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之构建

2016-03-16陈水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教学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

陈水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思政部, 广州 510303)



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之构建

陈水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思政部, 广州 510303)

摘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其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发展的方向和高度。独立学院应从教学设置、学生管理、科研建设等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一个良好环境,让它能够发挥对大学生的观念、理念和精神进行培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真正需要的人才;由此才能凸显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以及增强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内涵发展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由于其营运模式和生源条件等因素,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和突出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虽然近几年有不少围绕着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探讨和尝试,但独立学院由于其特殊性而对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投入、教学效果并没多大改观,多数独立学院仍存在着学校管理者不重视此课,“思政课”课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学生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来思考和进行教学创新与考核管理,使之能形成教学特色。

一、思政课教学价值思考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1]高校“思政课”在大学教育中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意义极其重大;因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样,独立学院也担负着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培养具备高技能水平和良好道德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亦需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育学家斯霞说过:德育、智育、体育一样也不能忽视。倘若智育没有抓好,就要出“次品”;体育没有抓好,就要出“废品”;德育没有抓好,就要出“危险品”。[2]“思政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从而确保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种特殊性有:其一,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技术本科高校,其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为社会培养研究型和理论型人才;其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平均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少得多,大部分学生是第三或第四学年就到校外实习或实践;其三,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薄弱;其四,独立学院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并不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轻松,既要学习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又要学习技能和大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且在就业当中还会受到某些歧视。如此一来,独立学院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就会出现起点更低、时间更短、承受压力相当或更大的情形,大而全的“思政课”课程教学在实际中或多或少都会打折扣,很多时候不可能完整落实。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在确保大纲不变的前提下,应该遵循内容精准、实用的原则,在基础薄弱、时间有限的基础上,开设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并重,侧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习惯和态度。一方面,在校内课堂,坚持总体要求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减少纯粹理论知识的灌输,增加与学生“第一线”职业岗位相符合的人文道德素养知识的传授;简单生动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道路自信、中国梦、抗战胜利90年和民族精神教育,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这些基本理论,增加和具体化重大中外历史事件、人生哲理、中外名人传记等内容。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还更多地要发挥校外课堂的优势进行“思政课”教学。独立学院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有更多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思政课”教学的校外课堂可设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学生在实践中的得失感悟,实践中接触到的一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故事等这些有血有肉的鲜活内容一旦上升为校外课堂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访问、实践调研、社区服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以及举办学业(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文化艺术节和邀请知名校友回校开分享会等主题活动,把这些活动作为“思政课”教与学、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互动的一项内容,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并把来自外部的鲜活教育和自身的体验、自身的实践能力相结合,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同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增强学生个人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突显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

三、加强和规范学生管理

目前,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随处可用的Wifi信号,手机上网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新宠。在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寝室里或餐桌前随时都可见到“低头族”、“拇指族”,大学生用手机上网、上微信、发微博、QQ聊天、玩游戏和手机网购等已成为了他们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网络媒体、掌上媒体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新媒体信息传播“现场感”强、图文并茂、颜值极高,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上网成瘾,也对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一)不科学的上网习惯对“思政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学生准时上学、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是教师努力完善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动力源泉。在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几乎缺乏这种动力。一方面,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对“思政课”教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或厌倦情绪。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对学生上网行为没有实行有效的管束,网络成了学生的“电子海洛因”,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同时对学生的“思政课”学习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一,过度上网助长了学生逃避“思政课”学习的风气。独立学院的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上网的主旋律是发微信、玩游戏。一部分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有的每天持续上网十多小时,匆匆应付一下专业课,就利用“思政课”教学时间养精蓄锐,课室成了寝室;有的在“思政课”课堂做“拇指族”,用手机4G功能连接上网,浏览各种网页内容,甚至看电影、看视频;有的两耳不闻网外事,天天泡在网上,偶尔上上专业课,从来不上“思政课”。

其二,过度上网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抵触情绪。网络信息具有形象性、时效性、广泛性、娱乐性和互动性,而独立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处于不被重视的边缘状态,以抽象、枯燥无味,脱离实际“著称”。对学生来说,前者比后者更有吸引力。但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它给学生带来新知识和先进观念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播很多消极的内容,如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色情暴力、享乐主义、虚荣显耀等。

不经论证,就在不适合的地区盲目引种栽植,成功的概率会很低。主要表现有:选址不对,选种不妥,水源欠缺,排涝不畅。

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稳定,政治观念和法律观念淡薄的情况下,学生过分依赖和相信网络,就会成为“网络奴隶”;对网络内容良莠不分、全盘接受,并且用网络内容作为标准来衡量“思政课”教学内容。他们认为“思政课”教学幼稚、滞后、没有个性,不能满足自己求异、求新、求奇的欲望,从而拒绝上“思政课”,甚至拒绝碰“思政课”教材。

(二)帮助学生克服“网络成瘾症”,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4]。这一论述对于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也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新切入点。上网行为有两面性,独立学院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科学上网的习惯,降低不良上网习惯对“思政课”教学的负面影响,促成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一,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在独立学院,学生是最大的财政来源、是上帝;有些独立学院怕学生转校或休学,不敢限制学生上网,于是“网络成瘾症”轻而易举就变成了校园流行病。要抵挡网络的无穷诱惑力,自律性差的学生急需强有力的他律。学校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以及采取适当方式来限制学生过度上网,帮助学生分配好上网、上课(包括上“思政课”)、休息、学习的时间,做到四不误,互相促进。

第二,“思政课”教学多媒体化。采取多媒体教学增加“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是一个必然趋势。在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多媒体化还需要投入和提高。学生喜欢网络,就要“投其所好”。借助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思政课”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呆板的理论知识变得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学生才会自然而然被吸引到“思政课”课堂。学生愿意靠近并接受“思政课”,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认知与鉴别良莠的价值观,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网风”和“网德”。

第三,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对公办高校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把上网当作生活和学习的全部。网络是虚拟世界,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才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校内,要战略性地安排各种社团活动、各种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人文活动;开展与时代主题相关的征文比赛、各类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举办各种学者、名人人文讲座和报告会、读书会。在校外,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和各类工厂之间的联谊和互动,以及增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了,学生的生活才有多种颜色,才不会把所有寄托放在网络上。况且,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锻造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铸就学生的品格。

第四,建立网络爱好者俱乐部和加强红色网站建设。把学生吸纳到网络爱好者俱乐部中来,引导学生上网有度、用网有效。经常举办各种与网络有关的活动和讲座,加强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并让网络爱好者互相交流与网络的喜怒哀乐故事,认识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网络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和创新。学生自我科学地定义了“互联网”、增强明辨了是非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网络道德伦理,就能把上网的主旋律变成“指尖上的学习”,从而勤于善于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发展兴趣爱好、拓展技能学习、策划职业人生。同时,加强校园红色网站的建设,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平台,传输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宣扬时代先进人物和事件,传递社会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利阵地,也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的有利阵地。

四、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

许多独立学院“思政课”青年教师先天不足(学历低职称低经验不足),后天受限制受重压(缺乏组织教学权力、教学任务繁重),主体性无法发挥。独立学院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搭建发挥主体性的平台,催生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教学。

(一)坚持和落实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的方针

大部分独立学院对“思政课”科研不做要求,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还有一些学校科研这一块不设专门人员来组织和管理。独立学院应降低“思政课”教师的课时量,增加图书馆有关“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的杂志刊物和著作,鼓励教师搞科研。“思政课”科研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没有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就没有研究心得、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体系。没有深度,只能照本宣科,很难说服学生、打动学生,“思政课”也就不能好好生存下去。因此,独立学院需要重视“思政课”教师教学与教研科研并重,给予他们的教研和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项相应经费支持,使教学与教研科研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成为支撑本校“思政课”站立和行走的两条腿,以增强“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下放权力,倡导教师因材分班,因材施教,因材考核

独立学院管理者对“思政课”教学的安排和规划具有随意性,表现为:为节约成本,大班制、杂班制教学双管齐下,每个教学班都有两三百人,且学生的专业和年级都不同、人多而杂,课堂像个吵闹的菜市场;规定千篇一律的考核形式;要求教师照搬教材内容。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思政课”教师自我发挥的空间,束缚了教师个性的运用,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成效。

“思政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教材和学生。根据笔者对沿海某省多所独立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态度,可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基础好,对“思政课”教学有一定兴趣。如果教师讲课有深度、有逻辑性、有时代性,他们就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第二类,学生基础差,能坚持听课,但不想动脑,不愿意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第三类,学生基础差,厌倦“思政课”教学。这类学生有的偶尔上课;有的从来不上课;有的从来不缺课,但拒绝听课,表现出惊人的冷漠,教师讲课怎么精彩也是对牛弹琴。这类学生对“思政课”成绩不在乎。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思政课”教学的态度也千差万别,独立学院只有允许并鼓励和协助“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把上述同一类型和同一年级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教学班,准备不同的教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务管理和课堂教学上把学生进行分类教育,有利于深化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提高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并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以生活为契机,从五彩缤纷的生活取材,将教学活动融入现实生活世界,挖掘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与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社会热点难点的共鸣之处,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思政课实效性。”[5]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只有重视“思政课”教学,并积极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才能把“思政课”的理论内容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给大学生生活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进而使本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超越当下、扬弃自我、勤奋求知、踏实做人,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专业技能服务社会,从而打响本校的品牌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19/c_1114051345.htm.

[2]孙云晓.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谈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感悟[J].少年儿童研究,1995,(1):5-6.

[3]李包庚.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的危机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88-9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

[5]陈水勇.“交往理性”视阈下思政课教学“以生为本”新探[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4):32-37.

责任编辑:熊亚

Teach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CHEN Shui-Yo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303, China)

Abstract: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hich take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education of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and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set up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eaching setting, studen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o that the students could be better cultivated in their thought and spirit and guided to become modernized construction talents and high-quality laborers who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thereby independent colleges can highligh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environment;connotativ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1-0036-04

作者简介:陈水勇(1977-),女,副教授,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2CZ029)

收稿日期:2015-12-08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教学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