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及启示

2016-04-26徐光井胡静丽

老区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加坡培育价值观

徐光井 胡静丽

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及启示

徐光井胡静丽

[提要]培育大学生共享价值观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加坡大学生的共享价值观培育将儒家的“八德”作为重要内容,突出爱国精神和对国家的认同,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新加坡形成了政府主导、大学实施、家庭和社会参与的多主体价值观培育机制。新加坡的大学在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培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培育的法治保障等方面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大学参考和借鉴。

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

新加坡原是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缺乏,民族源流复杂,社会动荡不安,且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的岛国,其生存曾被人存疑。但经过短短5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不仅成功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在经济增长、教育水平、就业指标和住房质量等多方面,取得了傲视全球的成就。对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人民筚路蓝缕、发愤图强,凭借勤劳智慧把新加坡建设成了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炼化中心,国家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探寻新加坡崛起的秘密,不难发现,这与该国自建国以来高度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该国重视对公民精神境界的引导和对共享价值观的培育分不开。

一、培育大学生共享价值观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享价值观白皮书》(SharedValuesinSingapore),开创了以国家白皮书形式提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的先河。与此相应,在所有教育中突出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新加坡开国者李光耀曾指出:“如果伦理和道德价值观的水准低落,新加坡就会日渐走下坡。因此,我们是否能维持稳定和保持我们的优势,问题不在经济发展方面,而是在于社会的道德结构。”[2]新加坡大学在培育学生共享价值观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根据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价值观的树立、道德行为的养成,在中学阶段就已基本完成。因此,在培育大学生共享价值观时,新加坡政府并未像管理中小学一样,专门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来规定全国各大学都必须开设“公民道德”课、“好公民”课等同价值观直接相关的课程,而是采用一种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方式来进行。大凡对新加坡高等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新加坡的大学、特别是国立大学,高度重视共享价值观的培育,将共享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大学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新加坡将培育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原因:

1.防范和化解新加坡社会危机迫切需要。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享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主要由青年学生和具有自由职业特点的各类专业人士组成的知识分子,是中产阶级各阶层中最倾向于反抗、暴力和革命的。[3]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的特点,容易出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这种碰撞和冲突如果被青年学生利用,容易成为威胁社会稳定,进而演变成社会危机的因素。新加坡这种多元种族共存的特点,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共同价值的培育,通过增进青年学生对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振全体民众对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防范和避免社会危机。

2.提升新加坡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综合体现。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和精神等软实力。大学生作为一个掌握较多现代科学知识的群体,其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一国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一国综合国力。培育新加坡大学生的共享价值观,努力让青年大学生将共享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增强新加坡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新加坡综合国力的思想保证。

3.实施“精英治国”的客观要求。新加坡实施精英治国。新加坡的精英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其他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标杆,在新加坡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新加坡社会中掌握科学知识的群体,是新加坡治国精英中后备军和有生力量。大学生如果不能普遍认同并形成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共享价值观,他们走上社会并成为掌权精英后,新加坡国家治理的这艘航船就容易失去迷失方向,遭遇各种预想不到的危险。培育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增进大学生对共享价值观的认同,是新加坡实施“精英治国”的客观要求。

4.中小学价值观培育在大学的延伸和发展。教育规律显示,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渐进心理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对青年学生进行目标一致、内容连贯、过程连续的价值观教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才会被学生掌握、认同并最终确立。价值观培育的持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决定了新加坡的共享价值观培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小学阶段,而是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向大学阶段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观培育体系,全面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二、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是一个深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自1969年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便一直把提高国民道德整体水平、形成共享价值观作为该国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育,逐步形成了与多元化民族、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集东西文化于一体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育体系。当前,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内容有:

1.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认同感教育。新加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首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认同意识。在新加坡大学生的共享价值观培育中,从课程设置,到日常行为教育,都始终贯穿“我是新加坡人”这一主线,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立志服务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建国开始,新加坡就制定了共享价值观——新加坡《国家信约》,并强调,“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新加坡”(Onepeople,onenation,oneSingapore)。新加坡的学生每天早上都要升国旗,唱国歌,宣誓这一《国家信约》。自1988年开始,新加坡的各类大学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以凝聚大学生的国家意识。90年代以后,在新加坡高校中,不论是道德教育课程,还是日常管理工作,弘扬国家利益为先和培养国家意识始终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旋律。

2.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的价值观培育。前者要求民众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必须把国家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将社会永远放在高于个人的位置,遵循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这也是新加坡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主要因素;后者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稳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此后,新加坡又提出“亲爱关怀、互尊互敬、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的家庭价值观,将家庭为根的要求和精神深化和具体化。

3.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的价值观培育。前者要求国家尊重社会的每个公民,关心每个公民的福祉,国家应该为每一个公民创造平等就业,平等发展和平等实现其潜能的机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1999年新加坡通过的“21世纪远景目标’则进一步强调要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和价值。后者要求所有公民善待不同意见和观点,不能因为不同意见和观点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团结。在不同意见交流中,即使不能取得共识,也应相互尊重,更不能反目成仇,始终做到和谐共处。

4.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价值观培育。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新加坡非常重要。新加坡倡导的“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价值观不仅强调各种族的和谐相处,彼此尊重,也强调各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宽容,决不可相互排斥。李光耀曾指出“我们是汇合了来自中国、印度以及马来世界不同地域的移民,我们必须传授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以共同的基本行为准则、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教条。这些准则、价值观以及教条将能塑造完整的未来新加坡人。[4]通过培育大学生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价值观,是新加坡的一大成功实践,奠定了新加坡社会和谐和发展的基础。

5.以“八德”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伦理教育。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设《儒家伦理》课的国家。1982年,李光耀便提出,要在在中学增设儒家伦理,并把“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的重要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加坡虽然停开了儒家伦理课,但儒家思想在新加坡新一代的公民道德教育中继续起着重要作用。至今,新加坡不少高校仍将儒家伦理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李光耀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作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标准。经过改造充实后的“八德”,不仅内容具体,而且符合新加坡的国情。

三、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带来的启示

中国与新加坡有很多地方相类似。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腾飞之时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借鉴新加坡大学实施共享价值观培育的做法,对中国大学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1.注重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新加坡非常注重发挥人民行动党和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国大学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时,应当突出公职人员、公众人物、大学教师和学生活跃分子的作用。增强这些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做到既在业务上追求卓越,又在道德上做好示范。通过这些重点人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来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2.通过法治来保障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现代社会,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新加坡良好的社会文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备、严厉的法治。新加坡制定了“宗教和谐法”来确保各宗教互相尊重,不得扬己抑彼。新加坡还成立“少数种族总统理事会”,维护新加坡的宗教和谐。[5]中国的大学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将厉行法治落到实处,增进法治的公信力,用法治维护和促进共同价值的传播和培育。

3.不断丰富和充实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新加坡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其共享价值观之前,首先准确把握民众对这些价值观内容的理解和反应。例如,新加坡在讨论“社会关怀,尊重个人”这一条共享价值观原则时,最初的提法是“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后经过国会的激烈讨论,于是变成了“社会关怀,尊重个人”。该共享价值观因为充分体现了对个人的关怀与照顾,富于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而最终被国会所采纳。新加坡大学在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观时,特别注意在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范畴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实在的案例,来加以说明和强化。

4.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关注大学生成长。新加坡当局在培育和践行其共享价值观时,充分考虑这些价值观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准确阐释其基本含义后,还根据现实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来使之完善。新加坡大学在培育学生共享价值观时,特别注重本大学的历史、校训、警句和名言,来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感到教育其实就在身边发生。新加坡在培育学生共享价值观时,特别注重共享价值观的层次性,以增进培育的效果。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新加坡在大学阶段,主要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5.培育的过程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互动配合,形成合力。新加坡大学在培育和践行共享价值观时,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同发力,以提高效果。新加坡重视家庭在传承和培育共享价值观的作用,学校则主要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社会上则注重宣传导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强化对媒体的监督,杜绝庸俗的电视节目过多过滥;积极鼓励和提倡主流媒体宣扬共享价值观。并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维护网络道德,纯洁社会风气,敦化民众风俗。

6.培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新加坡大学儒家伦理课在课程设计上,整个教学结构是以东方价值观念为内容,以西方教育原理和方法为形式,实现了东方内容和西方形式的有机结合,为新加坡共享价值观培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6]新加坡大学在培育大学生共享价值观时,多采用内隐式,而很少采用直接的灌输式。该培育方式往往贴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当局所期待的价值观。新加坡大学这种做法,对于采用反复灌输式,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时有脱节的中国大学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

[1]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DB/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7/c_1117071978.htm.

[2]王永炳.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A].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1996.

[3]塞缪尔·P.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

[4]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

[5]吴元华.新加坡良治之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傅佐东,黄丹.新加坡与我国之高校德育内容比较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徐光井(1961—),男,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胡静丽(1983—),女,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33003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项目“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培育路径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为例”(MKS1349)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新加坡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加坡
价值观(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