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2016-05-30孟少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激趣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孟少凌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搞好教学,对有效传达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入、实验、导学、联系生活等启思激趣环节,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激趣;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71-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搞好教学,对有效传达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鲜活起来,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什么叫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有效教学”的概念就可以界定为: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有效教学的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本文将以初三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为案例,对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自己关于启思激趣,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新授课环节分明,环环相扣,从课堂的引入到最后的探究,课堂的刺激点很多。要实现这节新授课的有效教学,我们就要依据《评价标准》、结合有效课堂教学标准的要求去确定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过程都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激趣教学环节,只要全部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这节课就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为实现这节课的有效教学,笔者安排了以下几个启思激趣环节。

一、启思导入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一节课的导入,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节好课需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眼球、先激后启的导入,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利用启思导入激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的启思导入激趣环节。展示两杯不同酸度的新鲜柠檬水→学生代表喝柠檬水,指出两杯柠檬水酸度不同→老师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定义,启发思考指示剂是否可以检测酸碱度→演示实验:两杯柠檬水分别取样滴入指示剂→得到结论:指示剂不能指示溶液酸碱度→展示生活中表示溶液酸碱度的实例引出pH。启思导入激趣环节借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柠檬,当时学生一见到老师带来的柠檬就开始激动了,到老师请学生试喝两杯不同酸度的柠檬水时,课堂气氛进入了第一个高潮,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这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引入。由学生的切实体会把酸碱度带出,并通过滴入石蕊溶液的变色,让学生思考懂得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并知道指示剂不能鉴别酸碱度;最后通过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水标签顺理成章达成“知道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二、启思实验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经历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纯讲授要有效得多。因此,利用启思实验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例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的启思实验激趣环节。展示pH试纸→阅读实验操作→演示实验:pH试纸的使用操作→学生实验:测定几种溶液的pH,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完成学案→学生代表点评学案。附:思考的相关问题:①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能否精确到小数?②pH试纸能否直接伸入试剂瓶蘸取溶液?为什么?③测定前pH试纸被水湿润,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完成“阅读实验操作”、“观看教师规范演示”、“自己再亲自动手实验”、以及“讨论实验问题”的四个环节后,学生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并通过测定pH操作规范,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实现有效教学。

三、启思导学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简单且可以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来获得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阅读课本,填写学案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启思导学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两个启思导学激趣环节。

环节一:提出问题“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生观察课本第62页的图10-17,结合相关问题归纳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归纳总结。附:相关问题——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酸性溶液的pH 7,pH越 (填“大”或“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 7,pH越 ,碱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 7。

环节二: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值测出来有什么意义”→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老师点评,完成学案。附学案问题:(1)pH<4的酸性土壤一般不适于种植,有办法调节土壤的pH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吗?(2)正常的雨水pH是多少?它是酸雨吗?怎样的雨水才称为酸雨?(3)胃液的正常pH在0.9~1.5之间,如果胃酸过多可服用什么药物治疗?“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这部分内容,课本设计了图10-17结合文字,形象易懂,“溶液酸碱性的意义”这部分内容也是简单浅白,所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同时在学案中融入考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知识点,学生体会到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两个启思导学激趣环节很好地落实了“知道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知道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控制酸碱度对生产和生活的意义”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四、联系生活启思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生活中处处涉及到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思考、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联系生活启思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设计的联系生活启思激趣环节。展示有关头发的图片引入实验探究→展示分别浸泡在水中、碱性溶液中1个小时的洗净后晾干的头发→学生代表试试哪种头发更容易拉断→得出结论:头发容易受到碱性溶液的侵蚀→提出问题:洗发用品(包括洗发剂和护发剂)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的→演示实验: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pH值→学生思考问题,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老师点评。附思考问题:(1)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洗发剂一般都是碱性的?(2)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是“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当把几种不同发质的图片展示出来时,学生又是一波兴奋,洗发剂和护发剂是他们天天需要用到的,与他们密切相关,学生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学到的化学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设计目的达成,实现有效教学。这节新授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分明,环环相扣,从课堂的引入到最后的探究,课堂的启思激趣点很多,学生投入度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整节课中认真阅读、充分思考、亲自动手,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重点落实到位,知识面也得到拓展,是一节有效、高效的化学课。

综上所述,通过恰当的启思激趣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轻松和快乐,产生对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这将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们将在这种循环中充分享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启思激趣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黄玉真.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学研究.

[3]杨水金.提高高一化学课堂效率方法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2).

[4]林宝娣.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9).

猜你喜欢

激趣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