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系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

2016-03-15刘丽平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四川南充637000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医学院校课程改革

刘丽平(川北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四川 南充 637000)



创新体系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

刘丽平
(川北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应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丰富课堂形式;合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新媒体拓展教学平台;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类社团的指导,参与学生活动。

关键词:课程改革;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面对如此局势,必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大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新形势下,国家需进一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在价值观多元的新形势下,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渠道之一,为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创新计划中提出从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教学人才建设、教学体系、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条件保障6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9月10日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的、终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二)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应运用重大历史事件与相关的历史人物来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三)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的需要

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医学是病房与实验室里的学问,更是建立在人类全部知识和文化基础上的社会实践。医学的人文性不仅扎根于医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原则,而且来源于医疗实践中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敬畏。”[3]因此,医生不仅仅应具有精湛的技术,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本主义精神、基本的法律知识。这些素养的养成除了医学课程外,还应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那么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知识、历史、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真正做到仁心仁术。

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边缘化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高度重视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专业性非常强的医学院表现明显。

医学院校由于学校的整体办学以医学为主,医学专业的教师占学校的大部分,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校整体上缺乏人文的土壤,因此,在教学、科研学科发展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都处于弱势地位。

(二)学生主观上的轻视

在医学院校,部分医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以后是靠医学技术吃饭,政治、历史、哲学等知识的学习对之没有太大的作用。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或各种资格证书的获得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更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培养个人思想道德、拓展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这种功利化的学习动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纲要”教学为例

“05方案”把“纲要”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中学学习的历史课程和历史学的专业课程,既不是单纯的历史史实的讲述,也非专业史学理论的学习和专业学术的探讨。因此,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更多的教会学生去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3]深刻领会到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为了进一步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中,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尝试: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中学都学过中国近现代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果仅仅靠老师讲解,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可根据这门课程的特性,设置讨论和历史情景剧展演,让学生去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讲述《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时候,可以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比较。在19世纪的60年代,中日两国均进行了变革,可中国的洋务运动破产,没能使中国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最后却以“戊戌六君子”被杀于菜市口,康梁的出走而结束,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让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一成一败”的原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充分理解为什么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为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可在纲要中开展历史情景剧表演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去演绎历史场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编写历史剧本,扮演历史角色。从局部试行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才能,团结协作,呈现出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情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置身于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感受,聆听历史人物内心的声音。这有助于学生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每年的“纲要”课程可根据时政热点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可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例如:2013年“我的中国梦”的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和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讲述自己亲历亲见得“中国梦”并结合自身经历、人生规划来讲述自己的“中国梦”,从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2014年“忆甲午之殇,筑强国之梦”。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在强国之路上的实际问题,谈谈自己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忧患意识,建设海洋强国等问题的看法。同时,为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春梦想·德之中华”主题征文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把当前的时政热点、主流意识形态同纲要的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对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合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红色资源,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4]其具有直观性、传承性和共鸣性,是“纲要”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料,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资源。近代,四川的保路运动轰动全国,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保路运动纪念碑耸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中。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经过四川省的川西的茫茫草原和皑皑雪山。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成为大后方,为抗战输送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在这过程中,四川人才辈出:朱德、邓小平、罗瑞卿、郭沫若、赵一曼、刘伯承、张爱萍、张澜等,这些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故居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把地方红色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博物馆、纪念馆中的照片、实物、模拟视频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感受红色经典、感悟历史。在“纲要”课程的改革尝试中,把朱德故居和张澜故居作为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学期将组织各班级优秀的学生参观朱德故居和张澜故居。通过讲解员的仔细讲解和纪念馆中照片、实物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朱德的人生经历,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其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朱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个人情操。知晓张澜为何人,了解民主党派中民盟的历史,其为何会从主张第三条路线转向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从而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

为了使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化,达到教化育人的效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对所去的地方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做出回答,并谈谈参观的心得体会。用革命者的经历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是因为他们向往民族独立、人民的解放;民主和自由,反对压迫和奴役,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血泪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其爱国之情无以言表。

(三)利用新媒体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手机和电脑越来越普遍,QQ、微博、微信、博客、飞信、BBS论坛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新媒体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平台。教师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通过显性课堂和隐形课堂的有机结合,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在医学院校,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程的现象,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多局限于课堂。为了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教学资源,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范围,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应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

第一,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精品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们提供精美的课件、优质的课堂录像和完整的讲稿。除此之外,可以上传与专题相关的视频、图片,推荐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开阔视野。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二,创建微信公众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通过关注不同种类的微信号,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可以创建微信平台,在平台中,可设立专题、互动平台、经典案例、部门活动和成果展示等栏目。在专题中,教师可对时政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困惑发文进行专题的解答。在互动平台中设立学习平台、关于我们等内容,发布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图片等。在部门活动和成果展示中,可将部门将开展的活动的信息进行发布,将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抓住学生离不开网络的特点,用网络教学来辅助课堂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学生的小组讨论、研究型学习、自我测评、答疑解惑等,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全天候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四)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类社团的指导,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社团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对社团工作的开展、丰富社团活动、增加社团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课部门对马克思主义类的社团应给予大力度的指导,扩大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类的社团应紧跟时代的脉搏,学习并自觉践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通过组织图片展、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答等活动在同学们中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教师应对指导社团确立活动的主题,并提出建议如何能有效地开展。例如:2015年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社团应组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在图片展的基础上,可增加学生的签名活动,以表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暑期“三下乡”活动从策划到踩点到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每一步直接都将影响到这个活动开展的效果。其中,“三下乡”主题、地点、活动项目、成果的展示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类的社团在组织暑期“三下乡”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同时加大对“三下乡”队伍人文社科类课题的指导,让学生的社会调查真正的去反映当地的具体问题,贡献于当地的发展。

在医学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处于边缘化地带,难以获得职业的认同感。我们教师应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两方面来在同行和学生中获得认同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种显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通过参加学生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改革,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利用新媒体,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两种方式结合,抓住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采用其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灵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地方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SZQ2014071)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12.23.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医学院校课程改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