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不琢,则南山之石矣

2016-04-18孙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惩戒惩罚手段

孙浩

随着一部《虎妈猫爸》的热映,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再一次成为大家热门的讨论话题,影片更是引发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从前旧有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和反对,但一刀切的形式下也让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碰触了教育的红线,变得畏首畏尾。那么,适度的惩罚教育有没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惩罚教育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教育惩罚”,有多种见解。有人认为教育惩罚是歧视学生、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有人认为教育惩罚是对集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力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也利于维护校纪。

那么,教育惩罚到底是什么呢?所谓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旨在使学生受到警示,控制学生不良的思想,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惩罚为手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的出现。合理的教育惩罚是合乎法律规范、合乎道德规范、具有教育性的惩罚,是罚而有据,是罚而有理。

二、惩罚教育的原则

惩罚是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合理的惩罚应符合下列原则:

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尊重是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德育的本质规律和理性追求。学生有丰富的情感,有独立的尊严,惩罚作为教育方式的一种,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惩罚应以纠正学生错误为根本目的,不能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面对犯错的学生,有些教师为了收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竟当着其他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面,历数学生的斑斑劣迹,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样的惩罚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师生之间对立起来,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

2.及时地给与惩罚。

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应当及时地给与处理。这样,学生的错误行为就会与惩罚所引起的焦虑、恐惧等经验相联结,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惩罚的引起与结束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这样,他们就会在以后避免出现类似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及时,问题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甚至忘记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者使他们的错误行为延续下去,从而给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3.适度地给与惩罚。

有人认为“矫枉必须过正”,其实不然。过于严厉的惩罚,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会引起学生的回避、不听从行为,甚至引发高度焦虑;过于温和的惩罚,则对学生没有震慑作用,触及不到学生的内心。

三、惩罚教育的实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教育并不排斥惩戒。如今,虽说快乐教育呼声很高,但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不能进行惩戒。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教育思想都不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

1.不要滥用惩罚手段。

以理服人是惩罚教育常用的手段,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心理比较脆弱。他们希望教师关心他,尊重他,理解他,尤其是犯了错误时。所以在惩罚学生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2.惩罚教育要因材施教。

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在学生犯下不同的错误时,实施惩罚教育要因人而异,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惩罚手段。

3.做好惩罚后的沟通。

往往学生在受到惩罚后,内心总是会多多少少出现焦虑、愤怒、委屈等情绪,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教师对学生做出惩罚后,要真诚地与他沟通,帮助他内心尽快地恢复平静,与他一起建立目标,鼓励他努力实现目标。

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如何正确运用惩罚。重要的是很多平时受到教师惩罚的学生,等到毕业后往往都会感激这些曾给与惩罚的教师,因为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对学生的惩罚与正面教育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让惩罚教育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惩戒惩罚手段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Jokes笑话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真正的惩罚等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