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设计专业书法教学理念探究

2016-05-23景滋本

戏剧之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素材平面设计教学理念

【摘 要】书法作为多数院校平面设计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教育意义并不仅限于对经典作品的临摹,书法本身广博的内涵与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将为平面设计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启发。以书法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借鉴书法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思想理念、挖掘书法艺术丰厚的素材资源以及注重书写技能的训练与提高,都应当成为平面设计专业书法教学所秉持的理念,从而为学生的创作设计服务。

【关键词】平面设计;书法;教学理念;文化;审美;素材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12-02

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创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文字是传达信息的媒介之一,书法作为文字的表现形式,其教育内容在平面设计专业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平面设计专业书法课堂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有关字体设计理念的形成与设计成果的创作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体验试对平面设计专业书法教学之理念作一探究。

一、以书法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熊秉明先生曾谓:“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作为汉字书写艺术,书法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更多地与文人墨客结合在一起,他们以超凡的才华赋予书法高尚的灵魂。作为文字记录形式,书法传递的是祭辞、诏书、典籍、碑志、史实、佛经、书信、诗词、歌赋、楹联、斋号……无形中为学生带来历史的文化信息,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书写者的悲喜离愁,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文的情怀,滋养着他们的心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讲授书法知识,还应具备相关领域的造诣,由书法拓展到文学、史学乃至工艺学等学科知识的普及,将书法教学还原于特定的时空,让书法知识可触可感,生动而具体。

其次,书法碑帖的文字内容以古人语境下的繁体字、异体字为主,这些字在特定的词汇和上下文中又具有特定的含义而不能更改,这对于处在当代简化字语境下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片陌生的领域,而在学习研究、设计创作过程中难免会接触传统文献、古典文学等方面的题材,对应知识的脱节将给学生带来瓶颈约束,对作品的产出造成障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遇到以下的情形:有学生用工具栏中“简转繁”的功能将“孔子云”转化成“孔子雲”、将“千里共婵娟”转化成“千裏共嬋娟”,这显然是不了解繁简字之间不能通用所致,因此,为学生补充文字学的知识势在必行。

二、借鉴书法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思想理念

传统书法以汉字的书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汉字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字体的演变,比如: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等总体上从具象(象形)走向抽象,汉字脱离了“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阶段,字体的演变与书写节奏的调整致使书法风格演绎出多种面貌。“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书法以抽象的线条创造美的空间、气象和风采。平面设计中的书法制作亦复如是,如何才能驾驭这种线条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这种线条的组合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规律才能传递符合审美的视觉效果,其中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规律值得在平面设计中借鉴和阐发。

蔡邕《九势》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在这里,蔡邕指出了书法创作观的两个命题,中国书法即无形中以此为中心朝着不同的方面发展,而此二命题又与平面设计缔结了不解之缘。

其一,书法源于自然,即效法自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写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如果许慎所说的是近乎自然之“象”,那么刘熙载的评述则道出了自然之“意”,他在《艺概·书概》中曾谓:“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在这里,“天”即自然;“章”即形而上的规律,更近乎老子所谓的“道法自然”。效法自然的理念为书法艺术所秉承,平面设计的源头活水也逃离不了自然,因此,效法自然的理念也应该引领到平面设计的教学应用中来。

其二,阴阳形势。《易传》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简言之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阴阳是大范畴的一对矛盾,细细说来,大抵如下:如笔法方面的中锋与侧锋、方笔与圆笔、藏与露、提与按、轻与重、迟与速、疾与涩、逆与顺、往与复、纵与收、垂与缩、连与断;结体方面的疏与密、松与紧、避与就、覆与载、向与背、欹与正;章法方面的纵排与横列、连贯与错落、虚与实、黑与白;墨法方面的浓与淡、苍与润、燥与湿。而书法创作就是从这一对潜在的大范畴对立概念中寻找符合设计理念的“黄金分割点”。正因为如此,不少书法家认为:“书法美的本质在于对立统一规律之表现。”

再者,书法的创作也符合平面设计中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应表现创作者的精神状态。通常来说,点、线为汉字的组合,而“点”“线”之外的空白处正是与之对应的“面”。在书法的学习创作过程中,不仅要看到“黑”,更要看到“白”,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也就是“计无当有”,“匡廊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均称”(《书筏》)。“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艺舟双楫》)。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在平面设计中理所应当予以重视,平面设计中所遵循的原理与书法创作是点、线、面融合谐调的观念如出一辙。康定斯基也说过:“形式是由精神创造出来的”,“形式的和谐必须完全依赖于人的心灵感觉,即内在需要的原则。”

三、挖掘书法艺术丰厚的素材资源

数千年来,汉字凭借其特有的可塑造性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不同的面貌,又因文化背景和工艺制造的变更而流派纷呈。从甲骨文、钟鼎文、帛书、镜铭文、砖铭、瓦当、简书、碑碣、印玺到手札尺牍,篆、隶、草、行、楷,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不胜枚举的名品佳作哪怕是并不显赫的只言片字都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面设计中书法的创造与应用不可脱离这些书法资源而单独存在,古人虽未明确论述其设计思想和理念,但他们的佳作无不折射出设计的灵感和审美,流传下来的中国书法将以丰富的形式与多元的审美为平面设计中的书法增添活力。

图1 图2

图3 图4

如图1是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亚鸟鱼”,“亚”字形的几何外框颇具形式感,类似于现在的徽标。“鸟”、“鱼”均为象形文字,以粗犷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侧面的形象,“鸟”则二足而羽,引颈向天,“鱼”则四鳍而鳞,圆目燕尾。二字首尾呼应,嵌置于“亚”字内部纵向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图2是汉代瓦当,“永受嘉福”四个篆字以瑞草装饰盘曲在一个圆形空间内,被中间的十字界线切割成直角扇形,此四字可谓繁缛得当,蜿蜒流畅的线条如细细的嫩芽,祥云瑞草的装饰与此四字的寓意相得益彰。图3是《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碑额之“大”字,“大”在六书里属会意字,为一人张开双臂与双腿,而此“大”字亦作人形,如歌舞状,姿态舒展,极具美感。图4是汉代玉印之一,“武意”二字以鸟虫造型构成,在符合字法的前提下,偏旁部首被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代替,抽象的点画被另一种具象的语言更换,汉字在形式上呈现出另一种华丽而典雅的美。诸如此类或除此之外,中国书法资源宝库中的案例灿若群星,平面设计若汲取其中养分,必定大放异彩。

四、注重书写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通过书写技能的提高以促进平面设计中字体的构成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虽然电脑字库中亦有相当多种类的字体,然而并不能完全解决特殊情况下的设计与应用的需求。书写技能的提高以学习、临摹古代优秀碑帖为不二法门,在学习过程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从“察”到“拟”正是从眼到心,从心到手的传递,而“精”和“似”又是对此过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提高,这将有益于促进平面设计者的观察、模仿与创造能力。

在中国毛笔书法语境淡化的今天,书法语言似乎不为多数人所了解,因此,在处理一些书法设计与应用情形的时候就难免会犯一些笔画错置、笔势不连的谬误,虽然字形尚在,然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韵味与神采荡然无存,影响了平面设计的视觉美感,这是由于不了解书法的笔触与笔势所致,较高的书写技能将为设计产品的开发带来优化和提升。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将潜在地提升平面设计的品位,书法的创作与审美思想将进一步强化平面设计的思维理念,并有所侧重地强调“自然”与“虚白”,书法艺术丰富的资源将为平面设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书写技能的提高又能改善平面设计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平面设计专业书法课堂教育环节中,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多方面地普及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使得书法教育在平面设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力地提升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秉明.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8.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尉天池.书法创作散论[J].书法艺术,1994(12).

[4]欧阳中石,徐无闻.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7]康定斯基,李正子译.康定斯基艺术全集[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景滋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素材平面设计教学理念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