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批评教育的现象辨析

2016-05-06陈茜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班级教育

陈茜茜

面对当前批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批评很难实现教育意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仅对批评教育本身的理解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在使用批评教育时很难把握好批评教育的轻重。要改变现状,实现批评教育的价值,解决批评难、效果差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界定清楚批评教育,区分批评教育和一般批评的不同;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将批评教育由个人立场转移到集体立场中,通过班集体的批评教育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对行为有具体的认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教师给予学生严厉冷酷的话语批评时,相比残酷的话语更让人感到心痛的是学生的反应——无动于衷。当教师批评学生时,学生一味承受教师的批评话语不做任何解释时,可以预见这样的批评教育已经失去了它应有意义。当前我国对于小学教师批评教育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批评教育的权利和价值、批评教育的正确途径等等一直处于争议地位。随着信息、科技、经济等因素的深入影响,面对批评效果不如预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开始尝试批评教育的探索与改革。

一、小学教师批评教育的现象辨析

评价,小学教师们在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基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参加课外活动等综合表现将学生行为表现分为三种:一种是学习能力较强、听老师话、遵守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一名五年级班主任解释“这些学生在班级中不需要我们给予太多的精力,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树立了对班集体制度的维护意识,稍微说一下他们就能立刻改正”。第二种学生则是学习能力一般甚至跟不上班级平均学习进度、自控能力较差,在班级中需要教师时不时予以约束和控制,教师认为“班级大部分学生需要我们时不时督促一下,对他们的问题要批评才能改正行为习惯”。第三种学生则是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低,在班级里属于被重点关注对象。上述情况虽然是教师们对于学生行为问题的主观认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情况中这些主观认识却给批评教育带来不少问题。

1.教师个人情绪化导致批评的无价值

师1:上课的时候准备工作怎么还没有做好,你想怎么样,整理一节课吗?

师2:不听课对你们是毫无好处的,看看你们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是对学生上课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各种小动作等行为进行批评指出其不当行为,却无其他解释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引导。后来和教师们交流时,面对“这样的批评是否有意义”等问题,他们表示有的时候批评学生就是批评,“没有其他意思在里面”。从教师批评时的话语可以发现,有些批评可能会因为主体情绪不受控制导致教育意义缺失的现象。而从事后反应来看,有时候教师认为没有考虑通过批评达到改正的效果就批评学生的行为是一种正常教育现象。这些反应都证明,部分教师对批评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虽然他们会控制语言用词上的严厉程度和批评方式,但是批评教育已经失去了意义——将批评看成是一种话语方式而不是教育手段。这样的批评并不能被称为批评教育,它无法达到让学生认识和思考自己出错的原因,更谈不上教育和引导学生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2.就事论事的批评带来的是个人得失的衡量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批评权利的合法性与必要性。很多小学教师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时,更多的还是偏爱采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多数教师认为就事论事的批评可以更快地解决行为者的问题。

师:现在上课已经4分钟了,还有同学在做课前准备。第一遍铃声响的时候就应该快速回到座位上面去。以后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到班级门口就用手机拍照片,不希望被拍到乱跑的同学最好给我安分一点。这不是小节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课上前十分钟的效果。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我都已经强调了很多遍了。大家已经五年级了,自己好好想想这样子还算是少先队员吗?

不可否认就事论事的批评的确有其可取之处。首先,就事论事意味着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考虑了学生个人尊严和承受能力的高低,尽可能地保护了内心承受能力低或是看重个人形象的学生,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并做出改进。其次,就事论事尽可能降低了课堂秩序混乱的可能性,能在最快时间内促使学生改正问题行为并集中注意力,然而这样的批评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批评用语的考量。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有的时候很难控制好个人情绪,本来是就事论事的批评却成为语言上无休止的打击;其次是批评内容的范围,由就事论事上升为就事论人。把握不好批评教育的适度,一方面会打断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是无动于衷就是下次表现得更为叛逆。从学生接受批评后的反应来看,被批评的学生内心是不安、愧疚等消极情绪,而未被批评的一些学生产生了隔岸观火的心态,“老师批评他那是他活该,和我没有关系,我做好自己就行了”,而不是教师所预期的希望一个人的批评可以在全班引起共识,促进集体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对批评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有的教师没有将批评看成是一种教育——“批评就是批评”;有的教师认为批评教育只能就事论事,不能牵涉到其他人,“尽可能用最快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认识只能达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地步,被独立化的批评教育只能造成个人的得失而无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行为树立警醒意识。

二、小学教师批评教育的策略

学生的成长不仅意味着机体的生物成熟过程,也是个人精神和道德发展甚至定型的重要阶段,出现学生个性的张扬、标榜自我的行为也是教师所必须考虑的。没有批评的教育,一方面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和把握个人行为的范围,太过自由的行为只能给集体的发展带来阻力和伤害;另一方面,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也会减少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遇到的各种难题,很难锻炼自身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承压能力。

1.教师重新审视批评教育的定义和价值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是教育赋予教师的权利。但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批评教育和一般批评的界限,才能正确使用充分理解和控制学生在接受批评教育后的感受。批评是大脑将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达而呈现智力的活动,因而在批评教育中多要求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给予正确的思考和评价,达到学生改正问题行为,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基于这样的教育目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思考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一次作业不交是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多次作业不交又是什么原因,这个学生老是上课走神是因为听不懂还是不愿意认真听。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批评教育发生的场合。当教师将批评教育放在集体内部解决时,会更容易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价值和地位的同时,认识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在批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学生犯错的原因放在家庭缺乏配合、学生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学习等外界因素,而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碍于教师威严不敢完全吐露,这一点是值得教师在使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的。

2.就事论事批评和班集体教育相结合

有些教师尝试通过引导集体学生对某个行为的批评从而希望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但是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却难以把握每个人内心的认识程度。例如,学生在食堂浪费午饭,首先教师让班级所有学生对该行为思考怎么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再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犯错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惩罚。最后该教师认为自己的批评教育收到了预期效果,而实际还是有学生会在食堂浪费饭菜。这位教师的解决方法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她并未考虑到并不是每一个浪费食物的原因都是学生不珍惜粮食,也有可能学生实在吃不掉饭菜或是学生不能吃某种食物等等。教师没有教学生具体问题该如何做,而是只达到了不能这么做的认识程度。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教师们想的那么不懂事,其实更多的是不知道具体问题该具体分析。教师只批评了表面行为,至于具体行为该怎么做有的时候并没有指导学生。

批评作为教育问题被关注和重视是人们在教育领域的进步。批评教育作为一种问题,其解决的前提在于认识批评教育的合法性,核心在于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任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的伤害都不能被视为批评教育,而是一种违法行为。批评虽然只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手段,但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必要是不言而喻的。教师需要站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重新研究批评教育,尽可能发挥批评的真实作用,实现外界对教师批评教育的尊重。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班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班级“四小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