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色》的核心价值意蕴及当代启示

2016-04-26李小兰蔡东伟

老区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骡子沃克紫色

李小兰蔡东伟

《紫色》的核心价值意蕴及当代启示

李小兰蔡东伟

[提要]在美国著名黑人小说《紫色》中,爱丽丝·沃克集中表达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体现了“完整”(whole)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更隐含着作家本人秉承的“包容”的核心价值观,即通过“包容”的核心价值实践理念才能获得完整的存在,使无情的命运绽放生命高贵的色彩。沃克自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从黑人文学由强调政治性,作为一个被压迫的文化角色到对传统文化自信、包容的这种转变与成长过程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启示。

《紫色》;核心价值;启示

一、引言

小说《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这部小说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青睐。自2000年以来,不少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紫色》展开解读研究。然而,国内研究无论是研究框架还是内涵分析上往往失之于模式化、简单化,在内涵分析上没有抓住作者在小说中表达的深刻的核心价值内涵。如国内大多研究者借用了生态主义的观点,落入了一种对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简单加和”与“比附”。从文化角度没有体现出作家本人对黑人传统文化的自信问题。本文拟从整体上探究作品中体现的作家本人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其中,在研究策略上,把“骡子”作为黑人女性无情命运的象征与隐喻是很好的切入的一个点。

二、“骡子”:黑人女性无情命运的象征

“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骡子”之所以杂交,就是使它既拥有马的优点,也拥有驴的优点:既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又具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然而,一般来说,虽然马与驴的优点骡子都有了,但从生理上骡子不能生育,失去了繁衍后代的权利。这体现了骡子的无情的生命宿命。其实,骡子象征了黑人女性丧失了没有生命、生活的权利,“骡子”的象征与隐喻在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笔下是一个通用的符号。因为黑人女性受着双重的压迫,既受种族的压迫,又受到这种性别的压迫。比如,在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仰望上苍》(TheirEyes WereWatchingGod)中,女主人公珍妮的是一个混血儿。她的外祖母向她讲述了黑皮肤女人的痛苦,“就我所知,黑女人在世界上是头骡子。”[1]这里,赫斯顿选择骡子这个隐喻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因为,她要在文字中述说着黑人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混血儿命运的无情。

对于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品中常常贯穿着的“骡子”的象征与隐喻问题,沃克在《寻找母亲的花园》指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在性、种族、阶级的三重压迫下,黑人妇女在美国社会中成了真正看不见的人,被称为“世界的骡子”。[2]

在笔者看来,沃克在《紫色》中所使用的“骡子”的象征与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通过对黑人女性像骡子一样的命运的反转,体现她的“完整”(whole)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集中表达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更隐含着作家本人秉承的核心价值观。

三、“完整”的核心价值观

基于对黑人妇女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的洞悉,《紫色》与以前黑人文学及妇女文学作品相比,不再停留在揭露、控诉、呼吁、抨击等。艾丽丝·沃克提出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妇女主义创作风格。[3]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表达一种人的“完整”(whole)的存在。

在作品中,沃克在西莉身上寄托的是一个从片面生存到完整生存的大团圆结局,即沃克在这里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她的妇女主义实践,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实现了对“完整”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妇女主义”实践。什么是妇女主义?在散文集《寻找母亲的花园》的前言中,沃克对“妇女主义”进行了解释,即爱自己、爱女性,也爱具有独立完整人格的男性。热爱舞蹈和音乐,热爱月亮,热爱爱情,热爱神灵,热爱努力奋斗,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热爱世间万物。[3]

在笔者看来,沃克的“妇女主义”从最广阔的宏观层面上表达了女权思想的“包容”理念,只有通过“包容”建构的生命动力才能实现完整的存在。

四、通过“包容”获得完整的存在

沃克认为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是分裂、残缺、破碎的。通过艺术创作沃克探索将黑人妇女破碎的灵魂缝合以实现完整生存的途径。同时,探讨黑人男性的人性回归和最终实现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并表达妇女主义对整个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有色人和白人,平等和谐完整生存的理想追求。也即“完整”就意味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种族因素、性别因素等来说,每个人都可能是一种片面的存在,但是你贡献一分力量,我贡献一分力量,他贡献一分力量。所有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就建构了这样一种和谐、一致“包容”的生命动力生态。这种“包容”的生态体现了沃克作为完美主义的“完整观”的妇女主义理念,以及通过“包容”获得完整的存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变成片面的了,都是一种不完整的人,是一种单向度的人。作为与马尔库塞同时代的思想家,沃克在作品中也自觉地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的现实状况。[4]不过,对沃克来说“有容乃大”。只有“有容”,才能够“完整地”包容优点,也包容缺点。所以,“包容”的核心价值实践理念体现了爱丽丝·沃克作为生活在美国移民社会中的多元文化下的黑人女性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包容”来使无情的命运绽放生命高贵的色彩。

五、“包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自信的启示

在笔者看来,“骡子”的象征与隐喻的深层意蕴表达了沃克对构建美国社会多元和谐包容文化,包括继承和发展美国黑人文化的自觉认知。众多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是多元化的,美国文化的基因也可以说是一种“杂交”。可以说,美国就好比一个花园,什么样的颜色都应有,真正的“完整生存”就是在“包容”各种颜色中升华。如果不能包容一个完整的世界,那么美国文化,包括黑人文化将会衰亡。

在《紫色》中,沃克用多种手法追述文化本源,并使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涉及黑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中挖掘黑人的优秀文化传统,表现了对黑人文化的热爱。如果说作者表达了黑人文化复兴问题,那么,复兴黑人文化必须要有文化自信、包容,尤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要有自信,要在美国白人文化里突出来自己的黑人文化;只有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包容,才能够保留、传承传统文化。

笔者以为,黑人文学由强调政治性,及原来作为一个被压迫的文化角色到对传统文化自信,体现了黑人民族成长的历史的必然过程。这种转变与成长给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有重要启示。就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而言,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尤其是文艺要为政治服务的背景下,单纯地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往往被评论界所垢病,似乎文学必须反映民族的抗争精神。

然而,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多元文化和谐包容共存使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成为时代命题下的必然要求。正如小说作品所表达的黑人民族文化从对抗到自信、包容的核心价值观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文化自信、包容,就要在突出自己的民族本身的话语,突出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突出我们的传统精神遗产的同时,不再简单地通过批判别人来张扬自己。也就是我们更多地要继承、包容一些东西,而不是通过粗暴地批判来否定一些东西,要复兴出中华文化精神遗产本体的包容价值。

[1]ZoraNealeHurston.他们眼望上苍[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3]AliceWalker,InSearchofOurMothers'Gardens:WomanistProse,Harcourt,1983.

[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J].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

李小兰(1981—),女,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批评;蔡东伟(1979—),男,哲学博士,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江西南昌330013)

抚州市社科规划项目“《他们眼望上苍》之生态主义视角研究”(13sk47)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骡子沃克紫色
被子的骡子
紫色风铃
尊贵的骡子
未来科幻城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不幸的骡子
骡子和强盗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