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

2016-04-16陈柏良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原则马克思主义

陈柏良

(福建商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

陈柏良

(福建商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目前学界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坛和文集专著等多种形式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形成发展、历史贡献、理论渊源、重大原则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诸多研究议题尚无统一定论、甚至存在分歧。文章重点梳理并考察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文献和总体状况,总结最新研究动态,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动态;研究展望

2014年7月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多次重要讲话先后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概念,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开创了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问的新时代,激发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情,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全面梳理和把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前沿动态,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研究和创新发展的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界定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和范畴,学界随即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从字面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目前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比较少见的观点)两种。张宇(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1]。邱海平(2016)认为,仅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国别性[3]。逄锦聚(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特殊运动规律,也揭示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是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根本理论[4]。这一界定既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的来源、基本内容,特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简新华(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5]。洪银兴(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6]。

学界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理解表述不一,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逐步明确和具体。学界也称这部分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等。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形成、发展和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过程,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运用和发展。从源流关系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而来;从研究对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1.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性,也揭示人类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逄锦聚,2016)[7]。“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别特殊性,包括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等的特殊性。与民族性相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具有国际性和世界意义,体现了经济学理论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2.创新性与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不仅西方发达国家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也没有具体阐述,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时代性[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崭新的因素”就在于其赋予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形成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独具特质的理论体系。“无论是民族性还是世界性,关键在于创新”[9]。洪银兴(2016)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包括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发展、政治经济学目标任务的创新发展、经济制度理论的创新发展、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6]。于金富(2016)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推出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他认为时代性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应当具有国情意识与问题意识,而且还应当具有时代意识,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适应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实现理论创新[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也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发展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特征,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色(逄锦聚,2016)[11]。

3.阶级性与人民性

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实践性、人民性和目的性三个方面的品质(丁任重,2016)[12]。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立场的传统,公开声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服务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也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区别[6]。当然,在民族国家依然存在的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它是经济规律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也是自主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1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重要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具体包括哪些?如何坚持和贯彻?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热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理论难题。

所谓原则,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或规范,其学理上的位阶高于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既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理念和本质特征,又要超出这一学科本身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的内容[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支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论原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的规律性成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特性和根本精神,蕴含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15]。

《学习中国》编辑部(2015)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有七个: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分配;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改革、发展、稳定三统一[16]。程恩富(2016)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出发,认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具体包括:科技领先型的持续原则、民生导向型的生产原则、公有主体型的产权原则、劳动主体型的分配原则、国家主导型的市场原则、绩效优先型的速度原则、结构协调型的平衡原则和自力主导型的开放原则[17]。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18]。王朝科(2016)认为,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原则,劳动价值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原则[19]。张雷声(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20]。卫兴华(2016)认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建、发展和作为其理论成果的根本原则都紧扣和可纳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快速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发展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三大原则[21]。逄锦聚(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有八项: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矛盾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原则;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原则;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原则;坚持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的原则[22]。刘凤义(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至少包括以人为本、满足需要、共享发展和公有主体四个方面[14]。刘月、宋屹、党建伟(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包括:人民主体;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对外开放[23]。杨莘(2016)认为,坚持马列方向(回答好向哪看齐问题)、借鉴西学精华(回答好理论视野问题)、关注现实国情(回答好理论根基问题)、服务改革发展(回答好理论指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坚持的四个重大原则[24]。赵学增(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既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项原则内,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价值标准和内在尺度[25]。

可见,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的理解和归纳不尽相同。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是持续推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准则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的理论根基、基本框架和指引方向,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路线和政策,同时还要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准确提出、正确把握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博大精深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直接来源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历史借鉴是苏联的经验教训,指导原则是“马学”为魂(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统领中国经济学)、“中学”为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体内容)、“西学”为用(善于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用的方法)[26]。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代中国实践;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丰富经济思想;对世界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28]。王立胜、郭冠清(2016)则从五个方面进行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文明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29]。葛扬(2016)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逻辑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30]。

虽然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的概括思路各异、论证表述不一,但达成明确共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实际上,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到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拓展和共享发展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穿了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起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灵魂[31]。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之初,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的创始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序篇,阐释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乃至对当今写就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新篇章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顾海良,2016)[3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观点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征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3]。王立胜(2016)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起到了奠基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破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构建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拓展[34];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创新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突破,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理论[3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包含一系列重大原则和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也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方法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对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刘德海,2016)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首先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这一方法论原则,具体包括八个方面:科学抽象法、矛盾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一般特殊个别的辩证法、历史发展的平行四边形、经济运行的生理学与经济发展的病理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手段的选择和逻辑批判与逻辑一致性原则[36]。蔡继明(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遵循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以及最一般的抽象产生的路径,既不要把一般经济关系和特定所有制捆绑在一起,也不要把一般商品经济范畴当作资本主义特殊范畴;既不能用单一要素解释由复杂要素构成的系统,也不能把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特征限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现象;既要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勇于对传统的理论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37]。对此,邹升平(2016)兼与蔡继明教授商榷,重点研究了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他认为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必须明确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共性和个性;必须明确任何经济关系都离不开一定的所有制,一般经济关系总是通过个性来表现;必须明确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离不开特定的经济条件;必须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明确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之间的关系;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对立起来[38]。而武志(2016)则认为,蔡继明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一文中有很多理论观点用一般、特殊和个别的方法来肢解辩证法,曲解甚至背离了辩证法,也谈了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看法,主张运用全面和整体的唯物辩证法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重要理论问题[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要突出历史分析、实证分析、比较研究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特别要尊重运用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裴小革(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的方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必须重视调查研究[40]。林岗(2016)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包括四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规范:用生产关系必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来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将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分析整个生产关系体系的基础;依据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41]。

忽略对历史潮流与世界格局的研究,只能导致中国经济研究的低层次与碎片化。对中国历史进行政治经济学解读的广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支撑。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拓宽历史视野,从世界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变的多样性、大格局中去研究,更要从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方面去研究和建设[42]。历史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稳固基础,当代中国的许多问题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只有把问题放在历史的坐标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做出实事求是地评价[4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把握以下重大原则: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创新成果;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西方经济学;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44]。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展望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和实践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学术命题。通过学术方针、学科方位、学究方向、学理方法等方面展望可以期待不断完善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一)学术方针上:更加明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45],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思路方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要从根本上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2016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这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当前及未来学习、研究、应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站在学科高度和时代前沿,切实坚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创新方针和思维原则,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二)学科方位上:回归重视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从思想政治的高度解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具体到我国高校经济学学科教育中,针对西方经济学强化基于“经济人”假设教育下造成的负面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缘边的严峻形势,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机构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和学科发展的层面进行高校教育方案的改革调整是必然趋势,未来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门类和财政党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和指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财经类、工商管理类所属分支学科和专业的统领和支撑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和方法在其他相关学科和课程构成体系中的理论基础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读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教材研究的编写等将强有力地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体系建设。未来高校必将重新回归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教育的局面,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将增加设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的课程内容、学时数量,以强化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思维习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包括教学、教材、人才、科研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学究方向上:精雕细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深化

近年来,从文献数量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领域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重要意义、形成发展、历史贡献、理论渊源、重大原则、体系构建和方法论等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政策解释层面,理论继承的研究论述少,系统性不够。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重点研究的六大问题(张宇,2016)[46]。揭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党的领导与政府作为”这“六个结合”之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关键(韩保江,2016)[4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化,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热点问题和重点难点等问题。紧密结合生产力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但是除了深化研究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基础问题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构建与框架设计的基础上,未来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系统思维”和“工匠精神”,针对应用性、中国化和具体化问题脚踏实地、精雕细琢地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微观化问题导向下的精细化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的趋势。

(四)学理方法上:多元综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创新

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有的态度和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首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有助于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性的经典著作,深入研究《资本论》意义重大。丁霞、颜鹏飞(2016)从《资本论》创作史的视角,对以“《资本论》的逻辑”为标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进行系统的文本解读和深度挖掘,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方法论基础[48]。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研读《资本论》原著原典,考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原文,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视角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综合研究和交叉研究[49],解决真懂、真信、真学、真用问题,这是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其次,历史研究、经济史研究和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深化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并号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50],这说明了历史研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特殊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学想要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必须从史学中吸收养分[51]。但是,学术界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忽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经济思想的挖掘弘扬(逄锦聚,2016)[52]。事实上,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非经济学的流。通过挖掘中国历史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特别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角度的研究,准确提炼、系统概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政治经济学思想,遵循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历史逻辑,从而推动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历史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系统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再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根植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研究。只有立足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归纳,从而形成新表述、新话语、新概念、新范畴和新理论,才能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最后,比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创新探索(何爱平、张志敏,2016)[53]。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参与经济学学科竞争中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生命力、创造力、指导力和解释力(刘灿,2016)[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和跨界的思维,从前提假设、伦理价值、研究范式、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广泛吸收和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有益成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1]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邱海平.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N].大众日报,2016-01-06(01).

[3]邱海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性质和定位[EB/OL].(2016-08-26)[2016-10-20].http://www.ql18.com.cn/News/Stock/mjzl/20160826/20910.html.

[4]逄锦聚.学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A].本书编写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简新华.发展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经济新常态[J].经济研究 2016,(3):21-25.

[6]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J].红旗文稿,2016,(07):4-9.

[7]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经济研究,2016,(10):4-11.

[8]逄锦聚.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篇章[N].人民日报,2016-07-11(01).

[9]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经济研究,2016,(10):4-11.

[10]于金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属性[N].光明日报,2016-11-16(02).

[11]逄锦聚.在实践创新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求是,2016,(23).

[12]丁任重.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品质[J].经济研究,2016,(3):32-34.

[13]王立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J].学习与探索,2016,(8):1-11.

[14]刘凤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2):211-214.

[15]张雷声.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基本原则[N].人民日报,2016-02-29(01).

[16]《学习中国》编辑部.习近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理论参与,2016,(6):7.

[17]程恩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政治经济学八个重大原则[J].经济纵横,2016,(3):1-6.

[18]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N].经济日报,2016-01-21(05).

[19]王朝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N].辽宁日报,2016-02-16(01).

[20]张雷声.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基本原则[N].人民日报,2016-02-29(02).

[21]卫兴华.中国政治经济学蕴含的根本原则[N].北京日报,2016-02-29(01).

[22]逄锦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2):49-59.

[23]刘月,宋屹,党建伟.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N].光明日报,2016-04-17(01).

[24]杨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坚持的四个原则[J].国家治理,2016,(11):34-44.

[25]赵学增.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价值基础[J].经济研究,2016,(3):41-43.

[26]杨承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溯源和生成背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2):8-13.

[27]张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35-41.

[28]王立胜,郭冠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J].经济学动态,2016,(5):4-13.

[29]葛扬.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改革,2016,(3):137-140.

[30]杨承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论及相辅的四个理论“方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3):14-20.

[31]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创及理论结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研究[J].毛泽东研究,2016,(5):4-15.

[32]张宇.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2):13-22.

[33]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4):51-65.

[34]张占斌.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4):32-35.

[35]刘德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意义[N].经济日报,2016-04-14(03).

[36]蔡继明,靳卫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34-44.

[37]蔡继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J].改革,2016,(2):125-132.

[38]邹升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兼与蔡继明教授商榷[J].改革,2016,(4):149-157.

[39]武志.也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同蔡继明教授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16,(11):36-44.

[40]裴小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发展理念与分析方法[J].改革,2016,(3):128-131.

[41]林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J].经济研究,2016,(3):18-21.

[42]武力,肖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维度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5-12.

[43]武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研究[J].经济导刊,2016,(8):28-31.

[44]赵锦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原则[J].理论视野,2016,(5):18-20.

[4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1).

[46]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4):3-9.

[47]韩保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关键是揭开“六个结合”之谜[J].理论视野,2016,(5):8-12.

[48]丁霞,颜鹏飞.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再研究——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J].学术研究,2016,(6):97-103.

[49]宫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议题与深化的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6,(5):26-33.

[50]新华网. 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EB/OL].(2015-08-23)[2016-10-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8/23/c_1116344061.htm.

[51]魏明孔.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适逢其时[N].光明日报,2015-12-06(01).

[52]逄锦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9-14(01).

[53]何爱平,张志敏.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创新探索[J].西北大学学报,2016,(5):35-42.

[54]刘灿.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点认识[J].南京大学学报,2016,(2):42-48.

(责任编辑:梁小红)

The Research Dynamic and Prospec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EN Bo-liang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combin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with the great practi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academic circles study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 of profound connotation, essence, formation, developmen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heoretical origin, major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y. The research method is various, such as academic papers, research reports, conference, forums and monographs,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some research topics. The article studies literature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dynamics, and looks forward to research trends.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dynamics; research trends

2016-12-15

陈柏良(1981— ),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F092.7

A

1008-4940(2016)06-0007-10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原则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