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2016-10-21李佳潞

经营者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

李佳潞

摘 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本文从中国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出发,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产业结构调整 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从1991年起至今,GDP增速稳定保持7%以上,经济繁荣。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如人口红利衰减、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等。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词,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特征适应新常态,应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模式,以改革的方式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摒弃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探寻结构优化的稳定增长新模式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措施,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为实现各产业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各产业向更高的适应层次演变,即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而高度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内涵,而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所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质就是将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或是将社会财富从低效用的消费者手中转移到高效用的消费者手中,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为实现从过度扩张平稳着陆到适度增长的目标,急需解决产业的结构问题。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合理的经济结构可以优化社会结构,并提高创造经济效应的效率。尤其通过产业升级,提高科技水平,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促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以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为最突出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

我国工、农业基础较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国农业虽然起步时间早,但一直停留在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工业化、统一化的现代农业而言,仍然存在低效问题。近年来,随着耕地资源被占用和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业发展日益受限。在工业方面,我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工业年度利润超5000亿元,但是产品缺乏高附加值,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技术自给率仅有60%左右。在服务业方面,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但是,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2%,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2月,在李克强总理与外国专家座谈会中,李克强总理也表示中国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

水平。

(二)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出口导向型经济已不可持续

过去,我国依靠大量劳动力与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遭遇沉重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也直接削弱了全球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不可持续,需求侧的三辆马车已不足以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认为,改革将成为重新平衡中国国内经济结构、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

四、对策和措施

(一)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陆红军院长说:“政府调控分为三种,硬调控是直接的政府投入,软调控是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予以引导,而巧调控则是运用看不见的手引导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日本和韩国等政府行政主导型市场经济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对淡化政府的干预作用,而侧重于监督、管理和促进。即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更适用于,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

(二)淘汰部分过剩传统动能

通过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把资源分配给其他领域。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几大行业,既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时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了PPI连续负增长的局面。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几大行业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工业领域存在的产能过剩,制约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传统动能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中存在着缺乏高端科技、创新少、产品附加价值少的现象。然而,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GDP的含金量等,使传统动能由可获得的利益占总价格百分比低的简单制造转变为高品质的中国创造,是提升传统动能的最主要和必要的途径。我国幅员辽阔,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存在差异,而各行业发展情况不同,资源配置也有所不同,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物流与互联网,可以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发展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列为现阶段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并决定对这七大产业加强扶持力度”。

中国经济发展程度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低,科技发展水平也较低。因此,在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时,可以参照已有的案例,分析研究,综合借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对发达国家新技术的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在国内进行组合,以比发达国家低的成本来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是中国可利用的后发优势。”

五、结语

全球化作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只有把握关键行业,形成产业优势,力争突破,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拥有竞争力。如今,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现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产业新常态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失衡走向优化,过剩产业在政策主导下加速出清,新兴产业在市场机制下快速发展。装备业自主创新国产化、服务业高附加值化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大方向,打造出低碳、绿色、提质、高效的升级版中国经济。

(作者单位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云平.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26-28.

[2] 孙福全.产业结构调整微观论[M].上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3-38.

[3] 林峰.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7-18.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