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2017-01-09刘征军

今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策略纪录片

刘征军?

摘 要: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经过一些艺术加工的成果,而使得真实事件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而叙事策略的运用又是整个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叙事的精心设计,纪录片的故事化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观众大大提升了观影兴趣。将真实事件与艺术手法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故事化的展现,作品中讲述的事件将更加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精心加工真实事件,吸引观众的同时,又让观众信服,才是一部真正优秀的纪录片。

关键词:纪录片;叙事策略;时间构建;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06-02

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来的是各个时期不同的人类社会生活状态与大自然的美丽奇幻,为我们留下珍贵的记忆影像,并让人们对自我进行认识与反思,对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纪录片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叙事策略主流,故事化的叙事策略能够得到蓬勃发展绝非是偶然,它的魅力在于将真实的人与事以故事化的策略呈现出来,更加能吸引与打动观众。将纪录片的内容以一种动态的描述手法进行处理,让故事化对内容进行改良,已经成为如今纪录片制作不可抵挡的趋势。

一、纪录片中的叙事学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故事中成长,小时候的神话与童话,少年时期的小说传记都是由故事组成。叙事与故事犹如密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叙事学发源于东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被大家所熟知,叙事学对于纪录片的根本意义,是叙事给予了创作者们更加理性的思维策略来构建纪录片的结构与模式。纪录片是新媒体时代的新生力量,它传播速度快、内容真实深刻、受众范围广,覆盖面大。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正因为纪录片这一特性,深受大众的信任,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1]。纪录片相对电影故事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需要借鉴故事片的叙事策略来呈现内容,可以这么说,故事片是现实的虚构、再扮演、再构成,而纪录片是对现实的艺术性处理,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纪录片的非虚构性,但纪录片也并不排斥使用一定的虚构策略来更合理的呈现内容。在真实的前提下,运用一些叙事策略,呈现更加真实生动的纪录片。

二、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

1.时间顺序的重构

纪录片的故事化中,对于时间的重新构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也使得作品能够合理全面的呈现,法国著名的批评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将叙事时间分为了阅读时间、被叙述时间、实在时间。其中故事时间与实在时间的概念相似,解释为故事中原本存在的状态;阅读时间指观众对内容的阅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被叙述时间是文本被加工后的时间状态。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十分注重对事前发展的时间进行一些加工,时序与时长都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2]。纪录片十分注重过程,但也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呈现出来的作品也需要以动态的模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述作品内容,叙事时间的重构能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克服纪录片原有的无序的缺点。

(1)时序调整。时序调整叙事的一个重要处理方式,随着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与策略增加,时序的调整变化越来越常见,利用时序的调整,纪录片可以更加故事化,灵活选择讲述内容的切入点,为后期巧妙安排叙事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我国优秀纪录片之一《活着》讲述的是在一对夫妇在地震中失去孩子后,如何继续生活的故事。该纪录片的时间跨度很长,如何处理好这样一个纪录片中的内容讲述,让具有吸引力,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3]。《活着》正是巧妙地运用了时序变化以及时长达到了作品预期的效果,《活着》的叙事策略是线性叙事,但是在内容讲述的过程中,创造者穿插了插叙及倒叙的叙述手法,让事件开展更加的具有冲击力。《活着》在作品的开头使用了插叙的叙述策略,用夫妇在2010年的生活状态开场,这是距离纪录片开始记录的一年后,画面中夫妇走到街上,将孩子的遗留物品迷茫地扔进河里。接着才开始顺序的展现故事,这样的插叙安排一点也不突兀,反而更加强调了作品的主题,它是夫妇俩心灵创伤与生活状态的缩影,这样缓慢但强烈的冲击很容易一下将观众带入作品的情绪中。还有作品也较好地运用倒叙的叙事策略,夫妇在讲述地震当时的情境时,作品也随着两人的讲述播放了地震当时的影像,同时也交代清楚了夫妇二人的悲惨遭遇。由此看来,时序的巧妙运用,可以让纪录片内容更加清晰,让观众欣赏起来不费力气又津津有味,让纪录片有了持续的吸引力。

(2)时长的变化。时长的变化是叙述时间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处理策略,将内容适当的省略或者延长,着重放大观众感兴趣及精妙细节部分,将不重要的部分带过或者省略,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主题的魅力。对叙事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改写,有意识的缩短或者放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望长城》是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长镜头在该片中的出现让人感觉到原生态记录的真实感与震撼力,而后出现的纪录片纷纷效仿,长镜头开始频繁出现,这种长镜头虽然给人带来的是真实性,但是也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这也说明时间的变化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大明宫词》在时间的变化上是个比较好的案例,第一集中的开头简单地叙述了西安的历史,不过几十字,后来在江苏李世民为其父修建行宫时,则用了大幅的篇章,甚至有两人的对话展现,再进行相关的解说,以及补充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处理都让作品在呈现出来时,显得生动又美观,而不是死板的就事论事。

2.叙事视角的变化

叙事视角是作品在展开叙述过程中的角度。叙事角度分为三种:外视角、内视角、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于作品中的故事发展及脉络发展都有着清晰的认识;而外视角是从事物的外部进行观察,比内视角知道的更少;内视角则是从作品的主人公出发,观众能感受到与主人公视角的相同。不同的叙事视角对于作品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这几种叙事视角可以说各有优劣,不同的叙事风格对应不同的叙事视角才有较好的效果。比如政论题材的纪录片,更加适合用全视角的叙事方式,能给观众带来权威、可信赖的感受。随着人们对于纪录片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创作者在叙事视角的运用上也愈加灵活,纪录片的故事化使得纪录片有更多的可能[4]。《音乐人生》是台湾著名纪录片代表作之一,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外视角与内视角的叙事形式,让故事高潮迭起。主人公的叙述很好地展现了其心路历程,而到了关键时刻,创作者开始运用外视角巧妙留下悬念,将结果埋在了作品的最后,可见其匠心独运,将叙事视角的转变运用得恰到好处。

视角变化是为了凸显出悬念,悬念在叙事的过程以一种未知的状态呈现,它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调动着观众的心,让观众对于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更加期待,随着悬念的揭晓,观众会产生极大的快感。纪录片需要悬念来制造氛围,但又需要尊重事实,保证作品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创作者们花大量精力在叙事的视角上。一般来说,在纪录片的剪辑后期才加入悬念,先巧妙设置悬念,再营造未解决的状态,最后再解开悬念[5]。根据不同的纪录片类型,不同的情境,合理恰当的选取叙事视角,有助于故事的展开与主题的突出。

让纪录片更加富有吸引力是纪录片的必要之处,故事化用悬念与冲突来吸引观众,而对于视角的选择甚至直接影响叙事的整体效果[6]。一般的纪录片,为了讲述的需要,创作者们常常会放弃用全知视角去叙述,而采用信息箱相对较少的,内视角或者外视角去叙述,更有利于悬念与冲突的营造。

内视角是从主人公的认识发散信息,观众与主人公感受到的信息对等,这样的叙事视角好处在于故事的探索性增加,用主人公的视角来讲述事情的经历,同时让观众有一种可信与亲切的感受。比如大型纪录片《敦煌》,创作者选取了小人物,从小人物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发展,这样的视角选取更加有代表性,让观众对于事件的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而外视角的运用常常是为了调动观众的参与度,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营造一种更加神秘的氛围。在外视角的运用上,创作者更加看重节奏的安排,更注重主动去设置悬念,而后才将解开悬念的信息一步步推出。央视纪录片《探索·发现》,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模式,“设问与回答”,这种模式几乎贯穿了每一期节目,外视角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得叙事取得更好的效果。

3.叙事事件的选取

记录片的素材选取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纪录片故事化对于素材的选取主要有两种,一是完整表现一个故事,二是选取多个小故事构成一个主题。叙事素材的选取表现在,前期的选题,中期的故事细节,后期的剪辑。选题是否有冲突性与戏剧性,故事的细节是否有张力,剪辑是否合理都是这个纪录片的素材质量所在。

冲突是一个作品元素的关键所在,也是事情发展的动力与引线,没有冲突则没有故事,对于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如此,因此作品在选取素材时需要选取更易于展现冲突的事件。冲突打破了常规的平衡,使故事出现了非平衡的状态,故事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整个纪录片才有可看性。例如《敦煌》中,有人要夺寡妇阿龙的土地,这时冲突就形成了,在判官的审判下,土地又回到了阿龙手中,又建立了新的平衡。阿龙这个小人物的视角能让观众津津有味看下去,也正是因为冲突的存在,情节发展也由冲突来推动,最终以冲突解决来结尾。

三、结 语

运用叙事策略来使纪录片更加的故事化,绝非对于真实事件的篡改,而是一种外在形式的改良,灵活的运动叙事策略可以让作品脉络更加清晰,也更加富有吸引力。根据纪录片类型与情境设置,灵活运用叙事视角,营造氛围、制造悬念,增加观众的参与度,提升观众的观影快感。在时间的安排上用多种叙事策略,让叙事更有趣味性与针对性,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纪录片变得生动具体,深刻烙印到观众的心里。

参考文献:

[1] 李汇瑶.论新世纪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与价值内涵[D]. 南昌大学,2014(5).

[2] 苏淑洁.类型学视角下数字纪录片的选题与叙事策略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1(4).

[3] 尹瑞卿.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趋势分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7).

[4] 高贵武,寸洋.跨文化与本土化:中国电视纪录片本土文化呈现的叙事策略[J].国际新闻界,2012(10).

[5] 靳斌.媒介赝象:纪录片叙事策略对于历史的诠释与改写[J].艺术百家,2009(12).

[6] 郭劲锋.感动观众:个人生命体验的公众分享——纪录片的情感叙事策略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1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叙事策略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