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探究

2016-03-21高春梅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职专业教育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是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然而许多教师专业成长遭遇了一些困境,如专业技能提升缓慢,教科研缺乏生机,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这些都或多或少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包括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做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各项教学评优比赛等,通过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努力来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字】中职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9-0034-03

【作者简介】高春梅,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0)教师,讲师。

“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17世纪吉森大学的两位教授提出来的,《塔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教师职业成为一个“专门职业”或成为一个“专业化职业”的过程;二是指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来看,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改革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和体现的,真正高质量的教育都是个性化的教师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进行个性素质建构的指导,因此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困境

(一)专业技能提升缓慢

中职教师不同于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因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导向”,中职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文化基础课教师(主要负责语、数、外、德育、体育和音乐的教学),专业技能教师(负责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教学)。

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初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停留在专科学历水平,有的已经达到研究生水平,多数教师满足于自己的状态,尤其是评过高级职称以后,个别教师认为个人发展已经到极限了,再也不愿意去写一篇教学论文或做课题研究,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上几节课,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专业技能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支撑着各个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双师”多停留在表面,即通过应试的方法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就满足于“双师型”教师这个称号。例如,中职或高职学校的特色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技能大赛,大赛级别有市级、省级、国家级几个不同级别,在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参加市级或省级技能大赛的总是固定在那几个教师身上,其余教师几乎从不参加,久而久之,能力越突出的越磨练,专业技能越平庸的越不锻炼,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不平衡且整体速度缓慢。

(二)教科研活动缺乏生机

笔者身为一名中职教师,深刻体会到中职学校推广教科研活动的艰难,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淡薄,多数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完就算完成任务,很少有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否存在漏洞或不足。多数教师的教科研活动都是被动的:被动去参加集体备课,被动提交论文,被动写教学设计、计划总结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或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绩效考核,教师很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

教育科研是教师一项必备的素质或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是一直变化的,知识与技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一个教师如果不潜心研究教学,不阅读大量的教育专著,不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上课,那么他(她)的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三)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

据一位同行的调查研究,大约70%的中职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其中男教师较女教师严重,老教师较年轻教师严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倦怠感比较轻。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存在各种问题,如学习障碍、心理障碍、习得性学习无助、不良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薄弱等,教育难度较大,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进行心理援助、精神鼓励、学法指导等,但收获的成就感有限。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形成心理疲惫,产生倦怠感。其次,工作压力大,身心负荷过重。由于中职教师上课任务重,特别是专业技能教师,有的每周要上26节课,此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开发校本课程、辅导学生考职业资格证等,长期超负荷运转使身体过度劳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应对策略

(一)坚持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句话无疑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自己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批判性地思考,那么他即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几十年的单调重复劳动,他的专业成长必然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育反思是一种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新手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反思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的思索和分析,是教师用教育科学研究方式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

教学反思“思”什么?下面来看一则教学反思的真实案例:

word——图文混排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中,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合作小组中有可能是佼佼者。尽管有的组员能力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突出的表现。我创造了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使失败者重新获得自信。

(二)适当的教学评价

作为教师我们深有体会,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以鼓励为主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三)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请学生自主探索,对文章进行排版,再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作品的图文混排,使文档的整个版面更和谐、舒展、美观。为了培养学生探索尝试的精神,我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操练,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合理正确的方法,从而加强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存在不足

各环节之间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图片格式设置部分时间过长,艺术字编辑部分的练习时间偏少。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进措施

课前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在任务设计方面更精细一些,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另外,以后在分组时除了考虑异质互补原则,更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是:分组时还是异质互补,但是分工时组员承担自己的弱项,向他人学习,同时还要承担指导任务,发挥自己的强项指导他人。这样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实现每个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篇计算机基础操作课的课后教学反思,从这篇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可以成为反思的重点。从时间上看,可以写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从反思对象的角度来看,可以反思教材、反思学生、反思教法学法;反思的方式可以是内省式、学习式、交流式或研究式。总之,教学反思形式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二)坚持做好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以教学实践为驱动,立足于校本,以教师为出发点,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之一。

网络上大家熟知的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薛瑞萍(网名“看云”),即是一位教育叙事研究的成功典范。薛老师是合肥市城郊结合部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写教学日志,她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以真实的教学案例为主线,重视对教育事件的丰富性和形象性描述,显得真实又生动。中职教师同样也可以做好叙事研究,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普通的任课老师,都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找到研究的素材。下面的这个案例是一个班主任教师撰写的一段教育叙事: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一 天气雨

今天因下雨取消军训改为入学教育。下午先参观实训楼,然后参观艺术楼。实训楼还没参观结束,突然班长来向我报告,有两个同学在三楼打起架来了。我一听非常生气,跑步上楼。张鸣(化名)和吴宇(化名)正纠缠在一起,我忙喝住:“怎么回事?”两个人抢着指责对方。得,先到教室再说。我将队伍交给班长,亲自“押着”他们去教室。到教室,我厉声道:“你们很过分,才来几天居然打架。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非要用武力?!太不像话!”然后我语气缓和下来,让他们分开陈述。一方陈述时,另一方回避。结果两人陈述一致。原来事情很简单,从四楼下来时因为很拥挤,张鸣不小心踩了吴宇一脚,因为言语上的不礼貌,两人互不相让动起手来。我问张鸣:“虽然是因为后面同学推你而踩到了吴宇,直接责任不在你,但毕竟是你踩到了他,而且踩得很重。那么你应该及时地向吴宇说声对不起,然后解释一下原因,我相信吴宇不会怪你,更不会骂你。”接下来我又转向吴宇:“张鸣是故意踩你的吗?”“不是。”“既然不是,同学之间就应该谦让一下,张鸣没有向你及时道歉,这是他的不对,你得理不饶人,用过激的行为来解决矛盾,这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你自己认真地想一想!”……

这个案例选取教学中常见的场景,以原汁原味的对话的形式呈现,既真实又有说服力。教育叙事一般有教育自传、教育传记和教育故事等形式,一般研究者都选择真实的教育叙事(自传和传记),较少有人虚构故事。笔者认为中职教师主要从事行动研究,因此最好选择教育自传的形式,当然文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选择艺术化的教育叙事方式,如自传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等方式,这样读起来更有吸引力。不过要补充说明的是,教育叙事研究不等于教育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应加上自己的思考与评价,不能只“叙事”不“研究”,应巧妙地将两者结合。

(三)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竞赛

研究者认为一位教师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适应阶段(从教1—2年)、成长阶段(从教3—8年)、称职阶段(35岁以后高原阶段)、成熟阶段。如果一个教师在成长阶段中从未参加或很少参加学校或省市级的各项教学竞赛,那么他将很难走向成熟阶段,因为各种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是提升教学技能的很好手段。

“两课”评比“五课”教研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特有的一项教研活动,笔者也亲自参与过其中,深刻体会到了这项教科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以说课为例,短短十五分钟的说课并不简单,需要参赛教师去研究教学目标、开发教材、探究教法学法、分析学情、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撰写教学反思,既能反映教师是否掌握最新的新课改理念,又体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因此看似简单的说课凝结着教师智慧,在这样的说课评课循环历练中,教师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此外,无论是说课还是上课比赛都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对近几年获奖者的访谈可以发现,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孤军奋战的教师一般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参加各项教学竞赛不只是锻炼参赛人,对教师队伍都是一种锻炼,体现着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猜你喜欢

中职专业教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修脚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