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2016-04-27黎焕珍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积累朗读

黎焕珍

【摘 要】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吸收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神。

【关键词】古代诗歌 教学策略 积累 朗读 运用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收有大量的古代诗歌。这些诗歌不但思想情感丰富,意蕴深厚,而且清新自然、脍炙人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这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都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积累

要加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积累,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比如,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告诉学生这种优秀的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讲一些诗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或诗歌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折服,从而对学习古代诗歌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就要教会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积累方法有诵读积累、理解积累、归类积累等。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强调诵读的节奏、韵律,以及诗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机械地重复。

当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把古代诗歌的教学局限于一册书或课内,应当适当地开发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杜甫诗三首》时,就可以把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九年级下册的《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这三篇杜甫诗歌都结合起来,进行简要地讲解,让学生对杜甫坎坷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沉郁顿挫的风格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语文活动也是诗歌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中,我们可以搜集关于描写月亮的诗歌进行展示;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活动“古诗苑漫步”中,我们就可以组织一次唱古诗的比赛;在九年级上册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诗歌来展现这些诗人的文学才华。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推动学习进步。

二、注重朗读,感受语音美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就格律诗而言,五言诗每句三个节奏,七言诗四个节奏,平仄声在一句中交替出现,韵是在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它们和谐统一在一起,产生语音美或音乐美,不但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而且传达出特定的神韵,表现出特定的意味。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诗四个节奏,每一句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而诗句押“秋”“流”“州”韵,使整首诗产生和谐的旋律。这样不但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而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古体诗也有其独特的音韵特征,如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为了更好地表现情感,在语言运用上采用了散文化句式,长短错落,加上“天”“然”“烟”“颠”等字的运用,使之在音韵上层层相叠,而且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旋律。因此,在错落有致的诗句中同样产生了节奏感,产生了韵律美,正如古人评价此诗“妙在起伏”。但是,语音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才能获得审美享受。

三、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诗歌的顶峰,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形式上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在内容上,作者们以广阔的胸襟,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的热情,结合个人的坎坷经历,或歌,或颂,或叹,或惋,或喜,或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因此,引导学生对这些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淡雅、闲适的文学气质,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应该在对作品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提炼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从而达到美的享受。

四、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性格,同时也向别人推出自己。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地使用古代诗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理解和感悟的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还是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色;无论是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还是抒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愁情别绪,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诗歌积累对于写作巨大的帮助。诗歌在学生文章中所起到的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学功底。

总之,古代诗歌的教学,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而要品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然而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毕竟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程一凡,叶红.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积累朗读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