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影响下政论文翻译的策略分析

2016-04-16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

刘 璐

(福建商学院 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12)



意识形态影响下政论文翻译的策略分析

刘 璐

(福建商学院 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12)

政论文包括新闻媒体上的政论文章、领导人讲话、政府工作报告、思想评论等,其具有政治性强、用词委婉严谨、句式复杂等特点。在政论文翻译中,须以政论文的政治性因素为前提,研究中英政论文在词汇、句法以及修辞方面的异同,探讨意识形态对政论文翻译的影响。总的来说,要以“政治性”为基础,在保留原文大意的前提下,以目标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灵活选择各种翻译方法,力求用受众熟悉的语言传达本国特有的国情以及观点。

政论文翻译;意识形态;翻译方法

政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包括新闻媒体上的政论文章、领导人讲话、政府工作报告、思想评论等。在政论文中,作者会就国内外大事表达他们的观点与看法,因此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某个国家的方针政策。政论文经常用于一些严肃正式的场合,并且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一种政治文体在社会中发挥着具体的意识形态作用, 是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了解本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窗口”[1]。

意识形态对受众的影响是无形的。但是中西方政治、文化及习俗等均存在差异,中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政论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意识形态这个因素。例如,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历史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突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社会主义中国决定了国家政策制定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思想。西方社会主要是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为了掩盖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的本质,西方领导的演讲更倾向于强调民主和自由以调动听众的积极性,达到演讲的目的。

另外,由于政论文具有政治性强、用词委婉严谨、句式复杂等特点,翻译工作者在政论文翻译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中英政论文在词汇、语法、修辞、句法、语用及文本的使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当中国的方针政策被翻译传达给西方受众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意识形态的差异,可能会产生误解进而引起冲突。基于此,本文选取温家宝总理政论性演讲辞(主要是2008年至2010年各项大会上的政治性演讲)为研究文本,以期探讨意识形态对政论文翻译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尽管政论文翻译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对政论文翻译的研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从语言、文化、语用、文本和超文本等不同角度对政论文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语言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词汇、语法和句法。随着新事物的兴起,中国政论文中会出现一些西方受众没有接触过的新词以及新的表达方式,而政论文内涵丰富、概念简洁、逻辑性强的特点使译者在翻译中多用正式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型,这些都是学者研究时的重点。卢小军(2012)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语、句型以及段落层面探讨了十二种翻译方法[2];贾文波(2012)在《翻译工作坊·汉英时政翻译》中探讨了政论文的翻译技巧、文本理解、词汇和句型的选择等[3]。在文化层面上,程维(2010)指出,除了翻译技巧,译者还应该考虑到中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受众期待,维护他们的话语权[4]。而在语用方面,陈小慰(2006)从功能视角研究了新闻报道的实际用途,并指出这类文章的形式、功能以及意图[5]。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出,从意识形态角度探讨政论文翻译的研究还很少。因此,笔者试图从这个视角着手,探讨意识形态对政论文翻译的影响。

二、意识形态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中,学者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是意识形态”这个问题。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意识形态:导论》(2000)一书中指出,意识形态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人们很难去定义它,因为“什么是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听起来抽象到没有任何意义。伊格尔顿在书中列出了一些比较流行的意识形态的定义,如:

(1)社会生活中创造意义、符号和价值的过程;

(2)特定社会团体或阶级的思想特点;

(3)使一种主要政治力量合法的理念;

(4)使一种主要政治力量合法的错误的理念;

(5)系统性的被扭曲的沟通;

(6)被社会利益驱动的思想形式;

(7)社会必要的假象;

(8)一套以行动为导向的信仰;

……[6]

从以上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有十分广泛的定义。它主要源于哲学范畴,是无形的,但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正确或错误的理念、沟通、想法、假象、信仰等。人们看不见它具体的形态,但是可以在生活中时刻感受到它。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但是令人敬畏的力量,指导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层面到哲学、艺术、宗教、伦理等各个层面,它系统地解释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伦理哲学。在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政治力量和伦理道德合法性中形成的共识,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并渗透到法律、宗教、文学、文化、艺术、教育、习俗等各个领域。意识形态对人们的价值判断以及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社会力量的整合、激励、凝聚和控制。因此,意识形态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并且特殊的地位。

(二)意识形态对政论文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政论文翻译的影响体现在写作内容上。“内容”指演讲者的演讲内容。从字面上看,政论文就是有关政治的文章。但它有着更加广泛的意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话题。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强调“以民为本” “仁者爱人”,加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中国领导人的演讲通常是有关国计民生,展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鼓励中国人民为经济的发展、舒适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向外国听众展示中国的力量。发展的话题一直是中国政论文的关键。例如,在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7]的演讲。他指出,“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双方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带动国际社会更加关注非洲,帮助非洲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西方社会主要是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为了掩盖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的本质,西方政论文则侧重于民主。例如,在2004年美国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基调演说《无畏的希望》[8],解释了他对美国梦以及美国民主的理解,号召人们选择正确的政党,共同创造一个繁荣的社会。而在2008年发表的演说《一个更完美的城邦》[8]中,奥巴马则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问题。

许多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都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与政治、宗教和法制等其他上层建筑紧密联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许多政策是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富有中国特色。因此,许多西方人在理解中国政论文中有关基本国情的词语和词组上存在困难,因为这些新词或词组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另外,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领土被外国侵略者侵占,例如香港、澳门和台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回收台湾指日可待。台湾是属于中国的,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外国人不了解这些情况,因此在政论文翻译中,必须认真处理有关这些话题的敏感词汇。例如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的原则。在翻译有关台湾问题的话题时,译者经常要处理有关“祖国”和“台湾”的措辞,某些外国媒体可能会错译成“mainland China”“Taiwanese China”“Taiwan (China)”,而正确的译文应该是“the mainland of China”“Chinese mainland”或者“Chinese Taiwan”。

除了比较敏感的话题,还应该注意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用法。在温家宝总理有关国家政策的演讲中,经常会出现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词语。例如:

抓大放小:通常用来指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如果译者直接逐字翻译成“to seize the big and release the small”,会让西方读者难以理解,并且使译文失去政论文的政治性。因此,译者会进一步解释说明,如“to invigorate large enterprises while relaxing control over small ones”,或“to focus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major enterprises and leave minor ones to fend for themselves”。

三个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被视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中国人对“三个有利于”非常熟悉,看到这个词组,脑海里面就能联想到它后面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但是西方读者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当译者首次翻译“三个有利于”时,应该在后面添加一些信息用以解释说明,如:three favorables (whether it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in a socialist society, increases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socialist country and rais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三、意识形态影响下政论文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翻译是一个译者尝试找到源语言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之间对等关系的过程。但是,在两种语言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这一概念,他指出,“译者寻求的应当是最切近的对等,也就是说,应当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切近原文……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语音、语法不同,就是表达习惯不同,然而它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9]。由于中英文存在差距以及中西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同,译者在翻译工作中会遇到无法对等的困难。总的来说,政论文翻译的原则是根据目标语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灵活选择翻译方法,用目标读者熟悉的语言传达富含中国特色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以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一)直译

一般而言,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最先选择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直译是指保持原文内容与形式的一种对应的翻译方法,但是并不等同于逐字翻译。虽然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语言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差异,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共同点,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通过直译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词语,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下面是温家宝总理演讲稿中可以进行直译的一些例子: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ease and develop the productive forces

南水北调工程: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解放思想:free our minds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to pursue scientific,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develop ment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通过直译,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在转换过程中,可以基本保留源语言的结构,达到对等的目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能够直译这些词语和词组,是因为它们经常在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上出现,目标读者理解起来没有问题。而有些词组,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结构存在差异,可能无法达到一一对应,但是词语和句子的大体顺序还是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地进行一些改变,如:

与时俱进: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科教兴国:national rejuve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求同存异:seek common grounds while shelving differences

(二)添加背景信息

对一些与中国国情、历史、重大事项、地理或者名人相关的词语,译者必须通过添加背景信息进一步解释。如: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译文1: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译文2: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ina’s legislature.

译文1和译文2都用到了“congress”(国会,议会)这个带有西方色彩的词。许多西方国家都是君主立宪制,国会是属于议员的,它不仅有立法权,还能监督和制约君主的权力。但是中国是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属于所有中国公民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以及保护所有人民的权利。译文1中直接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翻译成“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对中国政策不熟悉的西方读者就会感到困惑,并且直接把它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国会。因此,添加了背景信息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译文2是比较好的选择。

2. 三通

译文1:Three Direct Links (links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 between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译文2: three direct link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namely, the links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

在译文1与译文2中,译者都添加了背景信息,对“什么是三通”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是很必要的。但是,译文2更经常出现在政论文翻译中。

3. 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温家宝在剑桥大学的演讲: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温家宝, 2010)[10]

译文: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intains that countries should: first and foremost, run their own affairs well and refrain from shifting troubles onto others; second, ca-rry out cooperation with full sincerity and avoid pursuing one's own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nd third, address both the symptoms a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A palliative approach will not work. We should not treat only the head when the head aches, and the foot when the foot hurts.

在这个例子中, “以邻为壑” 是一个中国成语。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拿邻国当作一个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到那里去,引申为只贪图自身的利益,把困难转给别人。西方读者对这个成语并不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加上“avoid pursuing one’s own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进行解释说明。另外,在处理“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个句子的时候,译者也加上了解释的语句“A palliative approach will not work”,这样源语言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对应到目标语中。

(三)意译

在政论文翻译中,直译是译者首选的一种翻译方法,但其只适用于翻译一些简单常见的词组和句子,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词组很难通过直译这个方法准确表达其内涵。由于中英文在词汇上并没有一一对应,目标读者理解的时候会存在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会选择意译这种翻译方法来处理这类词汇,以便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文章要传递的信息。例如:

1.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

译文:living allowance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在这个例子中,“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是中国的一项政策,一般的外国读者并不了解这些政策,如果直译出来,目标读者会对何为“低保”和“五保”感到疑惑。译者将其意译成“living allowance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这样就浅显易懂,表达出该政策所蕴含的内容。

2. 中国对自己通过艰苦奋斗而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温家宝,2010)

译文:We in China are proud of our achievements accomplished through strenuous effort.

在这个句子中,源语言文本中的主语本是“中国”,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意译,将主语转变为“We in China”,同时改变了句子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译者将译文改成英文的常用句型,使其能被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接受。

3. 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都应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以和平手段解决纷争。(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奋斗——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2010)

译文1:Countries and nations should all discard past grievances, turn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 and resolve disputes by peaceful means.

译文2:Countries and nations should all discard past grievances, put an end to war and resolve disputes by peaceful means.

在译文1中,“化干戈为玉帛”被翻译成“turn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化干戈为玉帛”是中国的一个典故,用来比喻变战争为和平。但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典故的目标语读者就会感到困惑,为何要把剑变成犁?因此在译文2中,译者选择了意译“put an end to war”,把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这样就能使其含义浅显易懂。

(四)省略

在政论文中,经常存在一些多余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句。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删去这些词句,让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例如:

我首先在中国牛年到来的时候给大家拜年。牛年象征着勤劳、奉献和富足,我衷心祝愿我们这个世界在牛年经济得以复苏和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我很高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温家宝2009冬季达沃斯30分钟演讲, 温家宝, 2009)[11]

译文: I am delighted to be here and address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Annual Meeting 2009.

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于达沃斯发表的演讲开场白。2009年是中国农历牛年,象征着勤奋、富足与奉献。但是,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农历年没有概念,他们会觉得这些内容和后面的演讲没有什么联系。要是添加背景信息,对这些语句进行解释,又会破坏政论文政治性强的特点。因此,译者在保留政论文政治性的考虑下,把这个部分删除,直接从演讲正文开始翻译。

四、结语

与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政论文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格式,语气正式、文体简练,旨在解释想法、阐明观点,达到宣传政府政策与观念的目标。由于中英文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政论文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文化相关的一些词句,这些都与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关。过去,意识形态主要是被用于讨论文学作品翻译,而用意识形态来研究政论文翻译,这是本文的一个突破。

近几年,政论文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渐上升,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领导的政治性演讲可以让外国听众对中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中国国情、政府对内对外政策。因此,必须严肃对待政论文翻译,对外国听众而言,它们直接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1]熊丽. 政论文翻译的探索——《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英译本研究体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127-130.

[2]卢小军. 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J]. 上海翻译, 2012,(2): 40-43.

[3]贾文波. 翻译工作坊·汉英时政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2.

[4]程维. 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新闻编译——以《参考消息》防控甲流的几则新闻稿为例[J]. 上海翻译, 2010,(3): 27-32.

[5]陈小慰. 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6]Eagleton, Terry. Ideology: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Verso, 2000.

[7]温家宝. 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R/OL]. (2012-06-05) [2016-04-28].http://tr.hjenglish.com/page/88044/.

[8]王少凯,孔谧.奥巴马演讲精华:汉英对照[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11-29,390-429.

[9]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0]章华.那些激励我前行的身影:英汉对照[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1]温家宝. 温家宝2009冬季达沃斯30分钟演讲[R/OL].(2012-05-12) [2016-08-10]. http://www.hjengli sh.com/new/p64649/.

(责任编辑:练秀明)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under the Effect of Ideology

LIU Lu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Political texts include comments of observers in news media, leaders’ speeches, government reports, ideological criticism and so on. This kind of texts have strong politicalness, use sensitive and formal words and have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it’s critical to compare features of vocabulary, syntax and rhetoric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ical texts in the premise of politicalnes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The princip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i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put politicalness as the basis, follow the main ideology of the target language society, choose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 and try their best to convey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forms which are familiar to target readers.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ideology; translation methods

2016-09-03

刘璐(1987-),女,福建长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008-4940(2016)06-0094-06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弟子规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是固丹命卒之时”译文探讨
汉语新诗英译:理解之殇与译者之任
从《毛泽东选集》英译看译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