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军事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

2016-05-14高博弥鹏杨阿锋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人才培养德国

高博 弥鹏 杨阿锋

摘 要:德军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教育及军事院校建设。两德统一以后,通过调整及完善院校的层次和体系、严格准入标准、调整训练程序、促使军地院校接轨、增加训练科目、调整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手段改革其军事教育体系。德国现行的初级军官教育培养体系采取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历经七个阶段,分成军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岗位任职培训三个类别层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其理念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军官培训遵循“训人必成和训成必用”原则、军校教学保障条件完善、教学训练内容方法讲求实效、培养过程突出实践锻炼、重视国际交流及拓展国际视野。

关键词:德国;军事教育;改革实践;人才培养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其联邦国防军自1992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和调整改革,分别以裁减军队员额、调整指挥领导体制和提升效能为主要标志,根据地缘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从应对大规模入侵的国土防御型军队转变成灵活精干、反应迅速、具备全频谱作战能力的小型职业化军队。

一、两德统一后德国军事教育的

改革与实践

德国军队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教育和军事院校建设。国际冷战结束以后,德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队的任务从过去的保障国家安全并为最终实现德国统一创造条件,转向保障未来欧洲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为了适应新的安全形势和战略环境,提高德国军人的素质和部队的作战能力,德军对军事院校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一)调整及完善院校的层次和体系

为适应军队任务的转变,德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三类”“三级”“三结合”的军事教育体系,“三类”即指挥院校、专业技术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三级”即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三结合”即军地结合、正规院校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军校理论教育和部队岗位训练相结合。具体举措包括将2所原国防军高等学校改为联邦国防军大学;合并2所国防军体育学校;关闭联邦国防军心理防御学校;增设联邦国防军安全政策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对于陆军院校,新组建了3所陆军士官学校,将2所战斗部队学校更名为步兵学校和装甲部队学校,将2所技术部队学校改名为陆军技术学校和陆军补给学校,将陆军军官学校由汉诺威迁至德累斯顿。对于空军院校,将原隶属于空军第一工程学校的4所专科学校独立成校(直属空军局领导),关闭1所空军武器学校和1所空军工程学校,将空军士官高级训练学校改名为空军士官学校。对于海军院校,合并2所海军武器学校,关闭1所海军工程学校,增设1所海军指挥系统学校,将10所专业性海军院校重组为7所功能型院校。

(二)严格准入标准,调整训练程序,军地院校接轨

德军院校学员称为候补军官,均是从应届高中或中专毕业生中征召入伍的,选拔条件严格,淘汰率高。德军初级军官在成为正式军官之前要经历系统复杂的培训过程,采取部队训练、军校培养和高等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德国大幅增加了部队训练和军校培养的时间,并增设不同培训阶段,加强每个阶段的准入考核力度。从1994年起,学员训练的第一阶段,即基础科目训练的时间由5个月减少至3周,学员毕业后不必再到各参谋部任职实习,直接参加第二阶段的应用科目训练。第二阶段为应用科目训练,在原有的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和总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两种科目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政策进修班”训练,以培养参谋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战略思维能力。同时,将2所联邦国防军大学的专业数量从8个增加到28个,难度与地方大学相当,其专业课程设置达到地方大学的水平,毕业文凭得到全国承认。[1]

(三)增加训练科目,调整教学内容,完善培养手段

在具体的训练科目和教学内容上,德军院校积极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及时做出有效调整和完善。第一,增设“冲突预防和危机处理战备训练”,减少本国军队单独训练的比例,增加本国军队和多国军队的联合训练;在训练手段上,减少实兵训练的比例,增加现代化训练手段。第二,在传统教育和思想教育中,新增加伦理道德和文化交际教育,将语言训练升格为必训内容,增强军人的海外沟通与行动能力。第三,继续加强顶尖人员的联合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多国联合指挥人才。第四,根据未来信息化作战要求,将原来的重兵对抗训练转轨到信息化联合作战训练上来,提高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第五,进一步注重军地交叉混合培训,培养战略型领导人才。

二、德国现行的初级军官教育培养体系

为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德军把大力加强候补军官队伍的培养作为推动军队职业化建设的一大重点。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德军大力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候补军官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陆军初级军官培养为例,德军候补军官的遴选对象为应届高中或中专毕业生。每年3月,考试成绩合格的应届高中或中专毕业生依据本人志愿向位于科隆的军官申请审查中心提出入伍申请。然后,该中心对申请者组织大规模的招生录取考试,主要包括身体、心理、学术、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军官申请审查中心会综合考核通过的申请者的志愿、考试成绩、军队的岗位需求等因素初步确定其将来的专业培养方向。在候补军官的培养上,德国采取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计划大致分为以下七个阶段。[2]

第一阶段,学员会被分配到不同地域的3个新兵营,接受为期6个月的军政基础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军事基础科目的训练和军队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员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联邦国防军军人,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培养军人服从命令的意识。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学习和训练考核合格者,进入位于德累斯顿的陆军军官学校(GAOS)进行为期3个月的军官培训课程的学习。该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战术、军事法律、领导学、军事历史、政治、逻辑、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和一些拓展性教学实践活动,并有机会参与各种国际军事交流和参观见习。该阶段的培训旨在提高学员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初步具备基本的军官素质,形成一定的军官意识,掌握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指挥管理能力,为以后继续接受培训并成为军官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学员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不同兵种的部队,进行为期3个月的领导能力实习。该阶段针对学员不同兵种的区别,组织学员进行兵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和指挥管理能力的锻炼,增强学员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

第四阶段,学员到位于德国西南部的专业院校进行3个月的英语语言集中强化学习。这是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主要成员的特殊国际地位决定的。德军与西方很多国家存在着广泛的军事合作,从联邦德国时期,美国一直在德国保有驻军;另外,德国与法国军事合作密切,在德军各兵种中有一支专门的德法联合部队,称作法德旅;同时,德国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军事合作也相当密切。近年来,德国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长期军事交流机制,定期邀请各国军事代表团赴德交流,并积极派遣军事代表团出访,参与国际军事交流,积极参与维和行动。笔者在德交流期间发现,每位德军军官和学员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体现出很高的语言素养。这对于积极参与国际军事交流和军事行动都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第五阶段,到位于汉堡或慕尼黑的联邦国防军大学接受3~4年学历教育。只有参加过前期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军校学员才能有机会在联邦国防军大学就读。联邦国防军大学为军地共管,开设的课程分为大学基础课程(本科)和高等专科学校课程(专修课程)两类。各专业学员结束基础课考试后,继续在某一专业领域深造,撰写学术论文并答辩。根据学员在读期间的学习成绩,毕业时可授予其学士或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也可攻读博士学位,成绩不及格者则需提前退役。在这期间,还可根据个人的学习成绩进行兵种专业的调整。从联邦国防军大学毕业后,候补军官晋升为少尉。

第六阶段,再次回到德累斯顿陆军军官学校,进行第二部分军官培训课程的学习,为期3个月。这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候补军官具有营以下级别军官应具备的所有指挥能力,课程内容则以不同兵种战术培训为主。

第七阶段,根据学员的不同的兵种分配到全国各地相应的部队,进行排、连一级的职业培训实习,为正式担任分队军官做好充分的岗前实践训练。

德军候补军官完成整个培训过程需要6~6.5年的时间,经历军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岗位任职培训三个类别层次的培养过程之后,才能分配到部队正式成为初级军官。整个德军候补军官的培养体系充实而完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充分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完美结合,有效实现了培养现代化军官的军事教育目标。

三、德国军事教育与人才培养的

理念和特点

(一)军官培训原则遵循“训人必成和训成必用”

德军军事教育培训体系计划性很强,不提倡过多、过量培训军官或士官,培训数量和需求数量基本保持在1∶1。这就是说,学员培训之后就一定要用。这就会给学员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使学员们必须专心致志学习,有效地保证了培训效果。所有候补军官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都会得到军队各级各类部门极大的关注,确保每名受训合格走入军官序列的新任军官都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超群的领导能力,并在他们毕业后对其委以重任,实现继续培养和锻炼,促进其快速成长。

(二)军校教学保障条件完善

德军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其军队建设中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在装备、经费、人才、科学技术等方面都优先保障,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位于德累斯顿的陆军军官学校,不论是教学训练设施,还是校舍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凡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想法和活动都会得到批准和支持,并且大力给予物质保障。正因如此,才使得德军的军事教育始终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超前性。

(三)教学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讲求实效

教学内容、科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的,并定期进行研究和更新,过时的科目被及时摒弃。德军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灵活,广泛采取小班教学,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特别注重专题讨论和现场参观见习,注重锻炼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对于有效提高学员们的自信心和组织指挥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过程突出实践锻炼

德国候补军官培养过程的七个阶段的培训环境类型多样,从军事院校到军地共管的国防军大学,从语言培训中心到作战部队,整个过程反复强调学员的实践能力锻炼,从新兵入伍训练筑牢军事基础素质,到军事院校实践战术指挥能力培养,直到毕业前兵种分队指挥岗位分队长职业培训实习,都体现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指挥实践能力的锻炼的特点。

(五)重视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德军院校开放办学力度较大,定期邀请外军院校教官和学员来访,举办学员参与的国际军事交流活动,让绝大多数学员在读期间有与外军军官和学员进行军事文化交流的机会,同时积极派遣部分优秀学员赴外军院校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员的国际视野,锻炼未来军官进行国际军事交流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廷玉.外军名校与名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145-154.

[2]About GAOS and Military Education in Germany——Report on International Military Exchange Programme 2009[R].2009:9.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人才培养德国
“梦梦”“娇庆”德国行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