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6-03-02侯正红

学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质疑思维品质

□侯正红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质疑能力

□侯正红

摘要:质疑能催化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初中古诗教学历来只关注背诵,不强调理解探究,更不会启发学生质疑。要在古诗教学中提高初中学生质疑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质疑,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要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运用想象与分析、比较与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延伸拓展等方法激发学生质疑。

关键词:古诗教学;思维品质;质疑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漫步古诗苑,我们敬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们品味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我们感受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我们赞叹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概。但我们又怎肯停歇下议古思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探索的脚步?我们要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还要注重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其思维品质。

教育的本义应该是引发、诱导、启迪,以此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决定学生何种思维品质的一个很关键。当下古诗教学似乎很注重诵读,轻视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探究;过分追求名句、名篇的默写,却往往无视对学生质疑思维品质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那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质疑,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质疑能力是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一种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一个因循守旧的老师很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一个习惯填鸭式教学的老师也不太可能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教师也是一个群体,必然也会表现出群体的普遍劣根性。比如,对大多数人来说,盲目遵循群体的约束似乎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大多数人都在没有认识到自己有顺从行为的情况下就毫不费力地选择了顺从。他们会吸收群体的规范和观念,表现出群体身份,并且按照被期望的样子行事,但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值得质疑的。语文教学资源无限,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勤思考,善发现。可以通过读书来接近真理,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来发现自我(包括不正确的自我),对教材、对历史、对文化进行大胆的质疑。

二、语文教师要善于理解作者的思路,具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

教师要细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路及思想,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状况,籍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将思维品质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维度,其能力不仅是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也包括思维能力,尤其是质疑能力。其实一切言语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听说读写的言语形式,还要注重学生内在思维能力及思想感情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对《赤壁》一诗进行备课时,教师要以其丰富学养知人论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咏史诗,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治倾向常常是同情吴、蜀。因为有这倾向,也便把这场战争的胜负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杜牧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起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同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杜牧作为一个诗人身上独特的质疑精神。这首诗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材料,教师可将该诗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诗人对史实独特的见解及诗人抑郁不平的情感,会背诵默写诗歌;了解咏史诗特点;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质疑的思维品质。其中,提高质疑思维品质作为教学重点。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具有多种教学方法

平庸教师只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质疑则是发现真理的金钥匙。古诗言简意赅,有丰富的内蕴,教师就必须花力气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读诗品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诗质疑。下面仍以《赤壁》为例介绍几种具体做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想象和分析

想象是很自由的心理活动,但这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在初中古诗教学中,要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和联想,并说出想到的画面。在《赤壁》教学初读过程中,我们发现,更多的学生能够想象诗歌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叙述描写所呈现的画面,并且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大多数学生对于后两句很难想到画面。老师抓住时机启发分析:“想象的过程中,你有困惑吗?”有学生说:“赤壁之战明明是周瑜赢了,这两句说的却是周瑜输了,与历史不符合,怎么想象?”多么闪光的思想!学生的思维是活的,这是个真实而鲜活的学习个体。这与老师的预设不谋而合,所以老师接着似乎是很“被动”地参与分析:“对,他说周瑜输了,显然是个假设!原来前两句引出赤壁之战,后两句则是笔锋一转发表见解。那么,我们进一步来分析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判呢?”

2.比较与探究

中国古典诗歌蔚为大观,教学中可就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手法的古诗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由此深入的探究,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做法。如将杜牧的《赤壁》与李白的《赤壁歌送别》的前半部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进行比较。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有学生很快提出了以下不同:两首诗场面不同,《赤壁歌》有火烧赤壁的场面,而《赤壁》没有;《赤壁歌》夸奖了周瑜,《赤壁》不是在夸周瑜;《赤壁歌》很豪迈,《赤壁》中诗人的情感是抑郁不平的。也有同学说:“老师,我发现他们都是写赤壁,怎么差别那么大?写战争是不是必须要写场面呢?”进过进一步比较和探究,我们总结出咏史诗内容可分述古、怀古、史论史评三类。这样既帮助学生们认识了这一类诗歌,又教给了阅读咏史诗的思路。而这一类诗的阅读常识不是来自于老师强行的灌输,却是来自学生自主质疑的发现,实乃水到渠成。

3.创设问题情境

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要让学生透过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成为发现者的角色。在学习《赤壁》时老师情绪饱满地渲染:“晚唐诗人杜牧大胆质疑了赤壁之战的结局,认为定格历史的著名战役也往往存在巨大的偶然性,作为新时代初中生的我们,现在能不能来质疑一下诗人:有了东风,周瑜就一定会赢吗;没有东风,周瑜就一定会输吗?”紧接着老师简述杜牧生平,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觉得诗人杜牧来到赤壁江边,想起那场定格历史的战争,想到那位一战成名的周瑜,内心涌起的是怎样的情感?请用“我猜此时诗人”来说说话,学生自然会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也进一步走近诗人了。

4.及时延伸拓展

陆游在教导儿子时说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所说的“学诗”是指学习写诗,而初中生学习古诗主要是阅读欣赏,这同样要在“诗外”下功夫。学习一首古诗,要进得去,出得来,还要走得远,这就要由此拓展延伸。这不光是知识的拓展延伸,更是思维的拓展延伸,从中也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 《赤壁》诗人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了那场著名的战役,他对六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结局的独特见解显然刻上了特定的时代标记和个人烙印。今天,人类的历史已经又向前迈进了一千多年,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这里,你想对杜牧说些什么?学生关于跟诗人对话的内容表达会异彩纷呈。有 “你真有才”;有“不要放弃,总有一天你会成功”;有“不要再抑郁了,要努力去创造机遇啊。”在课堂的拓展环节,可让学生课外去读一读杜牧的另一首咏史诗 《题乌江亭》。相信同学们会从中耳濡目染到诗人的批判精神而进一步提升质疑思维品质。

[责编夏家顺]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初中)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质疑思维品质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