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心花路放》的类型选择与叙事策略分析

2016-02-28孙孟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

孙孟猛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电影《心花路放》的类型选择与叙事策略分析

孙孟猛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近年来,宁浩导演的作品成果颇丰,从“疯狂的”系列,到《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再到《心花路放》。宁浩的导演技巧愈加熟练,电影《心花路放》最终票房成绩突破11亿,成为2014年国产电影中的一大亮点。宁浩拍的每一部作品往往都是为了探寻某一命题,《心花路放》采用公路片样式,以旅行为线索,在失恋—受伤—猎艳—疗伤的过程中叩问心灵、反思人生,导演以个人化的镜语手法在给我们呈现视觉奇观的同时,也引起观众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类型选择;叙事策略;主题架构

英国诗人罗·勃朗宁说:“爱情、希望、信仰与恐惧构成了人性,他们是人性的标志与特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表意,人才变得完美,如果没有了这些,人就如同行尸走肉,和机器也没有什么区别。”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导演以影像化的手法,以爱情为切入点,通过主人公的“猎艳”之旅,进行情感宣泄的同时也抚慰了大众的心灵创伤。

一、以公路片模式为底色,以爱情元素为肌理

电影《心花路放》以公路片模式为基底,以喜剧元素为填充,它以一对难兄难弟由北向南的旅行开始,一路上遇到各类人群,通过这一路上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后,使两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这部电影中充满了爱情与性的元素。谈到爱情,就会想到性,如同谈到男人就会想到女人一样。在这场交配之旅中,没有贞洁的束缚,没有史诗般的爱情,有的只是放纵、沉沦、挥霍。他们先后遇到了“阿凡达”(陶慧饰)、“杀马特”(周冬雨饰)、都市白领(张俪饰)、失足妇女(马苏饰)。为了帮助好友耿浩摆脱爱情所带来的创伤、显示自己的泡妞技术,郝义不费吹灰之力地征服了“阿凡达”,但是他却没有料到一夜情之后“阿凡达”一路跟随着他,以至于后来郝义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女人绝不能上两次,否则绝对会出事情。”当他遇上一个对爱情勇敢执着的女孩时终于被征服了。“杀马特”的出现使耿浩有了实践的机会,在一句“只要你敢打耳钉,我就和你开房”的刺激和郝义的蛊惑下,即将实现自己的猎艳之旅,但“杀马特”男朋友的突然到来却使耿浩阴差阳错的戴上了小三的帽子。都市白领的出现,使耿浩终于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爱情,却被现实打击,意识到“那不是自己的菜”。耿浩和郝义的猎艳之旅没有想象的成功,他们想到了用钱买性。在酒吧里、在舞厅中花天酒地,他们或许买到了性,但他们却买不到真正的爱情。

二、猎艳之旅:信仰缺失与自我救赎

蒙哥马利曾说:“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他偶尔用一句话、一场梦、一个表情或一个事件向我们传递一种令人振奋的消息。”信仰让我们面临绝境时依然面不改色,信仰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希望依旧渺茫。

影片开始就点明耿浩失恋、小三成功上位,他被女友狠心抛弃;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耿浩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崩溃了,以前的海誓山盟、天长地久不过是一纸空文。自己深爱的妻子现在爱上了别人,这对于之前曾是一个创作歌手而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去买卖音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耿浩在好友郝义的怂恿下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之旅。面对婚姻的破裂,耿浩一开始打算报复小三,但懦弱和理性使他打消了这个想法,这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宣告失败。与此同时,转移注意力成为他自我救赎的另一种方式。为此,他们去天门山看“阿凡达”,去发廊约炮,最后撞车巧遇拉拉。然而这种转移在极度悲痛下显得无济于事,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创伤。前妻的一个电话使他的精神世界再度崩溃,无奈之下他们走上了用钱买性的道路,最后却依然没有成功。周冬雨颠覆性的角色演绎将“杀马特”表现得深刻真实。耳钉、染色头发,一身的非主流造型,在她看来,敢不敢打耳钉就能证明一个人是不是爱她。在她极度张扬的个性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落寞与孤独。“杀马特”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群体,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观察和讲述这个世界。他们的成长过程被人们忽视,长大后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关注,不仅得不到重视和尊重,甚至还面临着被调侃、被迅速忘记的命运。他们是信仰缺失的一个群体,成长在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地带,由于有限的教育背景、微薄的经济收入、残酷的生存环境使他们没有能力或没有意识进行自我提升,从而成为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半成品。

三、主题架构:以影像叩问心灵

俄国著名作家波尔斯基说:“生活在前进。他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电影《心花路放》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刺激的放纵之旅,更让我们看到了悲伤过后人生的希望。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讲到:“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者保全他内心的纯洁。”希望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影片结尾,郝义与“阿凡达”结婚,一个号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最后走向了爱情的围城;而耿浩也遇到了东东,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前一段婚姻,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之旅。对于他们的未来,我们无从得知,导演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这既是他们人生的希望,预示着人生新的开始,也是导演送给观众的一抹希望。

导演用荒诞和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一场刺激的猎艳之旅,成功塑造了耿浩和郝义两个人物角色。并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网络依赖症、亚文化群体之间的无法沟通、恐爱症、中年危机等。导演试图通过展示这些现象来引起观众对于人生的思考: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自处,我们的心应该如何安放?对此,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影片中的郝义和耿浩一样收获自己的幸福,影片结尾给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给观众留下了心灵慰藉。

参考文献:

[1] 于忠民.荒诞性审美与当代中国电影美学——评宁浩新片《心花路放》[J].当代电影,2014(11):58-60.

[2] 刘洋.宁浩的“黄金时代”——评“中国式”公路电影《心花路放》[J].当代电影,2014(14):60-62.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194-01

作者简介:孙孟猛,男,山东滨州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4级研究生,戏剧影视学专业。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
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与叙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曼奴·彭达莉小说《班迪》的女性叙事策略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