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2016-05-14李庆欢

山东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生态文明中国

李庆欢

摘 要:近些年,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本文着重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更加明晰,有利于促进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今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历届领导集体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现已达到的高度关注的程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有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通过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指导我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萌芽起步阶段

新中国建立之初到改革开放的这一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产生了萌芽,但是此时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尚未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也不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不能否认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不能忽视取得的实践成果,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个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后来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一)提倡植树造林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毛泽东提出了植树造林,实现祖国园林化的伟大构想,并且对于水利和国土工作也是很重视。但是由于长期重视发展工业,缺乏污染控制措施,再加上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相当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甚微,生态问题依旧突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环保工作逐步开展,才取得了一定成果。

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的这段时间内,我国不仅没有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也没有专门的环境机构和环保法律。在此期间,民众普遍缺乏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学者也缺乏对生态问题的研究,整个国家没有意识到生态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再加上当时的国家政策失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此期间,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也为以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

(二)参与召开国际国内环境会议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世界環境大会,中国代表团被邀请参加。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会议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各国代表达成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普遍共识,这标志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环保事业的有序进行。会议结束后,中国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筹备办公室,带动全国环境保护建设。

1973年,联合国成立了环境规划署,中国成为首批理事会成员国,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合作的逐步开展。在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良好开端。在这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中国第一个综合型的环保法规,它的通过标志着我国环保立法工作的开始。

(三)关注环境问题及环保立法

在这个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政府逐步开展环保工作,但尚未形成治理体系。总的来说,国家和政府实现了环保理念的转变,努力探索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此期间,政府主持各方面的环保工作,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和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我国未能形成系统地环境治理体系。环境问题也一直没有的民众关注,保护环境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对于环境的污染,系统治理水平的有效性不高。

环保法律在国家法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国家面临许多环境问题时,环保法规的作用就会凸显。邓小平同志大力推动环保法律和法规的建设,使其有了质的飞跃。1978年,当我国修订宪法时,国家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等加入其中,把环保事业上升为宪法规范,这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法律建设奠定了宪法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同志在同年主持中央工作时也提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①国家试行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新的开始,也说明了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二、生态文明建设奠基形成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问题是工作的重点,但政府也很重视环保工作,强调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四个之间复杂的关系。在此期间,生态文明和工业化的同步建设,生态文明理念逐渐形成,环保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一)提出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②本段话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严峻形势,让民众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现实情况。

一方面,我们不能放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也要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要关注经济建设,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要有效地控制人口,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严重制约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人口破坏了生态平衡,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是势在必行。

(二)确立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口的大幅增长,人民的物质消费水平的整体发展,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会议明确提出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同时也指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同步,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环保建设,都要统一规划实施和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一个环保新时代的开始。自次,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一直发挥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指导中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

(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环境保护思想的重要内容。1995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③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发展战略目标,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此后,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民众改变以往的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起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和技术落后,工业发展主要采取粗放模式,正是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四大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工业化道路理论成果,最终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对这条新型道路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它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强调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凭借“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早在1980年,党中央提出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依赖。1993年,全国第二次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污染控制并不局限于结果处理,也要向生产过程控制转变,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199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始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借鉴德国、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特点,深入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重视试点工作,并逐步开始了中国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生态文明建设大发展阶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国家从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出发,充分继承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战略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传统发展观念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不可能继续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那个简单地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已经不能再指导中国的发展了,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在实践中仍是关注经济增长,忽视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仔细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努力改善自然环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环保事业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十七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要课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節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⑥

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目标,任务和措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手段。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位一体”格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主要手段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正在不断加强。

(三)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其中,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宏伟目标,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标志。

党的十八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给出了美丽中国科学内涵。“美丽中国”,不仅指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也包括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这意味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之中。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在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十七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十八大在关注四大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美丽中国的目标。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将在中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向人们展示拥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发展。

(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⑦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把握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资源环境市场化机制、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这种制度的设计应该说是相当科学的,但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还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将其放在我国生态现实问题之中,对具体的制度建设充分思考,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起系统化的生态文明制度,强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促进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使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了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同步的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今仍不断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会使得环境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人民思想意识的大进步与大发展,即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有利于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开展,促进我国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4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164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3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5页.

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⑦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奋斗》(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第39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5]陈军绘.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历程及经验启示[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20(1).

[6]孙笑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3)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生态文明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