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6-04-22耿海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瑞舒伐他汀

刘 辉 苏 建 耿海威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开封 475000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刘辉苏建耿海威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1-2],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在发生脑卒中前对CAS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症状。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C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干预炎症反应可以影响CAS患者的发病过程[3]。本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AS患者血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1-01—2014-08在我院体检或者门诊就诊的CAS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年龄55~75岁,颈动脉彩超检查任何一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1.1 mm[4]。排除标准:卒中急性期,有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服用他汀类药物者,3周内有过急性感染者。共纳入94例患者。按照随机表分为A组44例,B组5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胆固醇饮食、有氧运动、药物降血压、控制血糖、控制体质量等,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可定,规格10 mg/片)5 mg,1次/d,口服;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1次/d。

1.3观察指标以血IL-6和hs-CRP作为患者炎症反应的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血IL-6(参考值4~15 μg/L)、hs-CRP(参考值0~6 mg/L)水平变化。均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检验,IL-6的检测采用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 hs-CRP的检测采用上海纪宁生物科研有限公司试剂盒,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

2结果

2组入院时IL-6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均明显下降,且B组下降的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IL-6和hs-CRP比较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还会影响到视网膜、周围神经分布的小动脉。临床上常常通过颈动脉彩超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评估脑血管病的风险和治疗效果。

目前认为,慢性炎症反应在CAS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在炎细胞的激活、炎症因子释放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进入血管内皮的脂质,另一方面,可促进纤维组织增生和斑块形成,炎症介质可削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5]。大量研究[6]认为,干预炎症反应可很好地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L-6和hs-CRP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卒中发生的预测因子,同时也是反映药物治疗效果的良好判断指标[7-9]。本文结果显示,CAS患者外周血IL-6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服用瑞舒伐他汀2个月后上述指标有明显好转,提示炎症反应有所减轻,且每天服用10 mg瑞舒伐他汀对炎症反应的疗效优于5 mg,具有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在CAS患者中尚未见相关报道[10]。结果提示,瑞舒伐他汀长期服用可控制CAS患者的进展,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总体上看,瑞舒伐他汀对CAS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值得应用。

4参考文献

[1]罗淞元,李小霞,王喜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76-77.

[2]周旭东,曲双双,苏缪管,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92-193.

[3]杨卫红,石晓欣,张琼,等.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02-104.

[4]薛海英.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3):102-103.

[5]郭宝磊,唐骁,郭大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的炎症介质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160-163.

[6]赵焕,操礼琼,石瑜瑜,等.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499-502.

[7]刘恒方,高灵利,王建平,等.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2):151-155.

[8]郝晓慧,岳梅枝,张玉芝,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3):97-99.

[9]马璟,马瑞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关系的临床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0):909-910.

[10]王亚利,胡申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5):366-368.

(收稿2014-12-29)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121-02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瑞舒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