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提高把关能力两个方向的探索
——以重庆日报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媒体提高

李 诗

(重庆日报,重庆 400010)



媒体提高把关能力两个方向的探索
——以重庆日报为例

李诗

(重庆日报,重庆400010)

摘要:新闻报道要求准确、真实、迅捷。对新闻机构来讲,保证新闻报道无误是基本的要求,无关媒体的政治立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只是一个技术标准要求,各国皆然。只不过,由于技术差错,往往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影响,在我国这方面的要求更严谨而已。在中国,作为党报,有三个基本遵循:政治家办报、党报姓党、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要真正做到这三个基本遵循,就要求党报从业者有很高的政治把关意识和能力,而把关能力的强弱成为办报能力和办报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2015年,重庆日报(以下简称“日报”)除较好地完成新闻宣传报道任务外,还在近2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无一起重大差错出现,这与日报大力加强把关能力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报在把关能力建设上的探索,具有很好的启迪意义。作为一家省级党报,日报在提高把关能力建设上,着重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提高思想和思维方式上的把关能力和意识,二是提高系统把关能力。

关键词:媒体;提高;把关能力

一、提高思想和思维方式上的把关意识

提高新闻宣传报道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的把关能力,首先要从加强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关口”意识上入手。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下意识地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自觉打造把关所需的“尺度”。在看待每一条稿件时,自觉形成“条件反射”。

在重庆有个“便利”条件:市委主要领导常常把他对各项工作、问题的思考和想法以言论形式的文章在日报“渝政笔谈”栏目里刊发出来。这不仅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材料,也为重庆日报新闻从业人员准确了解市委主要领导的思路、了解市委工作脉络提供了捷径。因此,日报领导每周编委会第一时间就是组织各位编委精读“渝政笔谈”最新文章,并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认真学习“渝政笔谈”,把市委工作的思想精髓溶入到日报把关关键环节的值班编委“骨髓”中去,形成自觉的、条件反射式的把关思维。这个做法雷打不动地坚持了近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年多来多项重大采访的选题策划,都是从“渝政笔谈”得到的灵感,如脱贫攻坚的系列报道、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若干选题、“传承重庆历史文脉”、寻找巴渝工匠系列报道等。不仅如此,通过学习“渝政笔谈”,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对选题的政策和度的把握,确保了各项重大宣传报道未出现重大错误。

学习“渝政笔谈”尝到的甜头,使日报领导更加注重学习,把通过学习塑造把关思维和自觉意识作为重要抓手贯彻到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每次重大战役性报道前后、每个重大选题的策划、每次工作总结和安排都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相关专业知识、学辨证思维方式、学相关政策遵循……这种日积月累的学习,在日报采编队伍中比较成功地塑造出相应的思维方式,形成相对敏感的把关意识,也使广大采编人员在头脑中自觉地立起把关“尺度”。

为强化把关思维和意识,日报还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整体沟通的措施,如时政报道通气制度。每次大型战役性报道时,都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部门负责人甚至市领导为大家作辅导性讲课,帮助大家理解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和工作重点。

一旦出现较大差错时,日报的处理是及时、果断的:有直接责任的中干就地免职,有直接责任的普通采编人员予以重罚直至开除;对堵住重大差错的人员给予重奖;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认真追查,并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例如,2014年涉及某地的一篇报道受到上级领导批评后,日报立即组织对照反思,查找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把关意识,并开展全报社范围的大讨论,大家更多从主观上查原因、找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打造重庆日报新闻报道的体系把关能力

新闻报道的把关是一个体系的把关,而绝非一两个环节、几个人的把关,这需要报社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来完成。因此,日报不断在新闻信息采集、编辑、送审、校对、刊发和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完善把关制度、加强制度的培训学习、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使日报作为一个传媒体系的整体把关能力不断提高。

一直以来,日报把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过程看作是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强调每个环节都要有把关意识和制度措施。上一个环节对“产品”质量把关的好坏决定着下一个环节工作的质量,为此就制定了若干制度性规定,并尤其重视在舆论导向和防止新闻失实方面把好关。

舆论导向方面要求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好导向关。比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全市两会、市委全会,包括五年一届的党代会,都是时政报道任务的重中之重。日报要求,凡是与大会精神、大会氛围不相适宜的报道一律不发,对拿不准的问题随时向市委宣传部领导请示,坚决做到不擅自作主,不擅自决定。对不易掌握尺度的舆论监督报道,日报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以关心老百姓民生生活为出发点,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同时注意不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相抵触,特别是容易引发炒作重庆的负面新闻。同时,要求正面报道不要说过头话,切实防止舆论导向失误。

为防止新闻失实日报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除了要求记者日常报道必须亲临一线采访外,在领导报道和会议报道中,日报特别强调不要把出席会议的领导名字、职务搞错,一是不能遗漏,二是要正确排序,但常常有记者会遇到这样的考验:会议资料里的领导名单和实际来的领导不一致,有时甚至排序都是错误的。怎么办?日报要求记者参照资料,一一核对领导到会情况,同时记下领导座位位置,判断领导排序,还要仔细听会议主持的嘉宾介绍,以将出错概率降到最低。

在编辑环节日报也制定了《编委值班制度》《总编审版制》《防止见报差错制度》等一系列规定。如规定夜班值班编委必须做到“三看一问两核对”:看央视新闻联播,看新华社要闻目录,看重要新闻网站安排,凡遇有中央重大报道向人民日报询问版面安排,确保不遗漏重大新闻,确保稿件版面安排得当,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天采编对接会上,所有夜班当班编辑和各部门白班值班主任都要在内网上看几个直辖市党报与南方日报、四川日报等报纸的一版版面安排,从对比中提高日报的版面安排水平和政治把关能力。

日报强调,包括值班编委在内,夜班所有编辑必须坚持有疑必问。不论是否审过的稿子,凡有疑问,先行核对,并按审稿归口原则,向上级审稿机关或审稿人汇报相关情况。如2015年渝东北暴雨灾害稿,稿子已经审过,但稿件里仍有涉及人名及排序等方面错误,日报立即按相关程序联系上级相关部门,重新编辑审稿,杜绝了差错。

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差错在所难免,全国报纸通用的标准是差错率保持在万分之三,也就是说一万字可以出现3个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但有些文字一旦出错,对报社、对个人都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样的差错在报纸出版史上的确出现过,如人民日报将温家宝错成温家室等。

因此,日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严防死守”,把好文字关。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日报对采访的记者提出,领导的姓名一定要打词组,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写完后要特别把领导人的姓名、职务再读一遍。值班主任在编稿时,要特别核对领导姓名和职务,防止重大文字差错的发生。在一些容易出错的环节,日报采用了看似较为笨拙但却十分有效的方法:编辑对所编辑稿件、值班编委对一版稿件和其他重要稿件在编完后必须读出声来,报社总编辑审看一版时也须读出声来。2015年,有几条新华社通稿中的错误就是这样被日报编辑查出来的。

此外,在送审环节、校对环节,日报制定了《重庆日报稿件审稿制度》《重庆日报校对室关于加强校对力量,完善校对环节的措施》等诸多把关堵错的措施,还规定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和重要会议等时期,校对员在四校时对重要版面、重要稿件必须认真仔细、逐字逐句地读出声来,一人读,一人看,因此也堵住了不少错漏。

在重大报道期间,日报还要增设一道把关防线:“第一读者”,即在晚上报纸签了付印后校对室有专人再读一遍,或者在报纸清样传了后,派人在车间看传过去的胶片,这是报纸付印前最后一次把关努力。

正是由于上述各方面的“把关”努力,重庆日报的整体把关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报纸“不出错、要出彩”的效果。这也是省级党报提高把关能力可以借鉴的一个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201-01

猜你喜欢

媒体提高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