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2016-05-14吕汉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文性科学性语文课堂

吕汉卿

摘要: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授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达知识,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语言的使用直接关乎着课堂实施的效率。课堂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课堂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科学性;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0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授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达知识,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语言的使用直接关乎着课堂实施的效率。课堂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课堂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而语文作为一门承载语言艺术教育的学科,教师语言的优秀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尤显重要。同时,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有着特殊的规定性。《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人文精神和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人文性。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也是教学语言的前提)其次,还体现在语义内容表达的准确规范性上。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内容要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例如,必修三、必修四中的《琵琶行》《过秦论》等。题目本身涉及到语法和文体知识需要教师正确地解读和分析。另外,课堂中的口头禅、地方用语也应杜绝。教师语言文字的表达直接关乎学生的读、写、说。长期不规范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笔者曾经在某高中听了一堂公开课,所选课文是《游褒禅山记》,在教师讲析“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一句时,重点分析了“窈然”这个词。课下注释为“深远幽暗的样子。”但教师用“黑洞洞”这个词来解析。显然,从语义上来说,运用这个词来解释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这个词属于方言,毕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容易造成歧义,并且也会对学生今后的表达与写作产生一种不良的“方言效应”。当然,这里的“方言效应”与日常口语还是有区别的。这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是纯粹的书面用语,字若云锦、句若星河。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语文这一学科应该是人与文的学科。这就要求课堂语言在提倡科学性的同时,亦需与其人文性和谐统一。就学生而言,除了通过这一学科学会语文能力外,还要从中吸纳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也即它在带给人科学理性的同时能给人以深厚的情感魅力,它需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当然,笔者在此不准备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大话题展开赘述,笔者只就课堂语言方面窥见一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倾入感情,进行情感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诱发学生的激情,撞击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一位教师在讲到必修四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声情并茂地唱了一首《酒干倘卖无》,并讲述了这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之后如是说:“也许我们的父母不曾带给我们优越的环境和更多的财物,但是他们却尽最大的能力把我们养大,把他们最好的时光和经历都给了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慢慢会爬到渐渐行走,再到长大成人,他们付出了毕生经历和心血……”柔婉动听的歌声借助感人至深的语言,震撼着学生的心扉。由于强化了课堂语言的人性光辉,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染力。高尔基曾经讲过一个俄罗斯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答案是语言。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中,情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王国维说:“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教学语言中的情,不是局限于一般的喜怒哀乐的人之常情,而是一种摆脱理性束缚的忘我的情感活动。教师忘我之情来源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来源于崇高的使命感,来源于对学生纯洁、真诚的爱。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造教师的职业美,秉着对教师职业的一腔热血,将教师的教学激情通过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倾注于每一个学生,相信充满激情的艺术语言会成功地造就一代代莘莘学子。

中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与成熟的时期。中学语文课堂语言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媒介,而且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还会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这就给它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应用技巧和艺术。当然这一切无不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博览群书、善于借鉴、勤于学习之后,我们相信,语文教师一定能够优化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魅力的绽放,也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四中 037000)

猜你喜欢

人文性科学性语文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