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6-05-14陈艺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初中历史

陈艺民

摘 要:“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要求,但历史教育中情感苍白的现象又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顺利实现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要求,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策略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情感教育的落实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在课前备课上,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情感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体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后积极开展学科活动,鼓励全员参加,使情感教育可以在课外得以延伸,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感教育 现状 实施策略

一、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历史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情感教育也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要求,美国《情感论》作者诺尔曼.丹森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有情感的人。”一个没有情感的智者,是难于立足社会的,更不用说成就事业,而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爱憎分明,通过对先进历史事迹、优秀历史人物的了解,学生能够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准确的评价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近几年的厦门市中考历史命题的考评如历史感悟题或综合题也深入到“情感、价值观”领域,这也说明了命题者深刻把握历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体验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体现历史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1]

然而遗憾的是,历史教育中情感苍白又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老师问某个历史人物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的答案往往是“爱国主义精神”,之后是调侃式的回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全班哄堂大笑。记得听过一堂《中日甲午战争》的课,上课老师激情澎湃、深情并茂地描述了邓世昌的事迹,之后问邓世昌他体现了什么精神?全班哑然沉默,最后一个学生艰难的说出了两个字:“伟大!”。应该说这节课老师在介绍邓世昌的事迹时是富于激情的、在谴责日军时是寓于愤恨的,笔者在听课时是深深感动的,相信学生也是被感动着的,可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为什么那么苍白?

这些经历让笔者重新思考“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要求,让孩子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历史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寻找情感点,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历史教材是历史知识的载体,也是情感信息的载体。要加强历史情感的培养,首先要从教材上着手,历史教师在备课中要深研教学内容并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整理情感教育点,并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选择整理情感教育点要考虑两个因素,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对于每一课的情感教育的发掘点不但要在课标和教材方面等呈现的显性情感教育点,而且要对隐性的情感教育点进行深入挖掘,着重突出情感教育的作用,力求学生在该课的学习中能从中收到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如可以挖掘整理相关历史人物的书信、日记等。例如在备《辛亥革命》这课时,我准备了林觉民的故事,通过他那感人肺腑的《与妻书》,体现其爱国情怀;在《血肉筑长城》这课时,笔者准备了左权将军的故事,通过他的家书,体现了烽火连天家国情,体现了抗战志士为国家舍小家的高尚情怀;在讲授“司马迁和《史记》”时,课前让学生查阅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思想,体现了司马迁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2]

二是情感教育目标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空洞、大而无当。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将情感教育目标细化为一些历史事件或情节加以阐述,就有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堂课我除了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重点在于情感教育的发掘,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主要有两个点:首先,通过对张謇的全面介绍,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学生理解中国有志之士为救亡图存和民族的复兴所作不懈的奋斗和艰难探索,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其次,通过张謇兴办的实业兴与衰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强国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理念。[3]

2.重视体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途径

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学生的体验,体验是个体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对个体的感受、理解、建构的过程,它以情感为起点,具有生命的亲历性、个体性、情境性。这种体验可以是学生把自己假想为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所处的复杂的历史情境去感悟、思索,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目睹鲜活的历史,实现情感的共鸣。重视学生体验,实现情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进行“历史模拟”,让学生切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

“历史模拟”的特点是要根据掌握的史料最大程度地“复原”对象的场景和事实的片断,尽量贴近历史的真实,包括对话的用语等,它跟“历史剧”是有区别的。在“历史模拟”剧的编写中,学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阅读历史课外读物等,整个这一过程学生在收集整理素材的同时将以往由教师讲解演变成由学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神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更真切的感悟到历史人物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如《内战烽火》一课,学生进行了历史片段模拟“重庆谈判”,通过模拟,让学生充当事件的主角,讨论“究竟应不应该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这样使学生置身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国民党反动派政治欺骗的手法和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从而更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4]

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采用“蒙太奇”的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加深学生感受。

“历史模拟”在准备时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比较多,所以要适时、适量。相对于“历史模拟”的局限,在再现历史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上,采用“蒙太奇”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显优势,更为便捷,更节省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操作性更强。所谓的“蒙太奇”的教学手段:即通过剪辑影片,将不同的影片或不同影片根据教学需求运用软件剪辑,添加文字等进行艺术加工。或借助图画、文字、音乐等进行艺术加工整合,以幻灯片的形式配乐再现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渲染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心理感受,升华情感,从而加重情感的渲染,做到“情境充满情感,以情育人”。如在《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课,在“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这一知识点上,笔者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将相关的图片、文字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依次展示出来,如《西属拉美殖民地社会阶层示意图》、《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工作》、《黑人在钻石矿洗矿》等。通过这些资料,学生更容易理解拉美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殖民者在拉美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目标。

3.用心感悟,开展历史感悟评比活动使历史情感教育在课外得以延伸

历史情感教育的实现情况,可以通过课后的学科活动——历史感悟评比活动进行了解。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让学生全员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不多,因此笔者积极开展学科活动——历史感悟评比活动,鼓励全员参加,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阵地,使情感教育可以在课外得以延伸,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情感教育目标的落实情况。如八年级上学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近代中国,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因此,笔者选择了两则有关张学良、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学生可自己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写一篇小文章(标题+内容),字数不少于300字。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深刻的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使历史的情感教育在课后也能得到贯彻,更深入推进,具有延续性和广泛性。这次活动活动得到了同学的积极响应,收到了近180份的小文章,其中有5篇获得特等奖、10篇获得一等奖、20篇获得二等奖、40篇获得三等奖。[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培养情感,健全人格的教学。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情感点,注重情感的启导,并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情感的门,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志刚.试论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历史教学.2008(05).

[2]汤小平.情感教育策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落实与反思.文教资料.2013年(26).

[3]徐锋.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江苏教师.2012.(12上半月).

[4]张道兵.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教研论坛.2011(03).

[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