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黄帝内经》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

2016-04-05牛红月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宗气神气水谷

宋 磊 王 熙 牛红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医经研读·

试论《黄帝内经》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

宋磊王熙牛红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摘要目的:探讨《内经》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为何气。方法:对作为针灸理论根基的《黄帝内经》中的有关条文及相关文献进行再认识。结论:《内经》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不同角度理解不尽相同,可以理解为卫气宗气、谷气、邪气、神气也可以指正气。

主题词 《黄帝内经》气

在针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感是每位医生所努力追求的,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取得针感时,病人可以体会到局部或较大范围的酸、胀、重、麻、蚁行感等,与此同时,操作者刺手亦有相应感觉,后世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为我们做了生动的描述:“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种针感的获得也就是古人们所讲的“气至”。“气至”是取效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1]。“气至”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中医针灸理论根基的《黄帝内经》所说的“气至而有效”中的“气至”具体指的何气至呢,我们又该如何认识所得之气呢?

1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要了解《黄帝内经》中的气,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气是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而存在的。气被认为是存在于宇宙中无形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其充塞于宇宙万物之中,聚则成形,散则无影,气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并作为相互联系的中介,使万物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对世界万物气一元论的认识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医学、文学等许多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单就医学而言,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即以气为依据,将人体与自然界相联系,建立起了以“阴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内经》理论中,复杂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都是通过气来解释的[3]。人体的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其中先天之气为元气亦称真气,秉授于父母。后天之气为水谷气,因受气于水谷而得名。水谷气又可一化为三 :营气、卫气和宗气。不同部位的气按其所属脏腑之不同又有五脏气、六腑气之称,比如肺气、肾气、肝气等。还有一种特殊的气称为神气。神气源于“两精相搏”,为水谷之精气,其“舍于心”,且“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另有一种异常之气即是邪气,其是导致人体患病的基本原因。此外与邪气相对的便是正气,而正气所包含范围十分广泛,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气皆属于此范畴。以上是《内经》中所涉及人体的各种“气”,而我们针刺所得之气与此密切相关。

2“气至而有效”中的“气”2.1气至可理解为卫气、宗气至人体内卫气有自己的循行规律。其“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腑”。《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以上是正常情况下营卫的循行状态,而当卫气循行失常就会出现下面所说的乱象。《灵枢·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荥气顺脉,卫气逆行”,营卫循行之间发生了逆乱就会百病丛生,此时进行针刺的目的就是导气,徐入徐出,使卫气恢复正常循行即可,这时的“气至而有效”中的“气”可以理解为卫气,通过“导气”,使卫气正常循行得以恢复,营卫和而乱自止。正如其原文所说“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交也”。在临床工作中,针刺内关、神门以疗心烦不眠,刺太渊、尺泽治疗喘满,针刺太冲、期门以治厥阴头痛等都可视为针刺导气的体现。在《灵枢·卫气行》中,有“逢时而刺”之说,即谨候卫气之所在而刺:“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可见古人认为不同时间段卫气循行的部位是不同的,针刺部位的选择可以根据卫气所处经络来确定,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针刺时的“所候之气”指的正是卫气。除了营卫之气会发生逆乱外,宗气的循行也会出现异常。《灵枢·刺节真邪》:“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厥在于足”则宗气不能下至于气街,此处的气街应当指的是胫气街。《灵枢·卫气》讲:“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剌而予之。”由此可知针刺相关穴位时的“气至”也可理解为宗气至,引宗气下,则“厥在于足”才能痊愈。

2.2气至可理解为谷气、邪气至在针刺实践中,邪气所处部位往往决定针刺深度。邪气位置表浅则针刺就浅,比如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就多使用毫针浅刺、梅花针叩刺来治疗。而对于所处部位较深的邪气,比如脏腑病,则宜选择深刺法才能直达病所,引邪气出。笔者在平时的针刺治疗中也有体会:进针伊始,手下可感觉到一种紧疾感,针体被禁锢感,但非滞针,而当留针一段时间后,手下则表现为另一种的徐和感,这时针体的禁锢感消失,可以很容易起针。这也提示我们当针下徐和感出现时就可以起针了,因为谷气已至。“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时,邪气先至而谷气后来,“气至”是有谷气至和邪气至的不同。

2.3气至可理解为神气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的外在活动表现可概括为“神”,即“神气”。而“守神”在针刺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要[4]。“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是谓得气。”这一段文字是《灵枢·终始》中对于“得气”的描述,这里的“神”可以理解为神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针刺气至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勿必让被针刺者神气专一。“浅而留之,微而浮之”则是在说操作者的具体针刺治疗方法,最终目的是“移其神,气至乃休”,患者神气专一则针刺过程中更易得气,疗效也就更佳。在《灵枢·行针》中古人还明确提到了“神动而气先针行”的现象。并指出原因:“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当代石学敏院士认为,中风后患者所表现出的神志、感觉、运动障碍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并据此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以开窍启闭,疏经活络,临床效果显著[5]。

2.4气至可理解为正气、邪气至《内经》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还可以概括理解为正气和邪气。《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对上文的解释是:“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很明显“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是指的穴位,“神”即正气,穴位处是正气所循行出入的地方,同时也是邪气出入的门户。正气通常代表的是秉授于父母的先天之气以及由水谷气变化衍生出的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百般诸气,其与邪气相对而存在,而针刺的过程即是一个扶正祛邪,使正气增强而让邪气变弱的过程,过程中正邪之间力量的变化反映的正是针刺作用下的阴阳消长,正邪的攻守易位。这在《灵枢·九针论》中说的更加明确:“令尖如蚊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气至”即正气来复以逐邪气,故“气至而有效”中的“气”当然还可以理解为正气与邪气。

3讨论综上看来,《内经》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不同角度,理解也不尽相同,可以指卫气、宗气、谷气、邪气也可以是神气、正气。《灵枢·营卫生会》讲:“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可见营卫气以及宗气的形成,皆离不开水谷气,同出一源。而神气为水谷精气,同样源于水谷,故“谷气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卫气至、宗气至、神气至的另一种说法,而谷气作为维护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与正气异名同类。在穴位处进行针刺,通过“导气”使卫气、宗气由逆乱到恢复正常循行;引谷气来,驱邪气去;神气亦能被调动并在“气至”中发挥重要作用。针下“气至”不同,在针刺时,就可以有目的去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针刺部位、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对于卫气、宗气逆乱导致的疾病,我们针刺的目的就侧重导气,气顺则病愈;因为谷气与邪气有别,针刺时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针刺深度、补泻手法及留针时间,从而避免留邪伤正;重视“调神”以及神气在针刺中的作用则会有利于针刺时的气至,更易扶正祛邪使患者邪去正安。

参考文献

[1]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何清湖.“气一元论”学说对藏象理论形成的影响[J].中医杂志 ,2015,56(17) :1445-1448.

[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8-132.

[4]赵援非.针刺治神问题浅谈[J].陕西中医,2011,32(1):126-127.

[5]石学敏.脑卒中与醒脑开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74.

(收稿2015-10-18;修回2015-11-30)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47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猜你喜欢

宗气神气水谷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神气的公鸡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神气小老虎
神气小羊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