及的,而随着国家教育投资以及校园师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校园金融的潜在发展空间得到极大地拓宽。2014年我国教育投资规模约为2.64万亿,仅占到当年GDP的4.1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占比在7%的水平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网站。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以7%为目标值,从而可推出我国教育投资缺口至少在2.45万亿元,因此国内教育投资缺口体现出校园金融的巨大市场,将成传统金融业与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竞争领域。此外,在校师生的消费金融也是校园金融的重要内容。截至2014年底,国内在校专职教师人数达到1515万,并将在2020年增至1800万,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约为2.48亿资料来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见我国校园金融市场应是千万规模级别的。而校园主体的两大特征正契合成长链金融:其一,发散性与扩散力。学生是持续流动的,个人的消费习惯极易影响到父母与周围朋友,并且在其流向新工作职位后又能产生相应收益;其二,跟随性、永久性。校园主体在接受并认可某项金融服务方式后,极易认准且不再更换,有利于培养终生性客户。

(四)大数据技术为成长链金融发展提供操作可行性

由于个人数据信息的分散性,金融机构的收集、分析及应用成本较高,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金融机构发展成长链金融提供了操作的可行性。尽管个人数据信息已得到足够重视,但金融机构对于高并发业务处理及海量数据分析等领域有着强烈需求,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可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动态扩展等技术,实现海量信息清洗、处理及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场景,有效增强金融业个人金融服务的支撑能力,从而做到低成本、大容量、高性能与高弹性。从表1可见,个人数据信息的应用过程会遭遇多样性、海量、快速及价值等挑战,而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并行计算、数据挖掘、数据智能等大数据技术,可创造出实现个人数据信息应用的可行性。基于此,大数据技术促使“数据驱动”发展模式的产生,推动金融机构深挖个人海量数据信息的价值,并利用大数据解析、归集、拼合,建立高效的金融需求分析及信用评价机制。

五 成长链金融发展对策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成长链金融将自然人分为成长、就业、成熟及退休四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间金融需求、消费特征与信用水平的差异化和关联性,可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对于市场机会的实证分析同样证明,成长链金融具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但该业务的快速成长,还需从以下六点着手,重点发挥出整体授信、成长期过度授信、终生客户终身授信等特点。

(一)推进成长链金融的“三个一”基础工程建设。基于上述分析,将自然人划分为成长、就业、成熟、退休共四个阶段,即对应成长链金融的第一季、二季、三季、四季,每个季中也可再细分成若干段。而依据不同阶段差别化的金融需求、收入水平、消费特征、信用状况,金融供应商应提供具有针对性、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包含贷款、存款、理财、保险、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等应有尽有的金融服务集合。根据表2所示,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理财风格、金融需求,对金融机构的核心产品、保险产品及主要服务渠道进行详细规划。为推进个人成长链的快速成长,提升金融机构的操作可行性,应加快建设“一证一卡一号”工程,即实行一张身份证对应着一张银行卡与一个账号,该工程有利于持续跟踪收集、分析、满足各个阶段客户的差异性金融需求,真正做到提供终生性、适应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张惠:《关于个人成长链金融品牌建设原则与要点的选择》,《广西地方金融》2016年第6期,第20-25页。

(二)建立客户数据储存与整合体系。成长链金融是基于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针对金融需求、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及预测。而建立客户数据储存与整合体系,协助完善个人资信登记系统,既是拓展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信息基础,也是推进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发展的前提,更是加快实现成长链金融快速成长的关键基础。在金融机构层面,应基于个人客户数据资源库的构建,大力推进各服务流程的个人客户信贷融资、交易结算等信息数据整合,能够促进各生命阶段个人客户的金融信息贯通,实现金融机构各部门间个人客户信息的共享共用。同时,还需注意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加快客户信息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机制构建。在政府层面,应基于央行现有的个人征信体系及信息数据库,逐步开展国内居民的信用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一方面,政府应增加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需加快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的电子设备建设,提高个人信息收集工作的真实性、高效性、便捷性、全面性;另一方面,应确保客户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过程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从数据的获取、集中、清洗、矫正及应用的各个流程均严格依照制度实施。

(三)推进个性化金融产品创新。随着国内居民财富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资产优质客户成为各机构竞相争夺的资源,因此金融机构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发挥成长链金融的个性化服务优势,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及理财规划的定制化创新。在内外部信息高度整合与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个人客户各阶段金融需求的变化,设计基于互联网渠道的快捷个人金融产品,并通过整合客户基础材料、交易数据、家庭成员、未来收支等情况,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及理财计划的定制服务。其一,基于客户分级分类制定服务策略。设计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分层体系,根据风险偏好、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设定不同理财规划的客户准入标准;其二,科学设置金融产品体系,重点培育品牌产品。对大众性客户提供标准化、便捷化产品,以加快业务规模扩张;对高资产人群提供功能优越性与个性化产品,强调产品的私人定制性,并根据客户反馈及建议,及时优化服务质量及产品设计。陆岷峰、张欢:《成长链金融产品创新研究》,《海南金融》2016年第4期,第31-36页。

(四)构造终生性营销服务体系。传统的个人金融业务将各类业务人为分离,导致个人客户往往为阶段性,终生性营销服务体系的构造,能够有效培育高度忠诚的个人客户,而终生性客户是成长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终生性营销服务体系的构造需基于由内而外的三个层次:其一,深化个人金融业务的内在联动。以综合营销服务为抓手,实施各项个人金融服务的一体化推广,利用集约化营销提升整体规模效应,并基于官方网站与服务平台,提升业务信息传播、数据处理的利用效率。其二,进一步健全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的多层次体系。一方面,基于各网点识别、分流、引导的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出在产品推广、客户挖掘与终生服务等方面的分区效用;另一方面,提供一揽子、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包,基于一体化产品设计、营销及服务模式,实现一站式的金融消费。其三,提升客户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在增强对客户与市场数据获取、整合及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客户预测水平与服务满意度,并加大对服务试点、跟踪、反馈与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在高端客户的服务方面,应针对各生命阶段提供更为细致的金融服务,推动客户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与获取。

(五)加快个人授信模式转变。传统的个人授信模式是基于对客户历史交易记录、当前收入水平与财富状况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但也产生授信整体性被人为割裂的缺陷。因此成长链金融的推广需要金融机构加快授信模式的转变,将自然人成熟期过多的授信额度相应转移到成长期与就业期,优化金融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由传统的只注重担保品、抵押品,向重点关注个人客户的工作性质、信用水平、未来收入等方面转变,通过对自然人生命周期的整体性考量真正实现对个人客户特征的全面了解,进而适当调整授信门槛与额度,以满足各个阶段金融需求特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用卡、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金融工具,构建匹配适应个人客户实际融资需求的综合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改变过往仅仅以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贷投放,并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真正意义上构建具有可行性且契合客户需求的授信模式。

(六)构建大数据风控预警体系。由于成长链金融是基于对历史信息数据分析及未来情况预测的基础上,对于个人金融需求变化,尤其在信用水平方面的预测判断上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应构建大数据风控预警体系,实施防控成长链金融风险,提升个人贷款授信效率与收益。首先,以个人客户信贷融资为轴心,充分利用客户数据库资源。基于个人客户的融资产品、资金用途、贷后管理及信贷风险传导等方面,建立全口径的个人客户金融需求、消费特征及信用风险的一体化监控视图,实施分层、分类、分级的专项分析与预警。其次,健全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提升高效性与科学性。应充分利用信用卡及网上交易的信息支撑,优化风险指标系统,强化风险交易的实时监控机制,重点加强重点业务的风险监测及预防,实现个人风险的及时预警和响应处置。最后,还应确保成长链金融的操作合规性,健全贷款授信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基于多维度、多层次的身份认证机制,重点强化新产品及风险点的实时监测,持续跟踪客户风险及反馈信息,提升个人金融与中间业务的合规性。

六 结论与建议

个人金融业务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既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长远发展,也能够有效推动“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贯彻落实。而成长链金融是基于生命周期等多个理论,将自然人分为成长、就业、成熟及退休四个阶段,并针对各阶段间金融需求、消费特征及信用水平的差异化与潜在关联性,提出终生性客户概念、逆生命周期授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成长链金融基于服务定制性、客户终生性、金融工具整合性以及信用评价动态性等特点,能够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升级,将成为传统个人金融业务转型的着力点。

同时,我国成长链金融也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居民财富水平的持续提升打下了经济基础,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与校园金融是重要的拓展领域,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操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抢占成长链金融市场,持续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增长,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均需主动出击,积极推进成长链金融的“三个一”工程、建立客户数据储存与整合体系、推进个性化金融产品创新、构造终生性营销服务体系、加快个人授信模式转变、构建大数据风控预警体系。此外,金融机构还应不断迭代经营思维、主动解放思想,树立终生客户理念,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视角,基于各生理阶段特点,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个人金融产品与服务。

【责任编辑 吴应望】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