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感的特性

2016-04-18童燕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言语语感理性

童燕金

学术界的习惯是,在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给事物下一个定义,来精确地概括它的含义,为研究圈定一个范围,可事实上大都是无奈之举。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意向性”的活动。语感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人与语言的关系:语感的第二特性

如果说非理性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察语感的存在状态,那么人与语言的关系表明了语感的动态存在状态,语感是如何鲜活地生存于世的。

语感的存在表现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中,语感是人的语感,这试图告诉人们离开人去谈语感是谈不通的。

说起人,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理论起点,是的,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站在什么地方看,朝哪个方向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特别是站在怎样一个起点上看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是站在巨人的臂膀上,还是井底之蛙,决定着我们能够看见什么,看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心理学是唯心主义的,但又缄口不谈先验论,人与语言的关系首先就表现为人先验地存在着一套语言机能结构,没有它,语言的习得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乔姆斯基所主张的“语言获得装置”,这个装置人人都有,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着个体差异,应该说这种差异是十分明显。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后天的教育,使这个装置大大地得以优化的案例是有的,但它不能成为否认“语言获得装置”存在的理由,我们要说的是普遍性问题。

人与语言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人先验的语言素质。讨论这个问题,意在承认言语——语言智力的先验存在,它是语感产生的前提保证。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语文教育学家都不会被困于此,那是因为人的智力是可以开发的,先验的东西只是以一种可能性而存在,不利用,不开发,长期闲置,会因麻痹而僵化,最后是“过期作废”。优生学研究优生、优育,讲胎教、讲早期开发,心理学家讲后天的培养,对先验的东西视而不见,这也算是各司其职,情有可原,我们应当关心的就是后天的人的发展。

说到人与语言的关系,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语感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语感的形成也是人的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它能促进人的其他许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语言是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实践性;当今符号学派、解释学派都认为是“语言”。这里并没有详说的必要。)其二,人的语感因人的发展而产生质的飞跃,人的幼稚主要是语言的幼稚,不是单纯的身体结构的稚嫩。,这一点给我们指明了语感形成培养的方向,是人的诸多方面的发展,如前面提到的实践,对于人的成长很重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语感形成,首先要关注“人”的成长,特别是以情感结构为中心的心理积淀,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方法论的关切。人,“万物之灵长”,不再是戏剧家的豪言壮语,而是人类社会的生动写照。世界不再弱肉强食,而是在关爱中栖息,这些人类社会所共同向往的东西,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因素,也是人形成语感的最最关键。

然而,学生何求,教师何求,语文课程何求。

二、思与诗:语感的第三特性

语感的非理性特征,并非是言语活动中不允许理性活动的参加,也不是理性活动的的缺席。言语的内容正是理性的产物,言语方式是非理性的,我们说的语感非理性,是说言语过程(主要指句式的选择,选词构句)的非理性,是习惯性的固有的语言结构的释放。但其间仍有明显的假象,因为这种释放是有选择的,正是这选择过程,表现为思的过程。

可以很断然地认为,不是非理性,而是这种理性的过程很是短暂,使我们感觉不到语感的理性机制。这种机制中的“思”与数理逻辑的最大差异,表现为对象意识,也就是语言意识和生活意识,而与数的意识和抽象意识相去甚远。现象学在哲学领域的革命意义正是摒弃概念、范畴,走向对存在的理解和分析,走向实事求是。语文课程强调语感,从现象学的意义看,语言表示概念,但语用指向的不是概念,而是生活和意义。“十分”和“万分”在数学上相差九千九百九十,它们之间的比值是千分之一,在生活中千分之一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的。在概念上:“万分”解为“非常”;“非常”解为“十分”,所以,“万分”相当于“十分”(见《现代汉语词典》)。没有一个人会把语文中的“十分”当作“万分”的千分之一,但是当对具体的语言和语境,对词的表达意义的漠然、迟钝、无奈、苦闷、误解,对语言的恍忽、惘然、无助、百思不得其解、神秘感、烦躁,一齐都在困扰着哪些在理科方面自命不凡、不可一世的“宠儿”的时候,会让他们产生“自惭形秽”之感:语感,你在哪里?

语言的“思”与“诗”总是以事物的两个方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思”就是语言意识;“诗”就是生活意识,语文教育学专家称其为“语文生活”。生活的滋味,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生活人人都有,但“诗”不是人人都能企及,这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也不是语言技能,而是“思”与“诗”的结晶体,是它成就了语感——语言和生活的结晶。

没有思,没有对生活的“思”,就不会产生“诗”。我们说诗的生活,渊薮不在生活,而在思,在于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其间不乏情感的交融,但更多的是“思”,独特的、唯一的,爱生活的“思”。

猜你喜欢

言语语感理性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欲望膨胀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