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与激励:论乡村精英与农村扶贫

2016-04-26曾薇赵珂

老区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精英村民农村

曾薇 赵珂

引导与激励:论乡村精英与农村扶贫

曾薇赵珂

[提要]随着我国农村扶贫进入新阶段,扶贫工作也愈加复杂。乡村精英阶层作为掌握优势资源的群体,在社会资本、经济、个人能力、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使得乡村精英在反贫困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政府应充分发掘乡村精英的能力,给予合理的政策支持,引导其积极参与扶贫事业,进一步创新农村扶贫模式,以激发农村扶贫活力,取得扶贫效益最大化。

农村扶贫;乡村精英;反贫困特质;政策支持

一、绪论

一直以来,贫困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世界人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直至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但目前来说,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仍旧突出,返贫情况较为普遍,贫困情况依然严重。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扶贫主导权过强,各参与主体配合不足,导致扶贫工作脱离实际、不符需求,为扶贫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乡村精英在农村掌握各类资源,在社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威望,在农村民主政治、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反贫困方面,乡村精英也是十分关键的参与主体,对农村扶贫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乡村精英的反贫困特质,强调政府应充分利用精英的反贫困能力,创新农村扶贫模式,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在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体制下,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反贫困中来,从而激发社会扶贫工作的活力。

二、乡村精英的定义与分类

乡村精英,又称“农村精英”、“乡村社区精英”等。是以精英理论为理论依据和农村发展为事实依据而提出的概念。“精英”,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人物”或“优秀人物”。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基于个人的能力、智力、财力、社会资本等优势条件的前提下,成为少部分掌握社会优势资源的人。而乡村精英是指在乡村社区环境下,掌握社区优势资源,社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威望,在宗族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农村基础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个人及群体。

乡村精英大致包括几种类型:靠自身努力获得了成功,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富人,即乡村经济精英;在农村社区自治的基础上,有丰富政治经历的村干部,在当地或宗族中有较大的威望和号召力的村民,即乡村政治精英;较高的文化水平、有过硬的技术的个人,即乡村文化精英。

三、乡村精英的反贫困特质

我国的农村扶贫政策更强调突出政府的行动主导权,往往忽视了其他参与主体,特别是乡村精英的力量。乡村精英在过去几十年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下积累沉淀,形成了其独特的能力。这些能力使乡村精英在农村扶贫方面有其他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独特的社会资本背景

所谓社会资本,个人或组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特殊地位,在与他人的长期交往合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往往这种关系可为个人或组织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这种获利的能力,被称为社会资本。

乡村精英部分具有宗族或大家族背景,有着深厚的人脉和组织关系,具有独特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一旦投入到扶贫工作中,能够十分迅速地号召当地各界积极参与,并快速打开局面,有效地调动各方资源,优化扶贫配置,成为村民、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引线,减少扶贫阻力。农村社区精英在当地有较好的人缘和深厚的背景,能够获得村民较为广泛的认同和理解,并积极配合其工作。

(二)经济优势与个人能力

现阶段,传统闭合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村民特别是乡村精英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市场大环境下,乡村精英有丰富的市场活动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市场能力。大部分乡村精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财富积累,占据了经济优势。在市场活动中,乡村精英长期面临规避市场风险和抓住关键机会的挑战,市场敏感程度高,对经济流行趋势和政治信息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提炼有效讯息。敢于承担风险,具备一定忧患意识及熟练的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部分乡村精英不但具备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还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知识,且注重合作。他们还具备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乡村精英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信息、人力、财力结合并优化分配,能与其他社会群体、市场主体和政府进行对话,在社会各界积极倡导产业发展和扶贫,善于争取政府补助。

(三)思想先进民主

乡村精英大都受过教育,见多识广,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闭塞陈旧的观念。乡村精英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对规则的理解能力,使得其政治上关注民生,对“惠农”政策有所研究,追求民主与法制,强调基层民主,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同时善于运用民主知识对村民进行现代政治思想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文化上,乡村精英知识面广,乡村精英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接触新的思想观念,注重培训和知识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村民,帮助其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将新的文化观念带进农村,改变农村的思想贫困现象。教育上,乡村精英普遍注重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在他们注重教育的理念带来反贫困能力的提升和可见的效益后,能够带动其他村民对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开始摆脱愚昧和无知,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家庭的命运,并为整个农村建设和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四)新型生活理念

近年来,经济和政策的“城乡二元化”现象得到广泛的重视,但生活理念的”二元化“同样不可忽视。城市普遍具有先进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农村依旧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陋习。乡村精英常常接触先进思想观念,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开始逐渐尝试新型的生活理念。1.卫生方面。讲究卫生是文明与健康的体现,更是一个地区整体精神状态的体现。在许多农村依旧保持着落后陈旧的陋习。乡村精英将讲卫生的习惯带到农村,积极争取政府配合,共同治理乡村环境,帮助村民改变生活陋习,让乡村的面貌涣然一新。2.注重环保。在农村,往往认为经济要发展就要砍伐树林,这反而加剧了土地贫瘠,生态破坏,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情况进一步严峻。乡村精英在长期的健康理念和政策教育反思下,开始注重乡村环保,并发动村民构建生态农村,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建设和谐乡村。

四、乡村精英参与农村扶贫的政策支持

我国过去的扶贫模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政府主体地位过于强势,其他扶贫主体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若充分利用乡村精英的角色优势,带动其积极参与农村扶贫工作,发掘农村经济活力,优化乡村的治理,必然使得乡村贫困程度大大减轻,获得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积极引导乡村精英参与扶贫,将精英队伍纳入公共权力层,推进扶贫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做好权力监督工作

乡村精英是乡村中最渴望从政策中获利的一部分人,也是村民利益的代表者,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政治信息,并充分了解政府的扶贫政策。政府应充分吸收乡村精英群体,鼓励其投身扶贫事业。1.聘用乡村精英为扶贫干部,动员尚在观望的村民积极参与扶贫政策和项目。2.在乡镇设置专门的扶贫部门。目前我国乡镇没有设置专门的扶贫部门,部分工作难以落实;分管扶贫的乡镇干部身兼数职,分身乏力。设置专门的乡镇扶贫部门,鼓励乡村精英参与到扶贫事业中去,一方面可缓解乡镇干部的人手不够、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参与扶贫可以使扶贫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群众结合,拓宽村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同时应避免长期的政治生活和资源抢夺,导致其他村民在扶贫资源方面的边缘化。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这种监督应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式的体制监督,如设村民监督委员会,从体制上牵制部分精英过度占据政治资源,自我逐利;另一方面是非正式监督。因村民的自身文化水平、社会资本和政治理解能力的限制,许多村民对政治监督参与困难。对此,政府应采取无记名且多渠道征集意见的方式,公正客观地听取村民意见,采取最适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监督。

(二)鼓励乡村精英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搭建多主体产业互动合作模式

政府应积极鼓励村中能人回乡创业,发掘特色产业。可通过财政补助和项目奖励等方式,为特色产业发展谋求更好的经济帮助和政策空间,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建议可用以下形式:1,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农民参与。鼓励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收取租金,或由企业或村委或合作社送种苗,并保价收购,确保企业和农民的双赢。2,金融扶持。由政府或合作社担保,支持金融机构给个户贷款。解决乡村精英创业和村民参与的起步资金和流转资金的后顾之忧。

积极搭建多主体产业互动合作模式。这种互动合作模式应包含有四个主体,分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乡村经济精英为代表的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一般村民。将四方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组织生产,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由地方政府负责牵头、引导和监督,扶持特色企业的发展;企业与合作社一起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合作社则将普通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加入进来,指导村民进行生产,并为其提供保障。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四方积极性,实现动态灵活的产业模式。

(三)发挥乡村精英的示范作用,推进村民思想观念更新,改变农村生活方式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要解决贫困,必须从思想上“拔穷根”。乡村精英在农村社区所具有的权威和口碑,使得他们的行为举止容易被村民接受和效仿,对于农民生活习惯有引导和型塑作用。基层政府应利用乡村精英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倡导先进积极的思想观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思想观念上,要积极发挥乡村精英和政府干部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主动学习先进思想观念。动员乡村精英和基层干部深入基层,对村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开导,促进村民思想变革;其次,生活方式上,通过表彰和宣传部分乡村精英优良健康的生活习惯,将这种潜在的影响化为直接的作用力,鼓励村民模仿与借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由本地精英、干部组织动员,做好乡村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转变生活观念,建设生态乡村。

(四)动员乡村精英投身教育扶贫,注重村民自我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加大义务教育投入,鼓励高等教育

乡村精英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提高乡村整体文化和素质,将对当地摆脱贫困,共同达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注重对村民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鼓励乡村精英对村民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培训。政府应组织村民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市场知识和现代信息知识。并组织他们到大学、企业和示范基地去学习调研,鼓励他们学习实用技术。利用乡村精英的带头作用和号召力,通过言传身教对村民产生较为直观的教化作用,起到良好的形塑影响。

其次,做好义务教育工作,鼓励村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完善“雨露计划”,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完善村镇学校基础设施,动员乡村精英参与义务教育事业。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文化精英,是重要的知识传播者。目前农村教师收入过低,生活条件艰苦,使得村镇学校师资力量过于薄弱,对适龄儿童接受教育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所以要提高乡村教师收入,增加其经济来源。重视中高职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奖励政策,鼓励回乡优先安排工作。

(五)扶持乡村公益性组织,加强与民间组织合作

在农村,农民个体之间的协同合作的能力较差,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生产成本高、风险大,产销困难。政府要为村民提供合作的公共平台,即能够实现村民共同利益诉求的民间组织。大多农民因其个人文化水平和资源缺失的限制,没有能力自发团结起来组建这种组织。乡村精英在乡村社区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能够有效将村民凝聚起来,组建这种公益性民间组织。这种基于农村社区建立起来的民间组织,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问题,实现产销一体化,还可以提高农民抗风险和反贫困的能力,并积极为农民表达政治诉求,实现农民自身利益。

积极与外界民间组织合作,动员乡村精英和基层干部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自愿性的基础上,倡导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可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并建立扶贫激励机制,设立扶贫基金。调动非正式组织和成功的乡村精英对贫困事业的帮助,拉动其对慈善、扶贫的投入,激发社会扶贫领域的活力。

[1]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4).

[2]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7.

[3]沈红.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J].社会学研究,2000,(2).

[4]胡杨.中国农村精英研究的问题域及其整合[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

[5]邢成举.乡村扶贫资源分配中的精英俘获—制度、权力与社会结构的视角[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6]胡振光,向德平.发展与驱动:当代村落精英的社区角色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4,(4).

[7]钟亦佳.乡村精英治理的制约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8]吴晓俊.中国农村返贫困境分析与可持续扶贫探索[J].求实,2010,(6).

[责任编辑:上官涛]

曾薇(1993—),女,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与行政管理;赵珂(1992—),女,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与行政管理。(江西南昌330031)

猜你喜欢

精英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