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如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2016-03-21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

成才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老师

■ 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 杜 文



家长如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杜文

开学之初,家长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校参加家长会,这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可以说,进到育才汉口小学的校园,不论教师、学生、家长,都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笔者在此就家长如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了解孩子,关心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目前,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得到了提高,家庭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心、使命感显著增强。然而,也有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认为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确实,学校和老师有这方面的责任,但这并不能取代家庭教育。要教育好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有一些家长都以自己忙为理由,很少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在校外干什么,对孩子的学习和其它行为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失职。对孩子全面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书包、作业本、笔记本,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二、智爱不溺爱,要求不苛求,是教育孩子的尺度

1.智爱而不溺爱。什么叫溺爱?溺爱就是不论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一味地去满足他。人类理智的爱包含关心、理解、责任和尊重四个方面。智爱和溺爱的区别是:智爱是全面的关心,尤其是关照孩子的心灵;而溺爱是片面的关心,只关照孩子的表面需要。

家长爱孩子就要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教孩子学会生存,这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动物之王老虎培养幼虎学习生存本领的经验值得我们反思。据有关专家提供的资料讲到,母虎抚养幼虎成长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虎还小的时候,母虎捕食回来,会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第二阶段,幼虎大了一点后,母虎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会把剩下的肉骨头扔给幼虎。第三阶段,当幼虎逐渐长大,母虎认为它应该自己捕食时,母虎捕食回来后不仅会自己把肉吃掉,还会把骨头扔掉,当幼虎上前要吃时,母虎会冲着它怒吼,伸出抓子阻挡,不让幼虎吃。这样过了几天,当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时,就会离开母亲,自己去找食吃。幼虎开始离开时会走几步一回头,可看到冲它怒吼并扬起尖利前爪的母虎,只好转过头继续往前走。这样反复几次,最后幼虎只能无奈离开。这种看似“残忍”的爱,才是母虎对幼虎真正的爱。幼虎只有自己学会捕食,才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动物尚能如此,何况人呢?我们可以理解开学初一二年级的家长帮助孩子做班级教室清洁的举动,但学校不会总这样放任。为了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11月份开始,学校会谢绝家长来校帮忙,因为孩子们在成长,他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清洁卫生,不需要家长越俎代疱。

2.要求而不苛求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仅要关照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应该关照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勤勉节俭,珍惜财富。只有先做好了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有要求而不苛求,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提出适合孩子成才成人的要求。

(1)有责任意识。父母应当时时想着让孩子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做错事要有适度的惩罚,如承担比平时多一倍的家务劳动等等。

(2)会关爱他人。如尊重父母,孝敬老人等。

(3)有善良的品德。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是善良。

(4)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会让孩子正确看待输赢,懂得如何争取,何时放弃。

(5)有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家庭、社会、集体,规则意识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

(6)有感恩之心。父母要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理解父母的不易,教会孩子珍惜现有的学习、生活环境,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7)有读书的习惯。学校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家长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是一个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8)有好的行为习惯。分数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全部。我们学校体育、艺术方面的人才不少,特别是篮球、足球。作为武汉市特色项目学校,每年都有体育特长生和参加市级、区级艺术小人才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被重点中学优先录取。所以考试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关注养成,强化沟通,是教育孩子的途径

1.关注养成

(1)做孩子的榜样。我们要求孩子尽量少看电视,每天回家至少看半小时的书,如果家长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却要孩子去看书,孩子肯定不服气。作为家长,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首先要达到要求。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尽可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让孩子有自己的书架,有一个安静的阅读和做作业的区域。

(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如,每天该穿什么衣服,红领巾干不干净,鞋子干不干净,头发梳理整齐没有,水杯、美术袋记住带没有,书包里面的书有没有按照课表整理,钢笔的墨水有没有等等……孩子的精神面貌,其实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

2.强化沟通

家长要及时和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工作。班级微信群和QQ群都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便捷渠道。目前,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主动与学校、教师配合的家长越来越多,这的确是个可喜的现象。但家长究竟怎样与教师配合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1)观念正确,态度积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决不能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想法不参与学校教育。积极参与,还要有正确的观念。如果观念不正确,态度越积极,对孩子的成长越不利。

(2)联系有度,解决问题。有的家长为了与教师配合教育、及时了解孩子,不管什么情况,不管问题大小,一有时间就去找老师。这种情况不但很难得到老师及时的回应,而且容易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因此,家长需要找老师解决问题,应提前用电话或短信做简短的沟通,这样,让老师有时间、有准备,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换位思考,化解矛盾。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也是孩子与教师之间的润滑剂。有时教师在孩子面前说错了话,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人生观的走向。我们很希望家长能如以下事例中的父亲一样,理解教师,正确引导孩子:

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很生气地对爸爸说:“我上课根本没说话,可老师非说我说话了,还当众批评我……”爸爸回应说:“是吗?可能老师看错了,我对你受到老师的误解表示同情。”孩子看到老爸同情自己,便理直气壮地说想去找老师算账。爸爸拦住了孩子并耐心地说:“你这样做,就有点儿小家子气了。男人就应该有气度、有修养,高素质的人应具有宽容的品质。更何况,你们老师一个人要教全班那么多人。爸妈两人教育你一个,有时还会出现错误呢!老师要事事全都做得对,那不成神仙了嘛……”爸爸的一席话,使孩子烦燥的心平静下来。爸爸又顺势和孩子商量怎样恰当解决这个问题,并告诉孩子,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经常换位思考,善于体谅他人,能够原谅他人。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失误、犯错的时候,特别是年轻教师更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且一个教师要管理四五十人,犯错在所难免,家长要多体谅。当孩子受到老师不当批评或不公正待遇时,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与教师及时沟通了解情况,换位思考化解孩子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若家长都能作出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但不会和老师产生隔阂,还能从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矛盾等方面的技巧。

我坚信,有了家长们的配合,学校教育会事半功倍。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承担好教育孩子的责任。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