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2016-11-07朱伊言张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平面设计

朱伊言++张迪

摘   要: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批判视角为出发点,本着平等对话的原则,分析当代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提出在中西平面设计对话交流中应当加入“本土语言”发扬本国文化,并以一些大师的作品为例,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在平面设计研究中建立后殖民主义视角以及发扬本土特色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平面设计;本土语言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45-02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中,涌现出一批新思潮,后殖民主义便是其中之一。从学习艺术设计的那天起,我们的耳边就时常响起一个又一个国外设计家和理论家的名字,也常听到国内设计界的大人物们大骂国内的设计,就连那些未出茅庐的学生们也在人性化的大旗下面高声呐喊着“装饰的罪恶”这些听起来让人觉得无比深刻的口号。一个国家的设计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就必须要坚持用其本土语言说话,找到属于其自己的表达方式。了解后殖民主义,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当代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竖立具有本国特色和本土语言的设计观及设计思维。

一、何谓“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西方的“东方学”中的东方主义话语以及对这种话语的批判。东方主义以东西方关系作为基本框架,其政治意识和政治目的都具有难以消除的殖民性,表现了西方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话语霸权,是西方帝国在军事和经济之外的文化殖民的话语表征。而后殖民主义就是对这种话语的强烈批判。二是带有殖民余韵的前殖民地的文化话语以及“本土”学者对这种话语的批判。它对西方既接纳又排斥的心态,表现对科学知识的建构和它的本真化幻想。这是前殖民地文化的一种典型特征。三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内部之间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之间的对立和权力关系以及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批判。

总的来说,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带有很强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批评理论,了解后殖民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来源,是我们了解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二、“后殖民”对当代中国当代设计的强势渗透

当代艺术设计界是西方主宰话语的时代,尽管我们在理论上承认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存在和多种艺术的共生,但多种艺术所获得的生存和传播的权利却是受经济、政治和传媒发展等多种不同的因素所制约影响的,人们并不能充分地展开各种艺术语言的可能性。因而,“后殖民”的影响几乎深入到了各个民族之中,人们往往没有机会去充分了解和体会本国的本土文化艺术,在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普遍共识中,却也包含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我们的文化艺术的因素。

带有西方风格特点的设计作品在今天的中国审美中似乎占着主流,人们似乎更喜欢中西结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带有西方特色风格的建筑、带有西方设计理念的设计作品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且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就连一些著名的设计师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强势渗透。如图1 所示。

所示的著名设计师陈绍华、王粤飞的作品,陈绍华的海报设计“丝绸之路起点”将代表两种文化的服饰捆绑在一起,王粤飞则是将斗笠与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完美的进行了融合,又或者是将斯洛克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表达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理念,这也恰恰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强势渗透。我们正处于一种“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处境中,第一世界话语控制着我们的言谈和书写、压抑着我们的生存,而这种控制和压抑又带有强烈的隐蔽性的特点,它甚至渗入了我们的无意识领域,使我们承担着一种无能为力的僵局,这也是当代世界的最深刻的分裂,它划开了在种族、阶层和性别差异中的严峻的对立的性质。

三、建立后殖民主义的反思视角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平面设计师们都在努力寻找一种能与西方设计相沟通、相对话、相结合的表现机制,很多设计师远赴海外学习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设计思维和技法。西方的各种设计理念、各种设计技法纷至沓来,我国的平面设计师们在学习与研读之际,也在不断地模仿与崇拜。然而正是这种与西方文化或者西方设计相联结、相杂交、相融合的设计模式,恰恰是固化并局限当今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发展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

何谓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本土语言”指的是在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中国的平面设计可以算是异军突起,早期的平面设计作品大都受香港设计师的影响,而香港自身的殖民背景使香港的设计文化带有一定的殖民文化传统,香港的一些设计师很清楚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西方人所想要的,也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在创作上的价值。由此中国平面设计作品中也开始出现所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西方与东方的结合”的设计模式,而这恰好是后殖民在中国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不能简单地说这种模式是一种不好的设计创意,它至少是一种很好的“海纳百川”的方式。只是在一个尚未清晰地了解“现代”、“西方”、“设计”等这些名词概念的时候,我们却急匆匆地盲目地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大肆总结概括,才使得最终掉进了这种新型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之中。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名鼎鼎的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作品将中国书法或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和西方文化或习俗中的特定符号结合运用,甚至有些只是直接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IT软件的处理,还有某些作品是政治符号和暴力元素的结合运用等。这些作品不得不让人产生歧义、浮想联翩,有迎合这种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标准的嫌疑。它们成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成了与西方文化沟通、对话的桥梁,成了大量平面设计学生的“范画”,成了有中国特色设计的代表,成了一个被西方“主流文化”所认同的中国设计模式。我们的设计师在严声厉喝社会大众审美对平面设计发展的阻碍性的同时,却毫无防备地被这种文化霸权所侵蚀。这严重地影响到中国平面设计的健康发展,固化我们的设计思维,颠覆我们的本土性,颠覆设计本身的社会意义,将中国的平面设计毫无悬念地固化在这种霸权的表现主义形式上,固化在一个被后殖民主义思想群体所制定的全球化标准之中。大批的中国平面设计学生和青年设计师已经完全遵循着这样的创作模式,固化了这种思维,他们对设计的学习和设计的解读已经变得十分模式化。中国的平面设计也由此走向了同质化,走向了创意的“无创意”化,走向了发展的断层。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选用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相当于母语般熟悉的语言就是所谓的“本土语言”。这绝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更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它是一种多元化的、强调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潮流。它可以打捞那些属于我们自身的“记忆”,从“边缘”中发现那些片段的、无始无终的、存在于无意识领域的我们的历史。它重新确立我们自身的“位置”,重新唤醒我们的批判的,清醒的意识,而不是沉溺于西方的神话。“本土语言”能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打捞那潜在于我们的被压抑于无意识深处的“记忆”,把他们翻腾出来,重新置于公众的阅读世界。因为我们的设计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读解的共有的特性。“本土语言”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它的贴切、合理与生动,它成功地缝合了商业价值、伦理价值间出现的裂痕。

首先,“本土语言”的建设,应该把对西方设计方法及设计思维的适用性问题放在首位。从本土的语言、生存状态中发现西方理论的盲点,在西方理论与本土艺术的裂痕与差异间创造出新的方法与思维。其次,我们应该在对第一世界的质疑的基础上,运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创造出新的平面设计风格流派,从而把来自于本土语言的特征与新鲜经验中的契机以及其有生命力的点加以扩大和加深。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设计语言是一种艺术实践,一种对我们生存的重新审视,一种独立的设计创作方式,是完全属于我们的。当一种表达方式附属于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在将“本土语言”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这一点上,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当代的中国平面设计显然是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融入了中国本土式的设计元素(如图2),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

无论我们走向何方,都一样背负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语言就是我们的母语,这是一个永恒的戳记,它不会消逝。我们只有在对母语的运用中,才能更加清晰的体会到如潮水般涌来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作用。任何艺术设计者的首要社会责任都是他对自己的母语的责任,一个设计家如果不能创造性地用母语进行表达,并发展母语本身,他也就丧失了作为设计艺术的前提和条件,也就不可避免地认同和屈从于某种第一世界的压抑性的话语实践。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母语,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特性得以存留和发展。当代的艺术设计界是最富于变化与挑战的。

四、结语

当人们在欣赏一幅艺术设计作品时,他们潜意识是希望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事物和元素,因而在设计作品中加入属于中国式的“本土语言”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通俗易懂,可以直接透过图像就唤起观者的共鸣。平面设计是其他艺术设计的本源,在艺术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中。虽说“后殖民”设计思维导致了中国当代平面设计模式单一,乏味可呈。但随着我们对中国本土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我们将“本土语言”运用于平面设计当中的模式必将走向成熟,从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设计风格。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平面设计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分析
基于Photoshop环境下的平面设计刍议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漂泊者》中西莫斯?欧阳对文化身份的追寻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
心是从来不会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