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探析

2016-04-13李娜

关键词:心理素质应用型心理健康

李娜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论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探析

李娜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提高学习和适应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受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工程应用型院校的大学生心理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从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可进一步剖析工程应用型院校的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进行分析,进而探析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方面,对于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指以人先天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而使其逐步发展和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心理素质包括一个人的情感态度、意志力、精神状态、韧性和信心等方面的内容。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完善心理素质结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二是心理防御与防治教育。大学生心理防御与防治教育是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分化出来的,根源是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由心理防御能力低引起的,而防御机制的概念在于帮助个体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为了减轻或者防止紧张、焦虑等精神方面的压力所采取的一些惯常性的行为,能够帮助个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调适心理失衡状态,使个体呈现正常的行为方式。三是创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适应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还有利于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与全面发展。

二、工程应用类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工作现状及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提出要求。而在2004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新生入学时的心理测试表,包括《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并要求普通高校要做好大学新生入学的心理建档工作,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和相关部门重视的同时,社会舆论和媒体也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间接推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很长时间以来却处于被漠视的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全国各高校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前工程应用型院校中,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参差不齐、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欠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高校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三、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笔者试提出以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一)协调配合,构建心理教育完整体系

在高校中,心理健康咨询室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部门,担负着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高校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室的重要工作职能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疏解和辅导功能,不遗漏学生心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第一,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锁定问题学生和重点人群,建立追踪和调查机制。很多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时,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普查和教育工作,往往会忽视身在校中的其他年级学生。其实,大二之后高年级的学生,因学业、感情或工作出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也会产生心理问题。据调查,一些高校的大二学年是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期。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每年针对各个年级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动态追踪,以便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疏导。这需要学校的心理咨询管理部门重视对心理健康普查量表、常模以及相应的测评软件的引进和升级。

第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心理问题辅导方式,一般以团体授课为主,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组织存在心理问题或隐患的学生集体接受有关心理素质提高的体能训练或心理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从而间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心理训练可以在每个学年都列入教学计划,并认真贯彻落实。

第三,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系和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可以通过召开心理素质专题讲座、心理素质基础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增强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时,不能忽视心理专家的辅导活动,例如定期举行讲座、报告,开展个体和团体咨询活动,邀请业内专家制作科学的心理测验试题,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验与把握。与普通心理学教师相比,心理学专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具有权威性,更容易令学生信服和接受,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要丰富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学校还要注重心理素质教育的多种宣传途径与渠道,将学校的多媒体、广播、网络、校报校刊、黑板报等渠道和途径充分利用起来,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平台和公众账号等流行的社交软件和平台。迎合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宣传心理素质教育知识,能够提高知识宣传的便利性、快捷性和有效性,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满足他们的内在心理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第五,加强跟踪监测工作。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要随时关注,必要时提供心理辅导和点拨,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能够调试自己的心态,顺利、平稳度过,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

(二)注重科研,提高心理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科学研究,形成教、辅、研一体的工作氛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并结合辅导学生的案例促进科研工作的进展。其中,教学和辅导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素材和数据,而科研工作能够推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使高校心理素质培养上高水平。当前,在工程应用型院校中,因为不是重点学科或学校的主要科研方向,对于该学科领域的投入较少,很多时候存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专职人员短缺的问题,且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这类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由于不是受重视的系别或学科,教师队伍还存在流动频繁、不稳定的情况,不能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这些成为制约工程应用型院校心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程应用型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主要由心理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科研水平所决定,首要的任务是打造一支素质全面、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在打造教师队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提高培养力度,重点抓好心理素质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心理教师专业团队。虽然工程应用型院校引进了许多具有高学历的心理教师,但是他们大多由高校应届硕博毕业生组成,理论能力深厚,实践经验缺乏,心理治疗技能低下,在面临学生心理问题个案时,只能是在理论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缺乏行之有效的心理方法和处理策略,很难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对其产生不信任感,降低了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对高校的心理素质建设具有不良的影响。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学校对教师加强继续教育的力度,根据教师的优势和专长,培养专家型心理素质教育骨干教师,并出台相关的心理素质教育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办法或规定,使心理素质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具有规范性、延续性,从而解决心理素质骨干教师短缺的问题,提高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水平,使其专业水平向纵深领域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提高专业建设的力度,从心理辅导实践课程与临床锻炼两方面入手,增加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提高教师心理治疗技能。

(三)精心筹划,完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主渠道和重要途径。大学生课程心理素质教育系统包括规范的课堂教育、有针对性的各学科渗透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实践活动。想要提高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水平,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设置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保证开设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大学生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开设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专题讲解,还要重视对心理学、心理训练等选修课程的开设与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在日常的课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心理素质的内涵与重要性,建立促进心理健康与有效心理防御的自信心,提高和增加创新性思维,促进自我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完善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寻求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良好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兼顾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特殊的心理诊断与干预矫正,从而使学生都能够得到心理素质课程的教育和指导。据调查,当前工程应用类院校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情况不甚理想,很多院校忙于科研或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开设完备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或者开设诸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论等心理学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而且课程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现实性,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纾解和个人心理成长没有太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要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和教学思路,从心理学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经验,开设对大学生具有实质性帮助和指导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例如,课程需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着眼点放在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训练,加强趣味性、针对性和参与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心理困惑,实现自身成长和适应大学生活两方面的目标。

课程设置上,除了正常的授课教学之外,可以不拘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适应性训练、学习动力和方法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关系训练等;针对大二学生的可以有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干部心理素质训练、挫折耐受力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等;而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则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潜能开发训练、毕业心态调整训练、面试心理训练等。

除了建设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之外,还需要做好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和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系统,一般主要以大学生心理协会、大学生心理社团等形式呈现,并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观摩电影、排练心理话剧、展开竞赛和讨论等。在正确的引导下所建立的大学生自发参与的协会或社团,是大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辅助作用。活动中,学生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并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将从课程体系中学习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并转化于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心理素质水平、完善了心理素质结构,完成了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内化的过程。

四、结论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支持与协作。其中,学校各部门开展的心理监控与干预是宏观调控,心理学教师的高水准教学与心理辅导是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础,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为补充,相互辅助与支持的。只有这三个方面各自采取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途径,相互之间发挥联动作用,才能保障心理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学生健康成长。

[1]赵旻,黄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思想教育研究,2014(9).

[2]刘薇.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11).

[3]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4]王李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素质教育探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3).

[5]张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途径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责任编辑:武亮)

李娜(1977-),女,黑龙江五常人,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6-10-29

G441

A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应用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