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形象 化难为易
——《庖丁解牛》教学叙事

2016-03-02唐海玲

学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庖丁解牛

□唐海玲



把握形象 化难为易
——《庖丁解牛》教学叙事

□唐海玲

摘要:《庖丁解牛》一直是中学生排斥、困惑的一篇文章,语文教师可以从形象入手,化难为易,引导学生们进行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庖丁解牛》;化难为易;个性解读

《庖丁解牛》是《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如今,被选入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篇寓言故事,短小隽永,写法灵活,充满着生活气息,且深蕴哲学理趣。然而,让学生在一个课时读通读懂这篇文章,领悟到文章中深刻的思想精华,似乎有点难度。以前在讲这篇文章时,我也像很多老师那样,以串讲字词、分析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学习写作特点等环节来组织教学,用尽心思的分析讲授庄子的思想,结果,学生不仅云里雾里,更是让学生失去了解庄子的兴趣。这样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和学生们擦肩而过,我内心遗憾之余,就在想如何让我的学生抓住先哲的衣袂,感受先哲的智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要到兄弟学校杨柳中学上一节交流课,我大胆的选用了我最拿不准的文章——《庖丁解牛》,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作品导入

教学这篇文章,我最期盼的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引起阅读庄子的兴趣,于是我对学生说:“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思想家,他总爱用轻松可爱的小故事给人带来深刻的人生智慧。他,就是庄子——一位可爱而值得我们尊敬的老人!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他的《庖丁解牛》!”短短几句话,概括着我对庄子的全部理解,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几句话拉近学生与先哲的距离。

二、把握形象,进入文本

在这个环节中,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课堂分为三个部分来完成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一)欣赏“解牛”之美。如何欣赏?诵读!文言文教学,诵读是根本。但是读也有讲究,读出高低长短,读出节拍,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我先请学生们读,听得出来,学生们应该经过了非常细致的预习,读的非常流畅,但仍有欠缺。我引导他们进入情境:“庖丁解牛的场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和一般的屠夫宰牛一样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庖丁的崇拜。我趁势诱导:文段中出现了庖丁的多个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手足并用,膝肩共舞,和谐完美。再加上那解牛的声音,“霍然”“砉然”,霍砉之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章的用字也极其讲究,七个四字句一气呵成,读起来也应该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在这样的欣赏过后,学生们不再是单调的朗读文言,而是透过文字接触到了庖丁的形象,再让学生们读,文字流淌出的美丽和韵味就水到渠成了。

(二)探讨“解牛”之技。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由感性的欣赏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庖丁解牛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让我们赞叹欣赏之余,内心还会心向往之,他是怎样‘玩转’杀牛刀的呢?是一蹴而就还是熟能生巧呢?”探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很多老师为了脱离死板教条,不愿意讲授,我认为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讲授是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之一,只不过要掌握好火候。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既不能大讲特讲,也不能只字不提,该启迪的要启迪,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依据学生们的反应给予最及时的回应。这就如东家之子一般,“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如何恰到好处?每节课都会有每节课的不同。这需要语文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通过师生的探讨,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并不难找出:所见全牛阶段、未尝见全牛阶段、游刃有余阶段。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找寻庖丁解牛的方法经验,通过学生对庖丁形象的解读,在我们的脑海里,便出现了庖丁解牛的场面,庖丁解牛不是没有困难,他也会碰到大骨头,也会碰见错综复杂的筋骨,他是如何做的?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庖丁既不会魔法也不仅仅是熟能生巧,他不过是在解牛的过程中,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

(三)感悟“解牛”之道。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目的。听了庖丁的话,恍然大悟的不仅是我们同学,还有文惠君。那么,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道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呢?如果理解了庖丁解牛的技巧,那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养生无外乎就是像庖丁解牛那样,顺应自然,避免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

三、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我一些启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及“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在课堂的最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庖丁解牛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为了开拓学生们的思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我抛砖引玉:“我由庖丁解牛的三境界想到了高中生的读书三境界:第一境界读文如读字,生硬呆板;第二境界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境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和作家对话”。三个境界即是由庖丁解牛想到的,也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学生们的一种阅读期待,希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浮躁,要用心灵去阅读,去感悟,登堂入室,渐入佳境。我说完过后,学生们纷纷谈论学习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小到自身的学习生活,大到整个社会。例如有的同学谈到了在社会发展中,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违背了自然规律,无异于在解牛的过程中,生硬的去触碰牛的骨头和难解的筋骨,这样一定会两败俱伤。能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引起学生们的个性解读和感悟,是最感欣慰的。

四、课堂小结

感谢庄子,让我们在繁重的学习工作中还能获得思考的乐趣,感谢庄子,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给我们带来一片宁静的光辉。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明白天理和固然,再加以谨慎的态度,走好每一步。不然,又怎能游刃有余?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加上课后同行们给我的意见和反馈,我有如下四点感受。

(一)语文教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我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这些理论的支撑,我们很多的教学行为处于模糊的状态,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讲,没有依据,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的教学,无异于在黑暗中摸索,教一辈子也不会有所提升。教师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专业理论知识是我们课堂实践的重要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课堂中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把握形象,领悟内涵。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有些寓言故事,作者用来说明一种道理,但读者可能有自己的解读,可以从中得到另外一些认识和启示。就像《庖丁解牛》,本是用以说明养生,而后世读者却从中引申出另外一些道理。正如陶渊明说的那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把握好庖丁的形象,就能作出对作品正确的理解和解读。

(三)结合学生自身,化难为易。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学生对先哲的解读可能并不是那么深刻。如何拉近学生们和先哲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感受,想说,有话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把庄子的养生之道运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不足:探讨解牛之技的过程中,过于生硬,讲求人为的过渡,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得知有人来听课,备课便战战兢兢,预设学生们的反应,到了课堂上便类似表演。就如这节课,几个环节看上去安排得紧紧相扣,但是却束缚了学生们的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得好:“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我想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如此。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学科教学研究生)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庖丁解牛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好的评价如“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叙事学分析
高山仰止
《庖丁解牛》的双维解读与《庄子》的比较教学法
技道合一
庄子的《庖丁解牛》赏析
从《庖丁解牛》看当代职业教育的技与道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教育需要“庖丁解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