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研究

2016-05-14高小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化差异翻译

高小慧

摘要:由于中西方之间在地域、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导致在英美文学翻译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当人们在开展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需要对中西文化进行合理的比较,不能只以本国的文化为出发点,必须对西方文化习俗和文化特点进行有效的了解,并且要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关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西方文化和英美文学予以深入的了解,以此来提高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水平。主要研究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找寻提高英美文学翻译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11503

在了解文化差异之前,我们需要理解文化的内涵,首先文化主要来源于历史,主要是通过整个社会的成员经过漫长的生活构成的体系,并且其思想观念与社会制度相适应,在政治、法律和宗教、科学等方面都具与社会发展同步。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包括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这些方面的差别会影响我们对其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翻译,所以在开展翻译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将其作为一项语言活动来展开,需要将其看成是一种文化活动,站在文化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当中,最为困难的就是文化的差异,例如在西方文化当中十分浅显易懂的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却需要花很多力气去解释。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时,就要对英美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为了领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就需要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了解透彻,不仅需要考虑词意,还要将句子中使用的词与上下文相结合,不能够单纯地从事翻译工作,而没有充分地将西方文化考虑到翻译当中,需要根据语境和英美文化的内涵将作品的思想和内涵真实地翻译出来。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

在西方文学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就是英美文学,而在国外文学和文化的学习之中,英美文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要想精确地展开英美文学的翻译工作,就需要对英美文学进行长期的学习,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无法准确地进行英美文学的翻译,影响到了其翻译的质量。

(一)中西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

地域的差异使得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世界的大角度看,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人们的认知有较大的差异,每个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所以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中西方习俗的差异极大地影响到英美文学的翻译。例如中西方对单个词语的理解差距较大,人们常常将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是人们对“狗”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英美国家通常都将最忠诚的朋友比喻成“dog”,而中国人一般不将人比喻成“狗”,只在一些反讽类的词语中出现“狗”这个词,例如“走狗”等等。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化使得世界各国间的交流逐渐增加,中西方之间实现了文化的交流,所以不再将“狗”作为批判性的词汇来形容人。此外,中西方的价值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拥有集体利益观,甚至能够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用少数人的利益保全多数人的利益,而西方则不同,大部分西方人追求自由,推崇个人主义,将自我作为中心。所以不难从中看出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因此开展英美文学的翻译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语言的结构;其次是思维的习惯。前者在西方的句子结构当中,比较重视主谓宾结构,主要呈现为树形结构,但是在中国的句子结构当中,比较重视动词和句式的结构,句子一般呈现为递进的竹形结构。后者主要表现为西方追求自由,中国提倡和谐,西方人十分推崇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追求个体的差异性,而在中国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推崇对称。这些都能够有效地表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的人在审美和情趣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英美的文学当中,要想刻画一个人的心理或者动作,都需要着重描写客观事物,以此来烘托人物的动作神态,但是在中国则比较重视主观描绘客观事物,因此在开展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掌握英美文学之间的具体差异,只有从思维方式出发,深入地进行认识了解,才能够做到有效地翻译[1]。

(三)宗教的差异

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思想的支撑推动,政治和经济能够决定思想,而思想能够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而在国家历史的发展之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能够有效地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所以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之中,都能够体现出宗教文化的影子,常常出现宗教的词语或者宗教文化。而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主要信奉佛教,而西方主要信奉基督教,这在词语上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来,例如在中国的汉语中,出现一些成语如“借花献佛”等,还有一些佛教语言如“佛祖”等,而在西方的基督教中,一般的词汇为“修女”“牧师”等,而在日常语言中西方人常常感叹:“Oh,my god!”而中国的日常语言之中常常出现:“老天爷啊!”等等。在中西方都有一些人们比较忌讳的词语,例如西方国家中的人们不说数字13和星期五,而在我国则不能乱说关于“看见鬼”这类的词语;另外在中西方文化中某些词汇都有些独特的蕴意,例如“八”这个数字是“发”的谐音,所以人们常常借用“八”来表示发财,而在过年一定要吃鱼,寓意为年年有余,而在西方则没有这种意思。此外,在中西方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宗教的发展都需要依托国家的文化,但是不同宗教之间的文化是不兼容的。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区分宗教文化,避免出现宗教性质的翻译错误,而降低翻译的效果[2]。

(四)生存环境的差异

地域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是巨大的,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之间的人类语言也是不同的,而语言的产生及其发展主要是依托人类生存的环境。例如英国的海洋文化就十分发达,由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四面环海,所以导致了其祖先在诞生以来就依靠海洋来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航海事业也就走在世界最前列,由于英国人对海洋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海洋文化十分博大。而我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十分发达,由于我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并且大部分居民都生活在大陆上,所以对土地的感情十分的深厚,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古时候的人们都很喜欢东风的到来,而英国则十分热爱西风,认为东风来临的时候温度下降,难以忍受。

(五)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之间的社交礼仪受到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所以我国在礼仪习惯上比较保守,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而我国人民比较注重礼节,而西方人的思想就比较奔放直率,所以西方人的社交礼仪例如贴面礼等都比较开放。而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大家都不够重视社交礼仪方面的翻译。在英美文学中,人们在社交礼仪方面都使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能够通过语言直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在西方,人们见面的时候一开始聊天主要是谈论天气,而在我国认识的人之间打招呼就会先从问候开始,而问候的表达方式是:“吃了吗?”而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也有较大的差异,西方人吃早餐的时候喜欢吃面包配牛奶,而中国人喜欢吃米饭或者喝豆浆,并且在穿着上中国人比较考究,古时人们将黄色作为最尊贵的颜色,而在英美国家中则没有这类的考究。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的翻译工作时,需要重视社交礼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为了准确地翻译作品,需要重视其差异。

二、减少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影响的对策在英美文学翻译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其影响巨大,因此要想准确地翻译英美文学,就需要逐字逐句地进行,并且要正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西方文化进行详细的解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准确地开展英美文学的翻译工作。

(一)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文化

在英美文学当中,时常会渗透一些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文化的内容,受其影响较大,并且英美文学兴盛的时期,都是社会比较动荡的时期,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将希望寄托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文化之中,因此大多数的英美文学作品在取材的时候都会借鉴一部分神话和《圣经》中的内容,在写作的时候灵感大多也来自于此。所以在开展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需要全面地对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文化进行了解,若是了解比较片面,那么就可能对作品中的某些典故或者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内容不理解,翻译出来的作品就很难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或者难以传播作品中的价值观[3]。

(二)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般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之前都会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书籍来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为了全面地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需要从多角度和多方位来扩大文化信息,通过渠道的拓宽来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在实际的翻译准备工作之中,需要将网络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现代网络知识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逐渐健全完善,所以翻译者可以利用网络搜寻文章和电影等等,以此来加强对英美文学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翻译者还可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作品的来源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体会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间的差异,这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感悟能力,从而在翻译英美作品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地处理文化差异,有效促进英美文化翻译工作的发展。

(三)熟悉英文俚语、习语和词汇背后的隐喻意

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翻译是最能促进各地区之间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还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针对语言和文字之间的转换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并且在其中融入各自的文化差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对英语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因此英文中的俚语和习语的运用也逐渐灵活化,涌现出来的如:Milky Way这一类型的词汇,一般人都会将其通过字面翻译为牛奶路,但是也会觉得在文章中的应用十分突兀,一般英语中的俚语和习语都有固定的意思,Milky Way就可以翻译为银河,因此英语中的俚语和习语都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我们需要结合语境和英美文化进行翻译,不能仅从字面进行翻译。同样,我们在开展中文翻译的时候,成语的翻译是十分困难的,若是直接翻译那么翻译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含义也不同。此外在英语中,也有许多的词汇在表达的时候,其含义相同,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不同的,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翻译者联系上下文来展开翻译工作,利用最恰当的词汇来进行翻译[4]。

(四)掌握翻译的技巧

翻译主要就是将两种语言进行合理的转化,而这也可以称为转码译码的过程。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需要适当地进行字数的增加或者减少,并且还要不断地调整语句的顺序。

1归化策略

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将文本之中的词语含义归纳到翻译语言的文化范畴之中,应用含义相同的词汇进行翻译,这就是归化策略。在开展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翻译者需要应用中文的思维来展开对英文的理解,将中文作为翻译的中心,但是要想将中美文化的内涵有效地体现出来是十分困难的,无法完全掩盖文化间的差异。例如“the previous planted, but the later generation enjoy its cool.”翻译成:“前面的种植,但是后来的一代享受它的酷。”这是十分别扭的,可以翻译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apple of ones eye”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话,那么就可以翻译为:“某人眼中的苹果。”但是这样的翻译是不正确的,在西方社会,将苹果视为珍贵的事物,因此在这里应该将其翻译为“掌上明珠”。所以归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对等”,翻译者在翻译过后使其文本通俗易懂,阅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需要拥有太高的学识就可以读懂外国文学作品。

2异化策略

各国的文化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差距,而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无法完全将其文化的差异掩盖住,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搁置其差异性,将英美文学作品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异化策略就是将西方的含义利用中文来表达,按照语法规则将其字面意思和原文的语言文化相结合,将目标句子翻译出来,保留住英美语言的风格,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其文化风格和差异。例如“Cannikin Law t”短板效应,若是直接翻译的话就会翻译成“小杯法”,但是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木桶效应”(Buckets effect),读者不仅可以直接明白它指的就是短板效应,更可以根据其文化背景展开上下文的文章讨论,利用异化策略翻译出来不仅能够表达出原文的寓意,又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5]。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由于英美文学的翻译是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基础,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异国之间的语言沟通交流,所以翻译者在开展翻译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语言问题,并且在其中融入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开展实际的翻译工作的时候,不能直接地进行文本翻译,否则就无法将文学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因此翻译者需要充分地了解中西文化,尽可能地保证翻译文章的“味道”,而翻译工作本身也是文化学习工作之一,所以在进行语言转换的时候需要充分地考虑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陈良.浅谈英汉翻译中重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孙凤芹.文化差异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及翻译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3]韩莉.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J].芒种,2013,(15).

[4]唐志锋.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解决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

[5]辛俊武.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文化差异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