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地栖居于美术课堂

2016-02-22李启云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原生态建构

李启云

摘 要:以“爱、真、和、智”建构“关注本真、自由表达”的原生态美术课堂。即依循学生生长和发展的自然规律,以爱蕴育美好心灵;以真展现纯美艺术魅力;鼓舞和而不同的原创;以智达美,提升课堂品味。从而营造和谐的充溢温情、智慧和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使学生个性张扬、潜能迸发、快乐成长。

关键词:爱 真 和 智 原生态 美术课堂 建构

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假如在这个地球上,人能够每天充满诗意的生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将美术课堂打造成师生“诗意地栖居”之地,让学生充分享受思维和表达的自由,享有自觉的探究和充分的合作交流,应是多么的开心和幸福。

原生态美术课堂的建构以此为目的,以自然、生命、原始为特征,和合“爱”“真”“和”与“智慧”,建构“关注本真、自由表达”的课堂,以期自然生成“质朴平和”课境,使美术课堂由“有效”走向“优效” 的以人为本的本真课堂。使儿童美术显现“原生态的现象”和具有“初始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

一、聚焦原点,蕴“爱”育美

聚焦教学的原点——学生,以爱切入,关注和呵护其原生态生命。以情育情,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使美术课堂充分闪烁情感的火花,成为师生共情的乐园,促成学生心灵的成长,使审美表达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的自然流淌。

首先要发自真情地关爱每个学生,期待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有所发展,每次走出课堂,都不同以往,每天都会有一点点进步。相信每一个学生拿起笔绘画时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哪怕是在沙地泥地上涂鸦,或在地上用水洒出个形象,每一笔、每一滴都是源自学生内心的,那就是学生本真的艺术创造。在《话画老师》中,忆忆、说说、议议、画画相貌不一、喜好不同的老师。师生朝夕相处、春夏为伴、呼吸相闻,闭上眼就似乎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从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开始,到幼儿园、小学里的老师,小小年纪经历了不同禀性禀赋的老师,印象或深或淡,或喜欢、或佩服、或恐惧;或活泼、或可爱、或可敬、或严肃、或幽默……自己最喜欢或最佩服的老师自然让学生描摹生动而形象,带有深深的情感烙印。

其次以事唤情,以直观、鲜活的事例唤起学生真实的审美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如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时事资料,充实感性材料,更能满足学生审美情感上的需求。教学《我驾神舟游太空》,课前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体现古今中外探索宇宙奥秘的各种传说、事迹。课堂交流时,学生们就如数家珍,“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齐天大圣”等神话故事,“神州”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的动人事迹,国际太空站的相关资料……争先叙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真切感受人类爱好和平、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急于表达对祖国航天事业最诚挚的热爱和最美好祝福。课在情感中开始,学生的情感涌出,自然地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氛围,走进教材,主动探索知识。

再次,要做到以情传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激情之火。不能仅靠封闭单一的书本知识教学,而应联系社会大背景,使教学贴近生活,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面对汶川大地震,学生们不能参与一线救助,只能尽己所能地捐助点零用钱。但在美术作品中,却可以尽心用爱来描绘对汶川的关切与慰问之情。虽然是简单、率性、自由的几根线条,却以独特、纯粹、稚美的造型语言,天然地穿越语言本身,把自己内在情愿真实传递,使瞬间的情感永久地绽放,它是童彩的华章,生命的低吟,充满了浓浓的大爱情意。

由上可见,要使学生有深深的爱,要把他们的“小爱”适时开阔、放大起来,由“小爱”推延、广布,变成“念及天下”的“大爱”。让他们充满“大爱”的精神——由爱己、爱亲、爱家,进而爱校、爱乡、爱民族、爱国家,最终爱人民、爱世界、爱自然……以情感支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价值观的形成。

二、追寻原味,崇实尚“真”

追寻原味,就是追寻事物本来特有的没有经过人为添加的味道,也就是追寻真实。艺术贵在真实!真实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原生态美术课堂倡导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惟真才平凡。以“真”作为修身为人之道--力求纯真、实做、志趣。

一要真切聆听心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神奇的、斑斓的,他们那没有污染的纯明心灵往往是最鲜活最真实最丰富的。这幅《快乐一家》,是一位四岁小孩在接当老师的妈妈时,用粉笔在兴奋地黑板上画的。生性腼腆的他完全沉浸在自己表达的世界里,三两分钟就完成了。简练的线条,寥寥几笔轻松勾勒出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开心快乐的气氛跃然而出,营造出温馨的情境。瞧,“我”是最美的,穿着粉色的衣服。也许,从大人的视角去审视这张作品,可能只是会心的一笑,可能觉得不厚重,视觉冲击力不强,造型简单,线条随意甚至有些粗糙。但它真实的反映出孩子可贵的创造,尽情刻画了“爸爸、妈妈和我”三个鲜活的形象和在愉快散步的状态,画出了欢快的情绪体验。外形的像与不像还那么重要吗,那稚拙和天真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

二是由衷欣赏真意。学生投入美术表现时,一边手舞足蹈地描绘着,一边大声呼喊着,手中的笔快乐跳跃着,似画似玩、边画边叫,完全投入在兴奋的游戏和涂鸦中。努力地理解并认识这种独有的浪漫,了解其独特的观念情绪,关注独具趣味的创作过程。为表达北京举办奥运的喜悦之情,学生依据主观感受和大胆想象,《秋千荡到背景去》《龙舞长城》等作品极具风格,充满着童真和稚趣,充满张狂的预设和畅想,充满随心所欲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自由灵动的魅力。自然的、无拘无束的以自己的形式、符号和色彩等艺术语言和手法,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演绎着心中的主题。这样的作品和谐而充满天趣和灵性,保留孩子们抑或不甚完美但最自然的个性。

三能引领快乐对话。带学生与自然对话,感受明媚阳光,呼吸乡情泥土的芳香,欣赏花草灵性的舞动……带学生神游于大师的艺术殿堂,大师的作品往往和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大师所追求的纯真境界恰恰是孩子所特有的,凡高的激情线条,马蒂斯的童幻色彩,米罗的神奇图像,夏加尔的自由梦想,克利的梦幻与纯真都会让孩子的情感产生碰撞和共鸣,唤起相同的感动,引发急于表达的愿望和激情。向大师学习,开阔眼界,吸收借鉴,融会贯通,提高孩子的审美意识和层次。

三、鼓舞原创,求“和”化境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原生态的美术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原创,是“非抄袭模仿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或精神成果)首创”,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蓬勃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

先应崇尚和而不同。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情形称为“和谐”。“和而不同”,意味着与人和谐融洽,但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如蒙娜丽莎美不美,基于学生的真实感受,依据学生生活经验给予判断,完全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可以认为具备古典之美,也可以认为陈旧落伍等等。

再是鼓励体验发现。体验,不是简单的记述,也不是记录、临摹性表达,真正的体验是发现。比如,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的表演,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拉近学生与表现对象的距离。《生长的植物》教学中,在激情叙述和视频展现春天万物竞相生长的动人情节时,请学生舞动双手模仿春天植物枝桠自然生长的过程,扭动身子体悟植物生命怒放的境界,口中念念有词:“我要长、我想长大、我长大了……”把抽象的“生长”变成生命律动的真实体验,找到了生长的节奏与激情,让学生的艺术感觉由模糊变清晰,从而开启了学生那涌动不止的生命活力之泉,从鲜活的作品中能够体会到学生内在情感的宣泄表现在具体的动态上,以及多元的表达上。

还要激活游戏般地自由创想。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艺术行动者主观意识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孩子天然的具有“自由”的基因,是艺术的自由歌者。不要过早地用技能技法去规范、去束缚孩子的自由,要保持、激励他们自然原生的表现欲、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多视角、多材料、主题化的游戏创想拓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可以多视角创想,突破单一角度看事物的习惯,转换新的视角,开启孩子多样的视野。比如,想象自己像鸟儿一样俯瞰大地、从太空看地球、蚂蚁眼中的我、城市的地下管网、虫儿的地宫等等课题,可以引领孩子充分感受新的视角所带来的“风景这边独好”。

可以多材料创想,师生齐上阵、家庭总动员,带领孩子走进五彩缤纷的材料世界,走进多彩材料构筑的新奇游戏乐园,满足孩子们组织和探索材料的好奇,唤起创造的冲动。鼓励孩子美术表现可以用铅笔、油画棒、水彩笔、毛笔和粉笔……可以画、撕、帖、拼、剪……可在纸上画,也可在墙、布、桌、凳上画,把目光专注于材料的形、色、肌理、质感,探寻石、沙、草、叶、金属、纸材等等成为美术作品的种种可能性。以独到的见解、个性的表达,呈现一个精彩创想的过程。

也可以主题化创想,组织主题单元的学习,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或者一种创作形式有序展开。像以“树叶”为主题教学,可以体味捡的欢乐、拼贴的神奇、写生的细腻、模印的触摸,幻想风中叶、水中叶的故事的浪漫。这样的单元整合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率的最大化。

四、张扬原始,以“智”达美

原生态的美术课堂,需要智慧的唤醒。张扬原始,就是激活师生原始的生命潜能,因时、因境、因人,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智慧生成而思想。万物都有自身规律。原生态的美术课堂的营造,也需要适宜的本土文化(气候)、本土教师(土壤)、本土对象(结果),来构成教育生态,构成课堂教学生态、教师成长生态、孩子成长生态。

讲究自然生成,课堂教学有了自然的状态,才能生成出精彩。从《种树郭橐驼传》可以得到启示,只有让美术课堂进入原始生命自由本真之境,唱响自然、生命、原始纯朴之歌。原生态美术课堂更多的感受自然的生机,感受人生的诗意。它的背后是情感、是生命,有着悲欢喜怒,有着爱恨、感动和悲悯,深切地感受到美术教学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看到生命、赞赏生命、关怀生命和成就生命,呈现生命的多样形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什么需要回归到原生态?因为,自然状态是人原初存在样态,也就是审美状态,如果美术教师与小学生课堂上不在此状态,那就无以审美,也就没有真正“美的意义”而生成。

学会巧于因借,汲取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2500年前孔子所追寻的原生态课堂。“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尽情沐浴着春风,感受自然涤荡清灵的气息,把身心融汇于自然,感知山水,感知四时,感知生命的欢唱。古人早已洞悉,教育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重视人的自然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体现了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环境生态的量力协调观点。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的生活教育、活教育思想都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个侧面提出了教育的和谐与互动。可见,教育是一种生态性的自然活动,教育应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在原生态平衡发展中,巧于因借协同地推进发展。

质朴自然、不加矫饰的原生态美术课堂向往并追求——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述说;用自己的手儿去描画;用自己的心灵去表达……体验中发现,发现中发展,收获快乐、自信、创造。只要我们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的目光,看待学生那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用心呵护本性,携手率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呈现那生命原始状态,展示纯净唯美的艺术心空,以会意的笑脸显露出本源的心声,就能期望学生犹如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出,沐浴着四季气息,长得精神,长得率真,富有生命力。期待小学美术课堂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成为精神上的一块净土,充溢着自然、生命、阳光,供我们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帕森斯·布洛克(著) 李中泽(译) 《美学与艺术教育》 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3]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译)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 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金华市教研室 浙江金华)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原生态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原生态静宁苹果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