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城镇化水平测度及发展模式研究

2016-05-14王平杜娜张晓

中国名城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海南省城镇化

王平 杜娜 张晓

摘 要:构建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和比较,并分析了当前海南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适宜海南省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评价结果,将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海口市和三亚市为第一等级,综合城镇化水平较高。当前海南省城镇化建设主要存在中心城市规模小、带动作用弱、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城镇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此并结合海南省情,提出陆海联动、全岛同城、旅游引导和大城市带动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镇化;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发展模式;海南省

Abstract:This paper have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which includes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o classify and compar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model of urbaniz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of urbaniz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Haikou city and Sanya city as the first level, a higher level of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mall scale of the central city of Hainan Province, the small size of the city, the weak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e singl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lack of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the low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Hainan Province,This paper presents four kind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by land sea interaction、island City、tour guide and big city driving.

Key words:urbanization ; index system ; existing problems ; development model ; Hainan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5-19(5)

1 引言

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省经济迅猛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层层推进,各市县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发展上的不均衡,这将阻滞并影响海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评价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14年海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

2 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从广义的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摒弃传统的以城市人口比重或非农业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标准的人口数量型评价思维,构建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环境的改善于一体的功能质量型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四大类指标构成,共涵盖11个评价因子 (见表1) ,所用数据均来自《海南统计年鉴(2015) 》。

3 海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

3.1 因子分析模型

本文所依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X1......X11 构成,整个评价过程借助SPSS18. 0 软件完成。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数据从略) ,求R的特征值以及贡献率,并按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提取主因子F1 、F2 和F3,各因子的特征值依次为5.486、2.577 和1.227 ,贡献率( %) 依次为49.877、23.425 和11.158 ,F1 、F2 和F3 包含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4.461 %。其次,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数据从略) ,并命名因子。由于主因子F1 在X1 ,X2 ,X3 ,X4 ,X5,X6 ,X7 上载荷较大,它们分别从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户人口、非农业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反映经济与人口城市化水平,故称F1为经济和人口因子; F2在X8,X9上载荷较大,它们分别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因子反映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 故称F2 为生活质量因子;F3在X10 ,X11上载荷较大,它们分别从每千人口医院与卫生院床位数、每万人均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反映基础设施的城市化水平,称F3 为环境质量因子。第三,计算因子得分并排序。对主因子F1 ,F2 ,F3 的特征值规一化,得到三个主因子的权重值分别为:0. 591 ,0. 277 和0. 132 ,然后再计算各市县综合测评得分, 公式如下: Zi =0. 591F1 + 0. 277F2 + 0. 132F3 ,其中: Zi 为各城市综合评价得分(i=1 ,2 ,3 ...,11) ;Fi 为各因子得分; Fi 的系数为各主因子的权重值,据此计算的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序如表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各因子得分的正、负值,表明各市县的城镇化水平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位置。

3.2 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

为了使因子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明晰化,本文对综合因子得分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聚类分析(过程从略,各主因子根据研究目的亦可作相同处理)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海南省城市化水平高低分为4类:第一类—海口、三亚;第二类—琼海、昌江、儋州、澄迈、东方、万宁;第三类—五指山、文昌、琼中;第四类—保亭、定安、屯昌、乐东、临高、白沙、陵水。

3.3 评价结论

(1) 第一类城市为海口市和三亚市,城市化水平最高。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城市,在经济和人口因子F1、生活质量因子F2 的单项排名为第1和第2 ,三亚市在经济和人口因子F1、生活质量因子F2 的单项排名为第2和第5,这说明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很高,且环境质量因子F3 的单项排名也较为靠前,分别为第5 和第4,总体上看,海口市和三亚市作为海南省一北一南两大重要中心城市,其城市化综合水平居于全省前两位,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2) 第二类城市为琼海、昌江、儋州、澄迈、东方、万宁,城市化水平较高。琼海市是海南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随着博鳌亚洲论坛知名度的提升,城市形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居民幸福感较强。昌江有亚洲最富铁矿——石禄铁矿,工矿业较为发达,人均总产值较高;万宁和琼海情况相似,它们经济的各个方面发展良好,并且上升势头明显;儋州和澄迈的情况亦相似,它们的工业在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儋州拥有洋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澄迈拥有海南省重要的老城工业开发区;东方市是中石化,中石油海南分部所在地,石油资源加工成为其城市化经济推进一大动力。

(3) 第三类城市为五指山、文昌、琼中,城市化水平一般。其中琼中、五指山受地域环境-交通影响较重,经济发展较缓慢。但五指山市生活质量因子单项排名第1 ,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文昌市是海南三大侨乡之一,也是中国最南航天城,未来随着航天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昌的城市化水平将会获得快速提升;琼中居于海南岛中部,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今后随着海南中线高速公路和万洋高速公路的进一步贯通,琼中县旅游业将会成为城市化主要推进动力之一。

(4) 第四类城市为保亭、定安、屯昌、乐东、临高、白沙、陵水,城市化水平最低。其中保亭、定安、屯昌、乐东、白沙地处海南岛的中南部,其经济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整体上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较低,另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今后应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陵水各项因子数据排名都比较靠后,城市化水平最低。这一类城市今后发展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4 海南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海南省的城镇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是当前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全省城镇化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4.77%,海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为53.76%),当前海南城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中心城市规模小,带动作用弱

海南省无特大城市,大中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2014年海口市常住人口220.07万,GDP为1005.51亿元,三亚市常住人口74.19万,GDP为404.38亿元,一北一南两个中心城市与中国其他省会城市及其中心城市相比,明显偏低,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自身还处于集聚人口和生产要素高速集聚阶段,资金、技术、产品和人才等要素不具备向低一级城镇大规模扩散的条件,因此不能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当前“两头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海南岛发展布局还未形成。

4.2 城镇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

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2014年海口市城镇化水平为76.08%,白沙仅为29.09%。除此之外,海南东中西三大区域城市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东部地区交通便利、资源条件较好,城市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工业较为发达,但是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一般;中部地区距海较远,交通条件相对于东西部落后,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镇化水平也相应较低。

4.3 小城镇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当前海南省小城镇主要以农业为主,条件较好的城镇适当发展旅游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以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总体上看,海南省小城镇产业较为单一,城镇就业承载力较弱,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产就业的能力也偏弱,这就直接导致海南城镇规模较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

4.4 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功能体系不健全

海南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很多地方都是“一街城”的形式,主干道及房屋简陋,医疗设施落后,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欠缺,城镇产业较为单一,导致城镇功能体系不够健全,从而降低了城市化发展水平。

5 海南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海南省地理位置特殊,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故不适宜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路子。同时海南省环境优美、海洋面积广阔,再加上岛屿生态系统完整,交通便利,故可以考虑实施陆海联动、全岛同城开发战略,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和海洋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四个适宜海南省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5.1 陆海联动模式

陆海联动模式就是陆地和海洋联合开发战略。海南省拥有中国2/3的海域面积,海域辽阔,资源丰富,今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上,将广阔的海洋纳入视野,拓展发展空间,以海带陆、依海兴琼,统筹海陆资源、产业、环境和管理,努力提高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格规划沿海土地的利用,加大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南海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加快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等,陆海兼顾,整合、优化海南陆海独特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从而带动海南经济的发展,使海南城镇化建设朝着可持续、健康的目标进一步发展。

5.2 全岛同城模式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人口少,面积小,易于着眼全局、科学规划、一体化布局和有序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同城化”效应。今后应按照全省一盘棋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通过规划一盘棋、建设一盘棋、发展一盘棋、管理一盘棋,将全省各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安排,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互补互通的格局。

5.3 旅游引导模式

基于资源优势,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今后海南推进城镇化要发挥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热带农业、以及局部地区新型工业的支撑作用,通过旅游引导,促进非农产业的跨越发展。旅游引导城镇化模式就是在旅游带动下,以泛旅游产业集群为产业基础,由旅游带来的消费聚集推动城镇化的过程。像海南很多地方已经建立的风情小镇,如观澜湖高尔夫小镇、博鳌天堂小镇、潭门小镇、海棠湾小镇和福山咖啡小镇等,今后应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开发风情体验旅游产品,从而增加就业吸纳能力,吸引周边农民向小镇集聚。这样开发的旅游风情小镇以及乡村旅游等模式,不仅促使旅游区农民实现就业,并且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和服务设施的集中化,有助于推进社会体系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地城镇化的发展。

5.4 大城市带动模式

大城市带动模式就是发挥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四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一直以来,海南省的发展都是以南北的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中心,两侧的发展则十分薄弱,因此有必要在东西两侧建立两个中心城市,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升。今后,海南应更加强调海口省会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圈的建设,充分发挥南北两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重点扶持儋州市和琼海市的发展,将其分别打造成海南西部和东部的中心城市,从而带动海南两翼经济的发展,通过大城市带动模式促进海南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敏.海南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策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09.

[2]周福君.我国沿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

[3]周乐萍.基于海陆统筹的辽宁省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2.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纲要(2012-2030)[Z].,2013,5.

[5]张莉萍.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4,12(04):55-56.

[6]陈彭述.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何平,倪萍.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13,12(06):11-18.

[8]罗送花.SPSS应用于宏观经济指标[J].科学与财富,2013,12(08):92-93.

[9]张芳芳.城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6(02).

[10]李致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旅行社业省域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36):327-330.

[11]万春燕.福建省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综合评价[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12]王旭辉,朱红丽,孙社祚.常州与无锡、苏州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6(03):185-186.

[13]潘永强,韩越,罗声明,段华友.海南省乡村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01):147-151.

[14]农村百事通编辑部.我国正持续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明确城镇化路径[J].农村百事通,2013,24(16): 6-8.

[15]林肇宏.推进海南新型城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4,24(02):34-34.

[16]黎友焕,齐晓龙.粤琼战略合作背景下海南城镇化建设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17]周福君.我国沿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

[18]周乐萍.基于海陆统筹的辽宁省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2.

[19]李洪波.海南产业振兴的战略思考[J].新东方,2012,10(05):30-33.

[20]李建飞.以城乡统筹规划促进海南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N].今日海南,2010-12-1.

责任编辑:蒋亚林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海南省城镇化
海南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