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常规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照研究

2016-03-10苏祥师磊李帅宋东奎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吡柔比星浸润性膀胱癌

苏祥 师磊 李帅 宋东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常规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照研究

苏祥1师磊2李帅3宋东奎4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对照研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常规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接受TURBT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灌注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于术后24 h即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和对照组(28例,于术后1~2周开始吡柔比星灌注),评价随访期内复发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6.7%(2/30)和14.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毒性反应较小。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

膀胱肿瘤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居多,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一般可治愈,但术后复发率高,术后1 a内即会复发,3~5年复发率接近90%。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膀胱内灌注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不过不同的灌注时机对复发、药物毒副作用有着一定的影响[1]。本文以吡柔比星作为灌注药物,对照研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灌注与常规灌注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以探讨膀胱灌注的合适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接受TURBT术治疗的患者,全部经MRI和病理学检查证实,排除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单发32例,多发26例;肿瘤直径为0.6~2.8 cm;UICC分期:Tis期5例,Ta期9例,T1期34例,T2期10例。根据灌注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2~54岁,平均(42.4±3.0)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23~55岁,平均(41.5±3.2)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1周给予30 mg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生产,规格:10 mg/支),混入5%葡萄糖溶液50 ml,摇匀后经尿道口置尿管入膀胱后灌入,留置膀胱内40 min确保溶液与膀胱充分接触。按照仰卧、左侧卧、俯卧、右侧卧位每5 min更换1次体位,1次/周,连续8周,之后改为1次/月,至术后2 a。观察组于术后24 h即开始膀胱灌注,剂量、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同样至术后2 a。

1.3 评价指标 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2 a,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内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详细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根据随访结果评估肿瘤复发率、毒副反应。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及神经性反应等,并参照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复发情况 术后随访2 a,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3.3%(1/30)和3.6%(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6.7%(2/30)和14.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复发患者术前均为多发性膀胱癌,最大直径为2.4 cm;对照组5例复发,其中1例单发,其余均为多发,最大直径为3.6 cm。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膀胱炎2例,经抗炎处理后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膀胱炎2例,血尿1例,尿路刺激征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复发是始终困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效果的并发症问题,目前临床关于其复发率的报道不一,不过比例普遍较高。如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题。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有原发病灶未切净、尿内致癌物质的刺激、肿瘤细胞脱落种植等,综合来看,与膀胱内环境密不可分,这也为防治复发提供了新思路。

吡柔比星即刻灌注与常规灌注对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存在差异。膀胱灌注被证实为预防膀胱癌切除术后复发最有效的手段。目前用于膀胱内灌注治疗的药物分为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和免疫制剂。比较理想的灌注药物应对肿瘤细胞敏感性强,能在膀胱上皮内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毒性反应小。目前临床上普遍选用吡柔比星,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2]。

对于药物膀胱灌注的开始时间,至今仍无统一的标准。有报道术后早期(6 h内)即开始灌注的预防效果可能更为明显[3]。国外有对照研究术后6 h内灌注与术后1~2周后再行灌注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灌注患者肿瘤复发率更低。本文中观察组选择术后24 h开始灌注,结果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1~2周行灌注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原因可能是越早灌注越利于抑制残留病灶组织生长,进而减少电切原位的复发率。

研究还发现,膀胱刺激症状与药物存续浓度及时间有关,药物留存时间越长,抗癌效果越好,不过毒副作用可能越大[4-5]。因此,选择合适的灌注时间直接影响到用药的安全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术后24 h开始灌注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术后1~2周灌注,提示膀胱癌术后24 h行吡柔比星灌注是安全可行的,至于是否还可进一步提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1] 邓汪东,卢善明,杨峰涛,等.吡柔比星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56-2257.

[2] 梁宇,沈群山,李海波,等.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J].山东医药,2014,58(47):68-70.

[3] 钟锦卫.表浅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的疗效对比[J].西部医学,2013,25(2):220-221,224.

[4] 刘宁,谢斌,刘世学.等剂量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72-73,76.

[5] 安瑞,赵玉宝,高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z1):38-40.

R 737.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122

2016-03-25)

猜你喜欢

吡柔比星浸润性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浸润性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与MSCT特征变化分析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