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其破除①

2016-03-04秦书生杨硕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生态文明

秦书生,杨硕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619)



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其破除①

秦书生,杨硕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619)

摘要: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于绿色大学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绿色教育课程普及不够,绿色校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绿色大学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泛滥、生态哲学思想缺失、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阻滞都是造成上述障碍的深层原因。欲破除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诸多障碍,需要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积极营造大学的绿色文化氛围;将绿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加强绿色人才培育;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规范;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绿色大学管理制度;重视绿色大学建设,加大对绿色大学建设的支持。

关键词:绿色大学;绿色教育;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变为落实路线,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坚持绿色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就要大力发展绿色教育,推进绿色大学建设。绿色大学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生态意识,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大学的建设发展,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教育事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多重障碍

建设绿色大学,加强绿色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绿色大学建设起步较晚,一些高校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意义,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大学建设的认识障碍

绿色大学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涉及高校教育教学、校园建设、科学研究、管理等各个方面。建设绿色大学是将与绿色化理念贯彻到大学办学的全方面。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总体而言严重滞后,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主要是高校相关领导对绿色大学建设的认识不足。部分高校对于绿色大学建设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绿化,甚至认为绿色校园就是多种花草、打扫卫生等,对绿色大学建设的非常片面。

(二)绿色教育课程普及障碍

在高等院校中,只有涵盖环境类等相关专业才会有环境科学、环境教育类的相关课程,其他专业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很难接受到该类教育,绿色教育不是很普及,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该方面的知识。很多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又表现出环保专业知识的匮乏。[1]从自身来说愿意参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绿色文化障碍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关注不够,缺乏绿色活动。任何校园的社团活动都是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除去正常的教学课堂,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了。据了解,目前高校缺乏有关环保、绿色活动的社团,即使有,也存在主题形式单一、宣传不够等问题,参加者寥寥无几。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中绿色活动并没有形成一种绿色文化氛围,在众多的社团活动里绿色活动融合得不够,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绿色校园的建设中去。

(四)绿色校园建设资金障碍

作为公益事业,高校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入。而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资金投入占比一直偏低。绿色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校园环境的绿色化建设、节能改造工程等以及绿色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大学投入不足,缺少资金支持。所以,高校的绿色大学建设的亟需解决资金问题。

(五)绿色校园技术创新能力障碍

绿色大学的创建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但是我国很多大学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首先,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创新能力十分有限,生态工艺应用较少,生态设备效果较弱,技术选择环境较差,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低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其次,虽然绿色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但它在我国并没有成熟,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很多难题还尚待解决,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效能。在目前,一些工艺还基本是个理念,未在各个产业的技术和设计上落实,技术和工艺上的瓶颈不突破,导致了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影响和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的进程,严重阻碍了绿色大学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备效果较差、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尚未形成能够有效支撑绿色大学的技术体系。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不少大学在平衡其工作效益之后便失去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

二、绿色大学建设障碍的生成诱因

高等教育系统自成体系,具有很高现代管理水平,但它也是在工业化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形成的,探寻机械论的哲学世界观思想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可以从深层次挖掘出绿色大学建设障碍的诱因。

(一)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泛滥

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把代表自然的“天”与人对立起来,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统治,蔑视自然的价值,认为自然是为人类服务的。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器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动,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变革也导致新的社会关系改变,自耕农不复存在,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认为自己具有无所不能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开始泛滥。不可否认,大机器替代手工工厂的确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于是,人类开始大刀阔斧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到19世纪后期,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以纺织业的机械化为开端、以煤为主要能源、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带来全世界的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促使人类开始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很多人看来,启蒙理性为人们带来了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而实际在现代文明的进化过程中,生产力的异化发展源于人类过度追求效率优先。生产力异化诱导人们产生过度消费,因而更加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进而导致了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因此泛滥的人类主体论使其自身丧失自由、道德败坏,也正是导致了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生态哲学思想缺失

机械论世界观是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的主流哲学,它强调人类理性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人们信奉二元对立思想、实体论哲学以及原子分割方式等,人的思想被机器化社会所束缚和捆绑。因此,文化领域内哲学世界观的变化也是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之一,即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会必然产生。那么,在绿色大学建设中也必然需要不断更新哲学观念,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化。但实际中生态哲学思想却是缺失的。

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是说,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但人类必须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这就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握自然规律,不能竭泽而渔,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否则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绿色大学建设中也是缺乏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应用,因此困境重重。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认为,人类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前进的过程,人类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检验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就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反复实践,因为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自然界规律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把握自然规律。而绿色大学建设出现困境问题正说明我们缺少反思。一直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校园环境出现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严重。如果再不引起反思和正确对待,我们的校园将满目苍夷,甚至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系统哲学

当代的生态危机伴随着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扩展,在规模上形成全球性特点,在性质上已涉及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扩大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因此要遏制这种趋势,需要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这不单单是某个国家努力的结果,而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结果,这恰恰是系统哲学的思想。另外系统哲学也告诫我们,绿色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整体。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使各要素互为一体。如果缺乏系统哲学思想,绿色校园建设必然遭遇困境。

4.技术哲学

作为边缘性学科的技术哲学的缺失也是绿色校园建设中出现困境的原因之一。在校园建设初期,不尊重客观规律,表现出了天人对立的自然观,不从技术哲学内蕴出发,发展了有害环境的技术,出现了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这就是技术不断提高却带来了生态环境不断破坏的主要原因,因为现代技术缺乏生态意识,它只注重改变事物的力度,逼迫自然界交出某种物质。

(三)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上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危害后代人的需要。如循环经济思想就是遵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它采取“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进行资源的使用,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因此,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自然、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但现实中大部分领域没有充分结合这种循环经济思想,更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像传统工业经济领域,它割裂物质生产与消费关系,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教育系统也存在这种现象。我国当前大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淡薄,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缺乏物质变换和循环利用思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参与意识较为淡薄,不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因此,只有绿色大学建设的主体——全体师生能够具备高校环境伦理意识以及保护环境素养的基本素质要求,不断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才是高校实施绿色大学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保障。

(四)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阻滞

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的大学,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养高级人才为国家发展所用。从其发展历史角度分析,大学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它带有深刻的工业文明烙印。当然,大学还是为工业文明发展提供人才的摇篮。如果高等教育自身存在一定问题,那么它自然对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某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深挖高等教育自身问题,也是探索绿色校园建设出现困境的原因之一。

1.人才培养的工具理性问题

人类“工具理性”意识的膨胀源于启蒙运动时期。人们相信人类依靠自身的理性就能将人类带到无限制发展的福地。它是通过机械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在过度强调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地位,也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导致的结果。工具理性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漠视精神与情感价值,使人成为金钱和机器的奴隶,一味地去追求功利,异化因此而产生并深陷其中。高等教育体系也在此思想影响下建立。与此同时,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也存在工具理性价值观的影响,这样就培养了很多为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而学习科学知识的人,他们追逐于征服与开发自然环境。高等教育领域内由于过度尊崇工具理性思想,导致校园内的生态问题也出现泛化现象。具体表现学生学习的目的非常功利,为了获得毕业证书和文凭,学生作为人的本身缺乏生态、伦理思想,出现了深度的信仰危机,更不关心校园生态建设,绿色大学建设出现重重障碍,其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教学目的的功利性

由于受现代机械论世界观的影响,在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与学,教师拥有知识,他教授知识的权利不容侵犯,学生只能无条件存储,不能挑战教师权威。那么在这种功利思想影响下,教师的教案是规定好的,知识是固定、不容置疑的,因此培养统一规格、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就成了其堂而皇之的教学目的。这样的人才也确实在特定时间段内是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要求的,也可以称之为是为现代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但作为深层次原因挖掘的目的就是要看见事物本质,我们必须要看到由此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的状况。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蓬勃发展的基础必然要无止境地索取自然资源,引发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由此产生的人性变异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形成人类社会的恶性循环。

3.教学内容的狭隘性

教学内容的狭隘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细化的学科分类,二是形式化的高等教育实践课程。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和科学的发展,高校的学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就是课程体系的条块状相互分离现象。也就是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候以专业为中心,尽量减少交叉。对于学理工专业的学生不开设文科类课程,学文科类的学生也不需要阅读理工类书籍。不同专业的课程没有任何跨越。这种课程体系是以学科和专业设置为中心的,从表面上看具有提高效率的优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但从长远效应来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知识面比较狭隘,理工科的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不多,缺乏宏观的视野。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上就会形成片面的认识,缺乏全局性观念。同时还存在社会普遍青睐理工学科的专业人才,而冷落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人才,因为大家都受工具理性思想的影响,片面认为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知识,才有用。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就成为了具有发达科学知识,但人文精神匮乏的片面的人。这种人无情地征伐与开采自然资源,没有爱护自然的情感。

4.过度泛化的科层制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组织管理方式是一种经典的官僚体制。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在功能上是十分强大的,可以对一切对象进行计算,并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服务于客观标准,不带有任何个性化的色彩,严格按照客观标准管理,不仅避免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而且严格遵守公务原则和法律程序。因此,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的大机器时代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层制管理方式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导致高校组织结构的过度泛化,这也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原因之一。从高校学术个体发展和学术组织自身来看,科层制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发展的生态环境,进而危害了学术个体的健康发展;从高校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看,过度科层化的高校组织结构不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观念的传播;从高校与社会环境的维度来看,过度泛化的科层制使高校与社会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从而影响高校推动社会环境改善作用的发挥。[2]由此可见,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忽视人本身的内在价值,只是把人作为社会生产的工具,这种崇尚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必然导致现代社会人自身的异化。高校的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想获得一种开放的、灵活的生命性,必须打破这种僵化的、封闭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因此,高校的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直接导致了当前高校“人本性”的缺失,从而使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发展有陷入窘境的危险。

三、绿色大学建设障碍的破除

(一)大力加强绿色校园建设

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生态平衡的绿色校园能提供给师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是整个学校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一些大学正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应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渗透在建筑设计之中,把新校区建成低碳环保的绿色校园。对于没有新校区建设的高校也要进行老校区的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校园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景观的优美和绿色化,也要考虑校园的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绿色校园不仅是一个精心规划的生态园林景观遍布的园区,也是一个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技术应用的示范区。绿色校园建设,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到绿色校园的建设中,使其处处体现教育和示范的双重作用。绿色校园的建设为师生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校园环境,通过园林式的自然景观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积极营造大学的绿色文化氛围

绿色大学建设要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大学应当制定绿色教育规划和发展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扎实推进绿色大学建设,积极营造的绿色文化氛围。学校应有科学的绿色化发展规划,对精心设计校园绿色景观,把校园的每一处都赋予绿色文化内涵,使学生处处都在绿色文化的感染中;要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应利用校园网站、校内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使学生时时都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之中,及时向大学生传递绿色文化相关信息,积极倡导绿色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水宣传周等各类绿色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营造绿色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文化素养。高校应鼓励和推动绿色思想理论研究,在理念研究中鼓励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通过举办开展讲座、研讨会、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搭建绿色大学建设成果交流平台,提高绿色大学建设水平。

(三)将绿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高校大力开展教育,把生态文明的理念纳入大学生课堂教学之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应加快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结构,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改革之中。应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生态文明教育的系列教材;应开设有关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公共课程。通过课堂绿色课程家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生态环保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生态文明理论,激发他们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主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经。

(四)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

绿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需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在课外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的生态行为取向,养成其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使他们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种草种树,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亲身体会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学校相关社团组织还可以开展以环境保护、绿色校园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可和相关环保建设部门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环保节能的相关场所进行参观、了解,通过深入实地考察和现场感受,让学生们切实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之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可组织学生参与环保社团,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政策、绿色校园建设、环保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活动、环保技术培训与推广等活动,要制定大学环境道德规范,并以条文的形式约束全体师生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树立大学的绿色形象。同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保护环境的意义,促进自身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努力做保护生态、善待自然和适度消费的理性生态人。

(五)加强绿色大学管理制度建设

在高校管理部门中可以成立绿色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开展绿色教育管理、制订绿色校园活动的计划、对绿色校园建设的总结和评价体系等日常工作。[4]学校要努力建设低碳型、循环型、节约型校园,建立校园水循环利用与废物循环利用系统。传统的校园建筑和教学设施通常是工业生产的产物,环保性很差,废物排放数量很大,绿色大学建设要求校园建筑和教学设施采用环保技术,可以使建筑产生节能效果;可以通过环保技术的引进及创新实现污水处理、废渣循环利用等,既实现了绿色大学的节能减排,也为地区环境解决了问题。

(六)有关部门应重视绿色大学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和媒体应加大力度宣传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普及绿色化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公众对绿色大学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适当的宣传和表彰绿色大学建设的先进单位以及为创建、发展绿色大学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这样有利于鼓励大学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加大绿色大学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教育及财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绿色大学建设的支持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在经济上给予绿色大学建设大力支持。绿色大学的建设需要很大资金投入,一些院校无法负担,这就需要教育及财政主管部门给予有力的资金扶持,对于绿色大学建设给予一定专项拨款,鼓励大学进行绿色化改造,把传统校园改造成绿色校园。当然,绿色大学建设只凭借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筹集资金。比如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和合作形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大学绿色教育,也可以通过获取校友或企业的无偿赞助。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当前最重要的人类生存策略之一。绿色大学建设与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摇篮,是其成长的孵化器。通过绿色大学的建设,不仅显著提升校园内环境的正效应,更重要的是,通过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管理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环保正能量。让我们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大学中的教学、研究、管理、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发挥大学在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志宽,李建龙,李卉,李天.建设绿色大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J].绿色科技,2013,(7):320.

[2]王爱民.关于大学社会职能演变、异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5,(5):50-54.

[3]陆林召.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2.

[4]侯爱荣,张万红,杨秋媛.绿色视阈中的高校组织结构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09,(2):49-52.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University

QIN Shusheng,YANG Shuo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619)

Abstract:Building green university to carry out the green education,which is help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present,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university,which includes lack of green education courses,green campus construction funds shortage,and lack of long-term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gre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was to explore the causes,and the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Those includ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ampus, and construct the green culture atmosphere in the university;to integrate green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green talents cultivation;to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raise them good ecological ethics;to overall planning,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gree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 At last,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university,and increase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university.

Key words:green university;green educ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简介:秦书生(1963-),男,辽宁宽甸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杨硕(1985-),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实践要求与实现美丽中国梦路径研究”(14BKS056)。

中图分类号:G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2-0040-06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生态文明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研究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