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建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

2016-03-21戴林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

【摘要】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着偏离恰当位置、偏失办学目标、萎缩近于消亡、专业建设失航等突出问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构充满活力、效益突出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面向农业生产,推进职后教育,改变农村原有劳动力素质面貌;面向农业项目,延伸职前教育,坚定农村新生劳动力就业信心;面向农村生活,拓展文化教育,提高农业劳动力精神幸福指数。

【关键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创业创新;劳动力素质;就业信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9-0023-03

【作者简介】戴林东,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泗洪,223900)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不大注意区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职业教育”这两个概念,以致影响了对于农业职业教育“务农”本质的认识,忽视、轻视了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接班人——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功能,导致支持现代农业经济创新突破、创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力不足。“农村职业教育”是立足农村承担技术人才培养功能的职业教育,相对应,立足城市办学的职业教育则是“城市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农业经济生产所需要的技能型劳动力,但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它也可以面向广大农民及新生代实施“非农”专业教育,促进他们通过“农转非”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非农”专业教育并不属于农业职业教育。而农业职业教育则是专门服务于农业经济生产的技术普及性教育,以提升农业劳动者专业技术素质为己任,此外别无他求。它的办学主体既可以扎根农村,也可以落脚城市——城市职业学校针对农业经济类型兴办相关专业。许多时候,人们习惯将县级(及以下)职业教育统一列入“农村职业教育”范畴。在专业投入政策上,虽然大力投入了“农村职业教育”,但投入却流向了“非农”专业,并没有集聚在农业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上。在具有导向功能的品牌专业建设评估中,虽然关注到“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但并未突出“农”字头专业的主体地位。加上功利思想的影响,县级职业教育在办学运行中往往轻视、忽视“农”字头专业的农业教育价值引领作用,消极、被动地顺应教育世俗,盲目地将办学服务方向转到城市和其他非农行业,实施“非农”职业教育。这就出现了“农村职业教育”将“农业职业教育”置之度外、“农业职业教育”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形成空白的极其怪异的现象。而在中职范畴,“农业职业教育”独立存在、专项运行的办学主体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发展的力量直接投向农业职业教育。

当前,正值经济社会转型持续推进的关键时期,李克强总理号召全国人民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并明确提出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桥”。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从思想到行为全面革新,建立科学发展新常态,为培养大批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新型人才做贡献。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存在着流失、老化和新生劳动力接替不足的危机状况,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要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努力推进创新突破,职前、职后“两个拳头闯天下”,面向农业文化,建设精神乐园,增强专业教育凝聚力,以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的两大跨越:一是实现农业生产原有劳动力的技术普及、更新和提升;二是实现农业生产新生劳动力的技术培育、就业、创业。

一、面向农业生产,推进职后教育,改变农村原有劳动力素质面貌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效益应当首先从农业生产的现实土壤生发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更新广大农民的创业思想和创新行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有效地推广和应用,能够增强农业经济生产率,也能够有效地拉动农业职前教育的改革。所以职后教育的推进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尤为重要。职后教育服务对象不仅要瞄准农业生产实际劳动力,而且要指向那些富余劳动力,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熏陶,支持他们开阔眼界,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寻求新的创业机会,可以避免他们成为涌向城市和工业等其他非农领域的打工盲流,孕育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

面向农业生产实施专业技术职后培训教育,着力点是搭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农业科技是开发农业生产效力资源的汩汩源泉,也是以往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三农”培训服务的薄弱环节,必须大力开发这一职后技术培训的项目内容,迅速填补和充实这一核心凝聚力的亏空。围绕地方农业经济生产特点和区域条件优势,广泛吸纳新信息、新技术,有针对性地整合实用价值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科学技术项目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应用、转化等服务,以科技帮扶和跟踪支持形成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和农村紧密合作,加快技术转化,将新的农业技术成果顺利转化,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价值。立足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平台,广大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业精神,能够展现出映射时代光辉的新形象。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实现技术培养价值功能中也获得了新生。

二、面向农业项目,延伸职前教育,坚定农村新生劳动力就业信心

职前教育实施专业学历教育,在育人功能上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全面性、系统性教育培养而占据着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办学的中心位置,对于农业经济新生劳动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传统落后的分散型、劳作型的农业生产对这些标准的要求却很淡漠,甚至于文盲、科盲、技盲等时代弱势人力也能够从事农业生产,以至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学历培养的专业技术支持功能始终难以在农业天地打开突破口。职前教育在农业生产中显现不出明显的价值优势,因而沦为农业职业教育萎缩不振的重灾区。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新农民的职前教育重任。在现代农业经济创业背景下,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成果应当坚持以“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标识,投向现代农业经济生产的就业路径也要有这些专业技术资质做铺垫。修复职前教育缺口,找准人才培养突破口,是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点。在农业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应该进一步深入创业情境,大张旗鼓开展创业教育和创新服务,以此为引领积极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上形成“招得进,学得好,用得上”的良好态势。在现行的职前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虽然列入课程系列成为各专业公共文化必修课程,但基本上局限于形势的熏陶、榜样的感染和理想的憧憬(人生职业规划设计),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并未很好地落到实处。

创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务实教育,是以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业基本素质、锻炼生产综合能力、形成创业行为习惯等为宗旨的务实教育。因而,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要突出实践性创业教育,将职前教育从校园阵地延伸、向农业生产空间渗透,有效推进和支持学生实现学习、创业一体化发展。首先要与农业企业紧密合作,推进教学与生产一体化发展,面向农业经济寻求创业项目,引导、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田间,边学习、边生产,深切体验农业经济创业过程,逐步激发自主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其次要改革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专业知识和技术要素按学科分立教学的陈旧套路,围绕现代农业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整合项目课程技术内容。再次要广泛开辟培养渠道,使创业项目能够覆盖整个农业经济建设领域,实现学生农业专业技术融通发展。最后创业教育项目要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化特征,瞄向电子信息技术、绿色生态技术、加工运输技术、远程商务技术等现代农业经济建设新平台,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电子商务、绿色产品加工、农业景观旅游等创业教育项目。这样,就能实现职前教育农业化本质复归,增强和坚定农村新生劳动力立足农村创业、面向农业发展的信心和意志。

三、面向农村生活,拓展文化教育,提升农业劳动力精神幸福指数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农业新增劳动力的精神生活幸福指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应当积极为打造文明健康、独具魅力的农村精神家园,改善农业劳动力生产生活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富有情趣和教育意义的现代农业文化奉献力量。这对于集聚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创新型专业技术劳动力具有深远意义。长期以来,农村人争先恐后“跳龙门”,脱离农民身份,涌向城市,投身工业、商业等非农行业的根本原因是农村艰苦、文化落后、农民物质贫乏和精神空虚。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及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我们可以认定,“农转非”单向的人力流动是不符合人口运动规律的,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科学的人力布局应当遵循农村和城市之间双向互动的原则。[1]单向的人流潮终究会受到现代农业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洪流冲击。实际上,“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在政策上成功激励了许多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知识青年奔赴农村,以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带动农民立足农业创新进步、创业致富。而农村土地流转绽放出“赴乡”创业的花朵,吸引了城市(社会上)许多优秀青年携带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巨额资金投身农业经济生产,追求和实现职业人生光辉的理想。“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很多都是“农转非”之后,又回流复归农村,带着对家乡土地特殊的感情和对家乡创业文化深刻的理解,以自己养成的创业智慧成为农业经济生产带头人,带领老一辈农民开辟出经济发展新路径。这些融入农村的新生劳动力绝非满足于农业经济物质层面上的创业追求,他们的创业追求在获取大规模、硬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经济物质成果的同时,更显示出对科学技术的无比崇仰,更以开拓进取的思想光芒和凝聚人心的文化魅力穿透农业生产广袤的田野。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农业创业文化发展。具体做法有:1.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吸纳新时代思想文化资源。抓住课程改革机遇,将农业经济发展中新出现的具有导向意义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等创业文化结晶,以及农业创业中涌现出来的时代亮点和先进人物事迹等宝贵资源整合吸纳为专业课程教育内容,在专业育人上积极发挥思想引导、文化感染和榜样示范等功能,切实培养学生或学员创业信念,牢固树立务农志向。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努力开发农村地方文化。与农村文化教育部门合作,大力开发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取其精华,使之涓涓流入现代农业文化河流。在广大农村,一片天地自有一片文化,其独具的价值力量融入人民群众血液之中,发挥着思想熏陶和精神感染的作用。在全力追求物质利益大翻身过程中,地方文化一度被人们冷落甚至遗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要引导广大农民面向新时代,深刻认识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价值功用,积极投入到农村地方文化建设中,全面挖掘、认真提炼地方文化,通过推进和发扬,在农业创业中发挥其思想凝聚和精神鼓舞作用。3.在实习合作和项目生产中打造农业经济文化品牌。一方面深入田间,紧密与大学生村官、“返乡”和“赴乡”的新农民合作,共同培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文化苗木,打造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快乐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美丽农村新家园。另一方面要通过经济或技术项目开发、推广,与农村行政、农业组织、经济实体、项目主体等紧密合作,建立起既体现各自特点又富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地方农业经济文化产业群(链)。在创业文化感染中,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推向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促使学生在生产性学习中获得真才实学,养成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努力奋斗的意志和精神。

【参考文献】

[1]罗政.农职业教育的再讨论[J].职教论坛.2004(2上):29-30.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精英育成服务体系研究
山西省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的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怎样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以赛促学 中职电商创业竞赛辅导实践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