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辨治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16-04-05陶艳丽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阳薤白桂枝汤

曹 敏 陶艳丽 陈 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乌鲁木齐 830000)



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辨治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曹敏陶艳丽陈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辨治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86例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之,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症状缓解、证候积分改变。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的72.1%;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83.7%高于对照组的60.4%;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血液流变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辨治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心电图改善明显,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均明显改善,其机制与提高心功能、改善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相关性。

主题词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心阳不振@瓜蒌薤白桂枝汤

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多因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所致[1]。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以硝酸酯类或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为主,虽能缓解症状,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药物不良反应也比较常见[2-3]。而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凸显出一定优势。众多临床报道显示,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治疗优势,如经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桂枝汤便是其中之一[4-5]。本次研究笔者结合患者的病机特点,以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辨治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探究其效果及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心阳不振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5~72岁,平均55.7±4.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5±1.4年;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合并脑血管疾病者15例,合并高血脂者13例,合并高血压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10例;静息状态自发者10例,因过劳诱发者33例。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56.3±4.7岁;病程1.8~12年,平均病程4.7±1.5年;稳定型心绞痛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合并脑血管疾病者16例,合并高血脂者12例,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12例;静息状态自发者12例,因过劳诱发者31例。两组一般资料数据经分析,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对两组进行对比。

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心阳不振证确诊。患者胸闷气短,闷痛时作,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面白无华,肢体肿胀,腰酸乏力,汗出少尿,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或结、代。西医参照《全科医学科诊疗常规》[7]中冠心病心绞痛确诊。典型表现为: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内侧至小指与无名指,可有濒死感,伴有汗出,时作时止,疼痛多在3~5min消失,很少超过15min,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可缓解。

排除标准 颈椎病、胃食管反流病、更年期证候群、重度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胸痛患者;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肝肾功能衰竭、造血系统等病变的患者;严重精神疾患、心理疾患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治疗期间依从性差、药物过敏、存在药物禁忌症、就诊资料不全的患者;溃疡病活动期患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抑制血小板药物等常规基础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号H20065355,规格:25mg×30s)1片/次,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国药准字号H20066716,规格:30mg)1片/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号J20130078,规格:100mg×30s) 1片/次,1次/d。

治疗组:患者则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入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之,方药组成如下:瓜蒌、白芍、荷叶各20g,薤白、丹参各12g,桂枝、炒白术、牛膝、泽泻各10g,炙黄芪、当归、郁金、醋香附各15g,白茯苓30g,陈皮、木香各8g,甘草6g。随证加减,畏寒甚加入制附子8g;瘀血甚加入川芎12g,炒枣仁15g,三棱8g,莪术9g;乏力甚者加入炙黄芪20g,党参15g;痰多者加入桔梗6g,1d1剂,水煎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症状缓解、证候积分改变,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胸闷气短、胸痛彻背、畏寒肢冷、面白腰酸等症状按轻、中、重给予1分、2分、3分等级评价,无症状记0分。治疗前后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判定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情况,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重点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心肌耗氧量水平。用北京宏润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YDA-IV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水平。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评价疗效。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减轻,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未至正常;无效:症状未见变化,甚则心绞痛情况加重,心电图无变化,甚则加重。

治疗结果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有效率72.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3%,有显著差异性(χ2=6.54,P<0.0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

心电图疗效对比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83.7%高于对照组的60.4%(χ2=5.78,P<0.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7例。

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评分对比(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闷气短、胸痛彻背、畏寒肢冷、面白腰酸等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心绞痛及心功能对比治疗组的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肌耗氧量则明显减少,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血液流变对比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治疗前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则水平下降,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3。

讨论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的病变基础,动脉内膜损伤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满足不了心肌代谢,出现心肌短暂、急剧缺血、缺氧[8-9]。尤其是当冠心病患者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时,心肌氧需和氧供失衡,导致心绞痛、胸闷之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10]。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 “胸痹”、“心痛”、“真心痛”、“心痹”等范畴。胸痹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中认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11-12]。笔者临床多见心阳不振之证,心胸乃宗气所集,为阳气升发之处。患者多因素体禀赋不足、年老体弱、脏腑功能虚衰、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情志不畅等导致心阳不振,无力温煦,阳气不行,阴寒内生;气化无力,津液失于温化,水饮内停,化生痰浊;寒凝气血,血运不畅,气血瘀阻;痰血瘀滞,闭阻心脉,不通则痛,由此患者多表现出心前区作痛,憋闷,气短、脉结代之象,治之须以益气温阳,祛瘀豁痰,通脉止痛为基本治则[13-14]。笔者多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之。临床查阅资料可示,瓜蒌薤白桂枝汤临床报道治疗心阳不振型心绞痛文献较少。李卫东等[15]报道的研究内容多侧重于疗效、心功能改善方面进行探讨,本次研究结合原有少量基础研究,重点探讨其作用对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古方选注》中云:“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方中薤白为辛苦温之品,味辛则散,散寒消滞,味苦则降,调畅气机,体滑则通,通络止痛,《本草求真》中言其为“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瓜蒌功可润燥开结,荡热涤痰,长于导痰浊下行,善治结胸胸痹。《本草衍义补遗》中曰:“栝楼实,《本草》言治胸痹,以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嗽之要药也。” 桂枝性味辛、甘,温,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白芍主补主敛,可敛阴缓急;炙黄芪主补脾肺,大补一身正气,鼓舞调畅气机,使心气足、心血生;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医学启源》记载其:“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16]。白茯苓可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宁心安神,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荷叶健脾升阳、散瘀除湿,《本草纲目》言其可:“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丹参、当归、牛膝有补血生血、逐瘀生新之效,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在于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氧化应激、调脂稳定斑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肌、改善缺血等,尤其是如丹参、川芎之类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17-18]。泽泻主入肾经,可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渗湿热,行痰饮,去心下水痞;郁金清热利湿、疏肝行气;醋香附主入气分,行气消痹、通络止痛;陈皮、木香健脾行气、和胃除满;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众药配伍,以补为主,以通为辅,攻补兼施,兼顾标本,共奏温阳益气、通络化痰、消痹止痛之功,使冠状动脉得以扩张,血流量增加,改善心肌缺血。

参考文献

[1]曲大纯.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6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927-928.

[2]侯新蕊,陈典璇.通阳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4,9 (3):335-337.

[3]聂晓璐,申浩,谢雁鸣,等.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7 (18):2768.

[4]袁宏伟,朱明丹,冯利民,等. 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案及其组方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884-1885.

[5]郝蔷薇,麻春杰,邸彦清,等.经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10 (1):131-134.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2.

[7]杜雪平,吴永浩,王和平.全科医学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3:378.

[8]郑彩慧,王保和.中西医对冠心病发病机制认识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3):218-219.

[9]Kazuhiro Harada,Ken Harada,Tadayuki Uetani,et al. The different association of epicardial fat with coronary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Analysis using integrated backscatte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J].Atherosclerosis, 2014,236(2):301-306.

[10]张燕平,张振鹏,邢雁伟,等.冠心病极度心气虚证与冠脉病变及心功能关系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788.

[11]赖志昆,董耀荣.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95-97.

[12]李春岩.史载祥教授从虚实两端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0):3158-3159.

[13]邹昱.试从与心阳虚证相鉴别角度探讨心阳不振证的辨证思路[J].光明中医,2014,29(10):2033-2034.

[14]吴玉涛.吴宗柏教授诊治冠心病经验总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9):5-6.

[15]李卫东. 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68例[J].河南中医,2015,35(6):1262-1263.

[16]王怀茂,赵鸣芳.张仲景应用桂枝治疗发热的配伍及机理浅析[J].陕西中医,2015,36(2):245-246.

[17]刘文丽,赵恩兵,张键,等.丹参川芎嗪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2):234-235.

[18]刘佳,刘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4):500-501.

(收稿2015-09-30;修回2015-11-29)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09

猜你喜欢

心阳薤白桂枝汤
标点符号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薤白 白薤露中肥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响应面法优化瓜蒌薤白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