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理性战胜面子

2016-03-21郭艳秋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打人老班代价

郭艳秋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9-0051-02

午休时分,郝薇(化名)怯生生地告诉我同班同学米思彤(化名)今天要找人打她,就在她每天放学的必经之路上。她的目光低垂,两手紧紧捏着衣角:“老班,我很害怕,不敢回家。”

郝薇是班级的风云人物,个性不羁,上课爱插嘴,经常发表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同学中喜欢她的人不少,看不惯的也挺多。而米思彤则是一个懂事能干的学生,不仅各门功课成绩都不差,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贴补家用。之前郝薇和米思彤因为言语不和有了些小矛盾,郝薇在QQ、贴吧等网络平台对米思彤进行讽刺挖苦。米思彤知道后很恼火,要找郝薇算账。郝薇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向米思彤道歉并删除了相关言论,本来事情已经结束,可不知为什么今天米思彤又要打她。“这事是我不好,在网上说她坏话,我以为她看不到的。后来我把这些话都删了,也向她道歉了,可是她还是要来打我。我不知道会这么严重,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愧悔不责,看见郝薇又愧又悔的样子,我没有当即责备,只是请她留在办公室写下事发经过。

米思彤被带到另一间办公室,没等我开口就抢先说:“老班,是我要打她的。我忍她不是一天两天了!您放心,我会在外面找地方解决,不给您添麻烦!”她的情绪有些失控。“同学都劝我算了,连我爸都叫我忍了,不过我就是要出这口气!她不要以为把东西删掉,说句对不起就行!一人做事一人当,最多留校察看,一年就撤销了!”她扬着头,露出桀骜神态。原来,那天郝薇删除了留言并道歉后,米思彤已打算作罢,可她打工时认识的一群朋友觉得米思彤这样很没“面子”,要替她出头教训郝薇。米思彤觉得这些朋友很仗义,说的话也有道理,而且他们主动帮忙,自己如果不识好歹就太让人看不起了。看来,要解决这次的打架问题,关键是要让米思彤真正地辨是非、“识好歹”。我请米思彤在纸上分别写出“打人好处与代价”“不打人的好处与代价”,希望通过分析让她回归理性,做出正确的抉择。

米思彤拿起笔,愤愤地写下:“打的好处:1.让郝薇付出代价,以后不敢乱说;2.给自己和所有被她伤害过的同学出了气;3.别人再不敢乱说自己;4.朋友会佩服自己;5.不会被人看不起;6.不在学校打,和班级没关系;7.有朋友帮忙,不用自己动手,学校不会处分我;就算处分,一年就能撤销,对毕业没什么大影响。打的代价:1.受到学校处分,处分不撤销,毕业受影响;2.被认为是坏学生;3.被爸爸知道,回家挨打。”“不打的好处:1.不会受处分;2.和现在一样还是好学生。不打的代价:1.郝薇更得意,自己被憋死;2.郝薇对我会变本加厉;3.以后会有人和郝薇一样肆无忌惮讲我坏话;4.被人嘲笑;5.没面子;6.辜负了朋友;7.被朋友孤立。”

从她的梳理中,我作出预判:一是打人为了面子,是受到社会上朋友的影响;二是她爱班集体,不想给班集体添麻烦;三是她对这次行动后果做了错误的预估,没有看清事件的严重性。米思彤为人倔强,自尊心极强,一定要让她自己发现问题,这样她才会心甘情愿地改正。所以待米思彤情绪稍稍稳定,我讲起上一届学生李坤(化名)的事例。李坤在校外也有一帮朋友,每当他受了委屈,这群朋友就会帮他出头,同学们都怕他、躲他、讨厌他,没人愿意与他为伍。某天正在上课,他突然被辖区警官带走,原因是他参与了一起打架斗殴,被打的人鼻梁骨粉碎性骨折,伤虽然不是他直接造成的,可他动了手,主犯将被判刑,所有参与打架的人都要依法受到处理。这时他懊悔不已,说自己本不想去,可每次朋友都替他出头,这次不好意思不去。他以为这回也只是像以前一样按校纪校规处罚一下就没事,没想到朋友下手这么重。由于他曾多次受到校纪处分,学校要求其退学。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学校是和父亲一起办理退学手续。“看到在美留学女生打人被判刑的新闻吗?”我又打开手机网页给她看。“判刑13年!太重了!”米思彤非常惊讶。网友一边倒的评论,更让她没了底气。

米思彤默默划掉“打人好处”的第6、7两条,在“打的代价”后面加上了:“4.不道德、违法,被更多人批判;5.没素质,也会被人看不起;6.朋友出手没轻重,可能打伤人,自己是主谋,后果最严重;7.以后朋友有难,自己也得出头,没完没了,沦为坏学生,后果严重可能退学;8.影响毕业;9.让家人难堪。”在“不打的好处”后面写上:“3.不违法;4.有气度;5.朋友打架,自己可以不去;6.家人不会为我感到羞耻。”

我拿来郝薇写的反思交给米思彤:“不打郝薇,代价真有这么多?”她一语不发,又默默划掉“不打的代价”的几乎所有理由:“这些都是借口,只是我不想被他们看不起。”“他们都是为了帮我……要是临阵退缩,他们以后再也不会理我……”她哭着说。

选择的另一面是失去,内心挣扎的过程是一个人成长中必须经历的痛苦。我静静地等待着,我相信理智会战胜面子,爱会战胜暴力。沉默许久,她拿起手机发信息给她的那些朋友。“他们不去了,也不会再理我了。”说着她难过地趴在桌子上哭泣,“爸爸过两天就要出国打工了,要半年才回来,我很想他,每次他不在家我难过的时候,他们就会陪着我……”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对孩子青春期的孤独缺乏正确的指引,造成了米思彤今天的困局,她需要一个真正优秀的群体。“米思彤,让我抱抱你好么?”我伸出双臂。她愣了愣,然后紧紧地抱住我。“米思彤,你受委屈了,也很有勇气。拒绝需要承受很大压力,可是我们应该坚持底线,坚守做人的道理。相信自己,今天找回了真正的你。”一个率性却不简单的拥抱,表达的是关爱,传递的是温暖。她点点头:“其实我原本就不想打她的。是我不对,老班,对不起!”

从那以后,我特别关心米思彤,通过周记、QQ、微信等方式渐渐走进了她的“朋友圈”,了解她打工的辛酸与自豪,在家中的孤独与幸福;更了解到曾经那些校外“朋友”为什么对她那么重要。经过她的同意,我帮助她申请参加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在义务活动中她偶遇了南京义工团的成员们,人们对义工的尊敬以及义工们的真诚善良深深感染了她,她很快加入其中,远离了校外的“朋友”。她在周记本上写道:暴力只会让自己不堪,唯有善意和真诚才会赢得尊重。

我欣慰地发现米思彤在南京义工这个优秀群体的正能量场里感受到了善良和真诚的魅力,懂得了爱与善的行为才是最大的“面子”,才能赢得大家真正的尊重。而我也从她的变化中再次感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学校)

猜你喜欢

打人老班代价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谁是谁的镜子?
我的老班
幸灾乐祸的代价
怪“老班”
打人的年纪
幸灾乐祸的代价
瞧!咱们的“ing”老班
各有解释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